加快我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10-12 02:07:59

加快我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实现“文化大繁荣”,掀起新型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对于具备特色文化的__县,创新特色文化品牌,将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将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__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依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县域文化品牌,实现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促进县域经济与县域文化联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__县也朝着这个方向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哈尼梯田文化”品牌逐步建立。近几年来,__县立足“哈尼梯田文化”资源优势,通过精心宣传包装,挖掘文化内核,打造“哈尼梯田文化”品牌,逐步建立了以发展“哈尼梯田文化”为主的文化产业基础。首先,加大宣传包装推介力度。通过邀请省内外媒体到__实地进行采访,开展特色文化系列宣传,集中宣传推介__独有的文化资源。其次,通过召开新闻会、哈尼梯田文化旅游节推介会等活动,宣传推介__“哈尼梯田文化”资源,有力地提高了__的知名度。

(二)文化旅游得到大力发展。近年来,__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建设旅游强县、哈尼文化特色县”的战略决策,不断加大了对哈怩梯田的保护与开发力度。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实施了新街国际旅游山城排危美化第一期工程,重点打造了箐口哈尼族民俗生态旅游村,修善了勐弄司署,修复了__楼、观音客,新建了老虎嘴、多依树、坝达景区的观景台建设,制定了《__县哈尼族民俗生态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对“哈尼梯田文化”资源进行整体开发利用。由于重视了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__县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促进了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__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9万元;全县文化产业总产值已达9526万元,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068万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例达到了4.86%。预计到20__年,可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亿元以上,旅游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三)文化产品开发形式多样。近年来,__县采取多种形式,设计制作了挂历、明信片、信封、宣传折页等宣传品,先后出版发行了《__人物春秋》、《红河土司700年》、《阿妈去逝歌》、《中华风度、世界奇迹—__哈尼梯田作品集》、《红河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中国云南__梯田旅游》等民族文化系列丛书;完成了《哈尼郡王龙济光》、《哈尼口碑传承文化》、《南疆第一猛》、《哈尼族民间故事》、《哈尼摩批文化研究》、《红河哈尼梯田稻作文化研究》、《哈尼族创世纪史诗》等民族文化丛书编撰工作;创作了以《__·哈尼梯田的故乡》、《吉祥的日子》、《美丽的__》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民歌,发行了《__·哈尼梯田的故乡》和《一个神奇·令人神往的地方》等vcd民歌集,近年来荣获州级以上各类表演艺术奖18项。同时,成立了“__县哈尼梯田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管理委员会”,下设“哈尼梯田文化资源保护组”,制定出台了《__县梯田景区景点保护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和《箐口哈尼民俗村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加快了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挖掘、整理和利用。做到古今结合、动静结合、将“死文化”变成“流动的文化”,以工艺品、文学、影视、音乐、舞蹈的形式表现特色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的魅力,从而提升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让它焕发出熠熠生辉的艺术魅力。

(四)“特产文化”开发初具雏形。为了开发文化产品,丰富旅游市场,__县还十分重视文化旅游市场开发,成立了“旅游市场开发组”,举办了“文化产业生产经营管理骨干培训班”,并组织考察组到浙江省义乌市等地进行旅游小商品开发考察,积极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开发旅游小商品,涌现出了一批旅游产品加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哈尼特色旅游商品逐渐从无到有,渐成气候。所生产的哈尼豆豉、烟熏腊肉、南沙小黄牛干巴等让人回味无穷,哈尼族、彝族等民族服饰(头饰)让游客爱不释手,绿色有机茶“梯田秀峰”、“__真香”等,凭其独特风味、内在品质和精致的包装,深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不仅进入了北京、浙江等国内大中城市市场,还通过“国际名茶评比”大会进入了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哈尼刺绣、编织等手工艺品逐渐得到开发,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并且已占有一定市场。但由于诸多原因,市场开拓不广,产品销路不畅,出现价廉、卖难现象。因此,如何将这些名优旅游产品推向市场,需要借助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开发出具有特色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给旅游产品赋予文化品位,是将__优质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是为食品工业发展创造良好平台的助推器,是实现__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

二、加快__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__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虽然有很好的条件和机遇,但也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一)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很多人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只注重文化的精神属性和教育功能,忽视了文化的产业属性和商品属性,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比较陈旧。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投入不足,城镇文化体育设施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县城文化体育场地破旧,县城文化馆、县图书馆馆舍面

积规模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三)文化产业开发有待加强。__文化产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规模偏小,特色不明显,经营方式比较单一,没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偏低,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巨大的文化产业市场潜力相比,__文化产业的开发程度还较低,产业集聚能力弱。

(四)人才缺乏。文化产业对人才要求与现有的人才现状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得__的文化产业发展缓慢,人才短缺的瓶颈将是__文化产业最大的障碍。

(五)品牌优势不明显。虽然__文化资源丰富,但是__县对打造文化品牌的投入严重不足,宣传包装缺乏大手笔的运作,品牌优势不明显,哈尼梯田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打造出来。

二、发展__文化产业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职能。二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借鉴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逐步建立现代文化企业制度,使现有文化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三要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切实转变经营和管理模式,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二)做好规划,推动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重点,发挥优势,以点带面,统一规划旅游与其他文化产业的布局。一要做好“哈尼梯田”所在乡镇、村庄的规划。以旅游业推动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以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推动__旅游业的发展。二要做好“哈尼梯田”所在乡镇、村庄的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农业生态园,使之成为游览胜地和农业教育、技术咨询基地,推动生态旅游、农家乐、农业观光游的发展。三要组织好产业项目的实施。结合__文化产业的现实基础,确立以文化旅游、休闲食品生产、文化作品生产、工艺品生产等产业项目为骨干,构筑__文化产业的新格局。

(三)突出特色,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必须积极实施“哈尼梯田文化”资源品牌战略,首先,加强对“哈尼梯田文化”内含的研究和原生态保护。使哈尼梯田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其次,加大对“哈尼梯田文化”的个性化宣传包装。坚持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结合,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结合,实现产业互动,产业互促。并采取灵活的市场促销手段,实现品牌市场扩张的最大化。

(四)积极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要强化新闻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发展,营造有利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二要进一步落实、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在认真学习和研究上级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同时,尽快研究制定完善促进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并切实把政策落到实处,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要规范文化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和各类文化企业的经营行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文化产业管理法规,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五)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要积极争取省、州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同时,县财政也应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小企业贷款贴息以及重点优势企业的扶持。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投资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引导多元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鼓励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全县特色文化项目的开发建设。三是要积极推行项目代建制。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建设主体、管理经营主体,促进文化产业项目“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的职能分离,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

(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要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建设总体规划,县财政应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规模适当、配套完整的现代化文化产业集中区。文化建设用地纳入建设总体规划并予以优先安排,对非营利性文化设施建设,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划拨方式提供用地,对标志性文化设施和重要文化产业项目,在立项、选址、征地、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二要建立健全县各级文化场馆,形成布局合理、城乡协调、功能齐全的文化网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三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在乡镇设置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村、社区或居民小区建设配套的文化设施,完善企事业单位的文化活动阵地。三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逐步解决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

(七)保护和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要积极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民歌民乐民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工作,鼓励农民自办文化,重点扶持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反映本地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推出一批文艺演出精品,培植一批名牌栏目;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经营活动,大力培育和开拓农村文化市场。

(八)切实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发展文化产业,一靠政策,二靠人才。必须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高水平文化经营人才;完善用人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积极创造有利于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研究制定文化技术、创作成果等要素参与分配和奖励的办法,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力培养和引进复合人才、各类文化专业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__“哈尼梯田文化”具有极高的奇特性、垄断性和惟一性,是世界级的特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哈尼梯田文化”品牌,加快发展以“哈尼梯田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使之成为__县经济快速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是__的必然选择。

上一篇:加快我县城镇化建设调研材料 下一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