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载体创设

时间:2022-10-12 01:31:43

试论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载体创设

摘要: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积极创设有效载体;创设载体必须做到顶层设计和基层智慧的契合,必须做到组织领导、议程设置、制度创新的有机结合。淮阴师范学院班创建活动,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把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把教育的主体学生化,有效地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班;载体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2)01-0127-05

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各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多样、多变态势。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思想观念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创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淮阴师范学院坚持把班创建活动作为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不断丰富创建内容,改进创建方法,创新活动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把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得到显著提升。

一、淮阴师范学院班创建活动的历程与成效

淮阴师范学院1997年由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和淮阴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总理故乡淮安市的第一所省属本科院校。1997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校党委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学校建设的首要问题。在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中发现,大学班集体和大学生个体都存在一些明显不足:一是大学生班集体发展目标不明确,班级建设发展缺乏应有的凝聚力和内动力;二是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淡化,学习热情不高,责任意识、进取精神不强;三是传统的班集体考核评价机制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班集体的思想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挖掘新资源,创造新模式。为解决这些问题,校党委提出,在大学生班集体建设上,需要设定一个具体的、可以让学生参与争创的班集体发展目标,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上,需要选好一个学生真正想学、愿学、能学出成效的榜样。而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代表,是全党楷模、一代伟人,他的品德、人格、情怀和风范,为中华民族树立起了一座精神丰碑,感染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人,正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最好榜样。为此,校党委决定在全校学生班级中开展班创建活动,用精神哺育青年大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淮阴师范学院逐步探索建立了以班创建为抓手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机制,在高校有效地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淮阴师范学院班创建活动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丰富、逐步完善的过程。

第一阶段:探索实践阶段(1998-2002年)。淮阴师范学院开展班创建工作起始于对总理最朴素的崇敬之情。淮阴师范学院地处淮安,是总理生活过的地方;1997年能够在同类学校中较早升格成为本科院校,也受益于评审领导和专家组对总理的家乡的关心,因此,全校师生对总理怀着特殊而深厚的情感,一直在寻找适当的方式表达对总理的怀念和敬意。1998年春,在100周年诞辰之际,淮阴师范学院隆重举办了思想生平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以学术研究的方式表达对总理的敬意。在此基础上,1999年3月5日,学校成立研究会,把创建班作为研究会的一项重要任务。2000年,党委发出《关于开展创建班活动的决定》,制定出台了班评选条件和奖学金评选条件,正式启动班创建和奖学金评选工作。淮阴师范学院班创建工作从一开始就得到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指导。为配合班创建工作开展,2000年,校研究会和校团委联合指导成立了研究会学生分会。2001年2月,评选表彰了第一届班,评选表彰了18名奖学金获得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学校党委联合为班授牌。中央文献研究室廖心文、安建设等七位专家来校参加班颁奖活动。从此每年评选表彰,从未间断。

第二阶段:丰富发展阶段(2003-2006年)。2003年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相继出台,在这两个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淮阴师范学院班创建工作内容不断丰富,机制不断创新。为体现班评选的公开公正公平,吸引更多学生关注班创建活动,从2003年起,班采取公开评选、班级汇报、现场票决的方法开展评选活动;为加强引导,保证创建成效,从2004年起,每年3月份开展全校集中创建活动;为更好地指导各班级开展创建活动,2005年开始,学校每年都举办集中创建培训班,对学生骨干进行培训。2006年开始,淮阴师范学院学生全面开展“大手拉小手”等活动,带动中小学共同开展班创建活动,扩大了班创建活动的影响。

第三阶段:创新提升阶段(2007年以来)。2007年,淮阴师范学院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组织开展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第。此后,淮阴师范学院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丰富和强化用精神办学育人的学校特色。为满足学生参与精神学习的需要,2007年,鼓励各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分别成立学习、研究、宣传精神方面的学生社团;为更好地推进创建活动,促进创建班级交流,扩大创建影响,赢得社会支持,2007年开始,学校要求所有创建班级在新华网建立班级博客,团委建立班创建博客圈。2009年开始,每年编印精神学习专题辅导读物,2011年,研究会与团委联合编印了《青少年时期部分作文与旅日日记选编》,要求创建班级学生认真学习研讨,努力提升创建层次。

淮阴师范学院班创建活动始终紧紧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紧密联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始终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勤奋求实的良好学风,养成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培养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班创建活动提升了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对学校的认同感,学校也由此形成了鲜明的“用精神办学育人”的特色。创建成效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表现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学习热情持续高涨,文明素养明显提升,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

二是学生班级凝聚力显著增强。班创建

活动为学生班级发展提供了可以追求、能够实现的共同理想,各班级在争创过程中,全体同学和班主任老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级的凝聚力得到增强,同学问、师生间的情感更加密切。

三是学生骨干综合能力普遍提高。班创建活动为校园文化注入了丰富的内涵,满足了学生自主性、选择性、多样性的成长需求。在班创建过程中,各创建班级学生骨干策划活动方案,进行宣传鼓动,开展各项活动,组织申报材料,参加公开答辩,在创建与申报过程中,学生骨干的能力得到了全面锻炼。2007年以来,淮阴师范学院有556名毕业生通过层层选拔任职村官,绝对数量居于江苏全省前列。

四是形成了班创建的淮师模式。经过多年探索,淮阴师范学院初步形成了班创建的淮师模式,这一模式可以用五句话30个字来概括:核心价值引领,师生互动创建,学术研究助推,专题课程深化,综合环境熏陶。淮阴师范学院班创建活动独具特色富有成效,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知名品牌。淮阴师范学院《用精神培育青年学生》案例被江苏省教育厅收入《实践与探索――新时期江苏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百例》;淮阴师范学院“创建班系列活动”被评为淮安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创新项目。2010年4月,在全国“精神与青少年教育”经验交流暨学术研讨会上,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助理邓传淮、省教育厅副厅长殷翔文、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室务委员廖心文等领导充分肯定了淮阴师范学院班创建活动的成功做法。2011年1月,淮阴师范学院报送的《深入开展班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成果在国家教育部开展的2010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被评为优秀成果。

五是培育产生了鲜明的学校办学特色。班创建活动所承载的内涵是用精神育人,对此,学校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坚持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坚持指导办学与教书育人的融合,坚持活动创新与环境营造的统筹,在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淮阴师范学院以精神办学育人特色得到评估专家的高度认可,评估获得“优秀”等第。

六是凝练、提出了淮阴师院的大学精神。精神博大精深,在组织开展班创建过程中,学校一直在探索如何用最简洁的语言来告诉大学生精神的基本内涵。在不断的思考中,学校结合大学生文化的特性和学校自身的传统,凝练提出了“坚守朴实、追求崇高”这一体现精神的淮师大学精神。这一提法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充分认可,现在已经成为淮师人耳熟能详的大学精神。

二、淮阴师范学院班创建活动的主要做法

1、制定标准,明确创建目标。为帮助大学生学习、研究、了解、喜爱、践行精神,更好地指导学生班级开展创建活动,学校党委制定并公布了班评选标准,评选标准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研读著作和有关书籍的情况;二是撰写学习心得和研究论文的情况;三是参观瞻仰同志纪念地的情况;四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精神的情况;五是形成班级特色;六是具备优秀、良好班风班标准。具体的评比条件,为各班级提供了明确的创建目标。

2、积极引导,规范创建程序。一是广泛动员,调动创建热情。每年新生一入学,就进行班创建工作的宣传动员,组织大一学生集体瞻仰故居和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二月,学校下发集中创建通知,明确年度创建主题、重点活动和相关要求。二是统筹协调,固化创建节奏。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和统筹协调,班创建活动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化的时间节奏:9月新生入学进行面上动员;10-12月,各班级自主创建;在1月8日逝世纪念日前后,开展追思纪念活动;3月5日诞辰纪念日前后,全面启动集中创建工作;4月底或5月初,举行公开答辩、评选和表彰。相对固定的时间安排,使得各班级都能把握好创建节奏。三是集中培训,提升创建水平。学校每年都要对报名参加创建的班级骨干集中起来进行培训,目的是帮助大家进一步明确创建班的重要意义,理解精神的内涵,掌握创建班活动的有效形式和载体。

3、与时俱进,丰富创建载体。一是鼓励多元,丰富创建形式。在要求各创建班级做好读恩来书、撰写体会、参观瞻仰、志愿服务等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学校更加鼓励各创建班级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活动。全校各班级除了开展精神报告会、学习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紧密结合弘扬精神的创建活动外,还经常结合班级的学风、诚信、能力提升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班创建活动的吸引力得到明显增强。二是组建社团,激发创建活力。为帮助各班级更好地开展创建活动,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精神的积极性,学校在研究会学生分会基础上,又鼓励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分别成立学习弘扬精神方面的学生社团,如大鸾书画社、文学社、海棠花学社等。学生社团激发了创建班创建活动的活力。三是依托网络,增强创建互动。学校要求创建班级建立博客,组建博客圈子,通过博客网络交流沟通平台,让创建班级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见解、撰写班级日记,积累资料,登录访问其他创建班班级的博客,共同提高创建水平和知识修养。淮阴师范学院以的字命名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型综合网站“翔宇网”,是教育部表彰的全国高校百佳网站。互联网信息海量性、可扩容性、人际传播兼容性等特点,也丰富了班创建活动的内容,促进了班创建工作机制、形式和方法手段的创新。

4、整合资源,优化创建服务。一是开设讲座,强化创建质量。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文献研究室石仲泉、李海文、陈晋、廖心文、安建设、赵春生、曹应旺、杨明伟、陈扬勇等专家,翻译、原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范承祚,前中国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张宏喜,的侄女周秉德、侄儿周秉钧,以及身边的工作人员赵炜、高振普等,都是学校的常客,他们经常应邀来校考察并为学生开设讲座,极大地提升了班创建活动的品位和质量。二是注重研究,深化创建内涵。要想不断深化班创建活动的内涵,必须紧紧依靠精神和青少年教育研究。学校先后成立了研究会,创办了研究所,建成了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点)――精神与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定期召开研究会议,出版研究书刊,这些研究大大促进了班创建工作。三是整体规划,优化创建环境。学校特别注重环境育人的作用。学校的校名采用的手书集字。校报长期开设“恩来风范”专栏,学报“研究”专栏被评为全国高校学报特色专栏。在图书馆大厅敬立了塑像,在主干道两侧设置周恩

来名言灯箱,在王营校区主干道翔宇路安放了镌刻着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石屏;在交通路校区综合楼外墙上和王营校区的图书馆里,镌刻了的“大江歌罢掉头东”诗碑。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润物无声地对大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熏陶作用。

三、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载体创设的思考

淮阴师范学院的实践证明,班创建活动是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创新之举,也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淮阴师范学院开展班创建工作,对于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载体创设具有重要启示。

1、在理念上,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积极创设有效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主导着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追求方向。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标,最紧要的是从实践层面创新教育载体,创建生活情景,使其实现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从学理化到通俗化的转变,让大学生参与其中自我教育、融入其中自我提高。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积极创设一个大学生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学习教育载体和文化活动平台。而精神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是相契合的、一致的。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班创建活动,正是体现党的主张、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创新之举,适应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有利于大学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进取意识,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从全党楷模身上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提高生命质量。

2、在策略上,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做到顶层设计和基层智慧的契合。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学校顶层设计的活动,活动能否取得很好的效果,关键就看能否坚持以人为本,把顶层设计科学合理地转化为基层智慧。“顶层设计”(TOP-D0wN)源于自然科学或大型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设计理念,其思想内涵是用系统论的方法,以全局视角,确定目标,对项目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协调各种关系,选择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并适时调整,规避可能导致失败的风险,提高效益降低成本。“顶层设计”这一个工程学概念后来被广泛引用于信息科学、军事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成为在众多领域制定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顶层设计贴近实际是激发基层智慧的前提。经常开展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时代性和富有创新性的必然要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活动具体实在、扎实深入、具体生动,必须从实际出发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成效。顶层设计贴近生活是激发基层智慧的基础。生活实践直接承载着人的情感世界、价值追求和生命意义,它的丰富性和流动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具体性。因此,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载体创设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只有把学生生活当作活动来源,把生活场景视为活动舞台,把学生当作活动主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才能入情入理,富有生活气息。顶层设计贴近学生是激发基层智慧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只有想师生之所想,办师生之所盼,以满足师生需要为根本标准,才能激发创新动力,增添工作活力。

3、在措施上,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做到组织领导、议题设置、制度创新的有机结合。首先必须抓好组织领导。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做到校领导积极参加,各部门积极参与,有关部门具体负责,有关学科和科研团队提供学术和队伍支持。要做到全年活动安排有计划,重要节点活动有策划,建立起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其次是抓好议程设置。1972年,美国的麦库姆斯和肖提出了著名的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要依据各种问题和事件的相对重要性,将它们进行排序向公众传播,并影响公众对这些问题和事件的重要性的认知过程。众多学者不断修改和完善议程设置理论的概念内涵,至20世纪90年代,议程设置理论的核心思想已经扩展为:大众传播媒介不仅决定公众想些什么,而且能决定公众怎样想。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活动必须紧紧联系本单位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在每次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之前,学校都应深入广泛调研,认真研究思考,根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提出活动主题,设置活动议程。议程设置有针对性,才能保证宣传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将议程设置理论引入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中,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就是要使教育者的作用不能再仅仅是强迫受教育者去接受具体的信息,而是希望通过教育者的精心安排,把受教育者的注意力从大量、多元的信息中,吸引到某个经教育者预设的问题或议题上来,通过因势利导,为师生提供看待社会、人生、校园的视角和方法,引发他们进行积极的、正确的思考,从而促进教育效果的全面提高。第三是抓好制度创新。高校应积极探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任务,纳入党建德育工作考评体系,完善长效机制,探索推进具有高校特色的常态化、制度化、品牌化、高层次化的路径。

上一篇:效率与公平:基于行政伦理的视角 下一篇:论工业旅游中工业企业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