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纳民间资本最终靠市场魅力

时间:2022-10-12 12:51:26

吸纳民间资本最终靠市场魅力

近期,铁道部、银监会、交通部、卫生部、国资委、证监会六部委陆续发文,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这也算是对2010年颁布的“新非公经济36条”的落实和回应。据悉,其他相关部门也在制定民间资本准入实施细则。但民间资本请进容易留住难,吸纳民间资本最终还是要靠市场的魅力,一个成熟的、真正按照游戏规则运行的市场才能留得住民间资本。

吸纳民间资本意义重大

从国家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时机和背景看,一方面,当前我国内外需疲软,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政府有必要加大投资等方面的政策刺激力度。比如铁路、交通等领域,尚未消化完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时期所产生的资金压力,那么现阶段就有必要加快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利用充裕的民间资本推动基础设施、交通等领域的建设,拉动内需,稳定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从长期看,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结构矛盾越来越突出,城乡发展不均衡、产业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都需要通过改革的方式来加以解决。民间资本具有高效的特点,通过改革的方式引入,有助于打破银行、电信、交通等行业的垄断局面,提高竞争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创新水平,优化市场资源配置,这将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国外经验也表明,引入民间资本、降低垄断对于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20世纪80年代,英国进行了为期10年的国有企业改革,涉及能源、公用事业等,旨在放松管制,鼓励市场竞争。事实证明,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打破垄断,帮助英国摆脱了经济困境,提高了经济增速。与之相类似,20世纪7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为治理经济滞胀,实施了包括降低税率、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放松行业管制及放松金融管制等措施,使得美国经济进入了二战后第二个经济景气长周期。

重点领域进展“相对缓慢”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4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2716亿元,同比增长25.4%,比1-3月快0.4个百分点。1-4月民间投资占整个投资的比重达到57.7%,增长速度32.4%。同时期,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公司比重是35.1%,增长速度是16.6%,民间投资增长速度加快推动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这与“新36条”带来的推动作用是分不开的。

据了解,“新36条”颁布后,各地相继采取了落实相关政策的措施,目前有11个省区市出台了民间投资综合性配套政策。但是,在相关政策措施逐步得到落实的情况下,民间投资虽然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但民间投资在一些存在行业垄断的重点领域进展甚微。

“新36条”的重点任务就是要消除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存在的障碍,但根据去年年底各地向国务院报送的情况来看,工作进展不平衡,特别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金融、铁路、能源和市政公共事业等重点领域的改革进展,与国务院文件的要求相比,相对缓慢。

民间资本为何难以进入垄断行业

就目前中国的现实来看,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春天并没有到来。首先,各部委公布的民营企业准入实施细则,较之前确实有所改进,诸如铁道部明确铁路线路建设、铁路工程设计等领域全面向民间资本开放。但整体看,现在公布的实施细则还是粗线条的,很多问题还没有明确,很多操作层面的细节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其次,打破垄断必然引起既有利益集团的排斥。长期以来,铁路、能源、电信、金融等都被国企垄断,这些国企由此获得了垄断利润。打破现有垄断行业格局,必然引起既得利益集团的抵触,它们有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和方式阻碍民营企业的进入或者经营。这就需要政策层面对民间资本予以更强有力的支持和保护。

再次,准入只是开始,获得公平待遇和竞争环境才是根本。国企以国家支持为依托,在订单获取、融资便利性、市场控制能力等方面都为民营企业所不及,而这些又都关系着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显然,现有的实施细则对此依然无能为力,如何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仍是亟待破解的关键性问题。

最后,在没有看到明确的利益吸引以及关键领域的改革成效前,民营企业进入意愿可能不强。在经历了多次垄断行业改革后,民营企业已不会再被口号似的召唤所打动,民营资本高效运营的特性决定其对于具体收益水平、发展的可持续性高度关注。这就需要国家在关键领域推进更有诚意、更富成效的变革,比如民营银行的成立等,就是比较典型的举措和有指标性意义的案例。

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路在何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是中国坚持的一项政策。

对于如何继续落实“新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部分垄断行业,全国工商联有关负责人建议,要调整投资主体的结构,能够发挥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的项目和领域,就让民间资本充分投入进去,引导民间资本向下沉。应当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成立基金,这样既可以汇集民间资金扩大资本实力,也可以分散风险,减少盲目投资。

去年7月出台的关于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并没有对如何落实民间资本发起建立村镇银行提出明确措施,目前仍然执行2008年提出的村镇银行的发起必须由商业银行作为控股股东这样一个规定。

有关人士建议,应当贯彻落实“新36条”关于“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的规定,这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突破口之一。增加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资本投入,形成更多的担保资源,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随着国家货币政策的逐渐收紧,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受到很大影响,可以在经营和监管模式上为中小企业进行一些特殊的政策安排,使“新36条”中提出的改善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的措施落到实处。应当首先消除人们心目中一直到现在还存在的对非公经济发展、对私营经济发展怀疑的观念,更具体地提出国有资本需要集中的领域和范围,在制定有关行业准入规范的时候,要更多地听取行业协会、商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意见,提高政策的科学性。

上一篇:“组合贷”提供超值抵押额度 下一篇:清代黄花梨插屏偶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