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哈尔滨市消费者食用保健食品后不良反应的调查

时间:2022-10-12 12:45:15

关于哈尔滨市消费者食用保健食品后不良反应的调查

【摘要】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消费者食用保健食品不良反应的现状及分析,为减少保健食品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哈尔滨市各区共抽取456名消费者进行保健食品食用后不良反应的调查。结果 2467%的人经常使用保健食品;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中女性所占比较超过男性;其中青少年及老年人占的比例较高;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主要是头晕发热、恶心呕吐。结论 近年来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养生保健的意识日益增强的同时,消费者食用保健食品后的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力度,才能有效减少保健食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保健食品;不良反应;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58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87-02

保健食品是指能调节人体机能、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只适合于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病为目的。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养生保健的意识也日益增强。与此同时,消费者食用保健食品后的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为了进一步了解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本课题组以哈尔滨市保健食品经营单位为依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期间,在部分大型零售药店购买保健品的消费者,以便了解和探讨哈尔滨市消费者食用保健食品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问卷 查阅国内外文献,自行设计问卷。将问卷初稿用于预调查,调查员到药店进行一周预调查,根据调查表填写情况以及调查对象提出的问题,并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后,最终制定统一、符合现实情况的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哈尔滨市消费者食用保健食品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状况进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基本资料、认知情况、态度情况以及消费行为与习惯,四方面的内容。

12 调查对象 根据哈尔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的数据,从江南城区五大行政划分区(道里区、道外区、动力区、南岗区、平房区)分别随机抽取一个大型零售药店作为调查现场,对其正在购买的500名保健食品消费者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56份,有效率为912%。

13 调查方法 按照研究要求培训20名资料收集人员,调查前对其进行集中培训。调查采用现场问卷一人一表的方式,被调查者自行填写问卷。

14 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 收集问卷后,剔除填写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并把所有资料由调查者统一录入SPSS数据库,抽样复核确保资料录入的准确性,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保健食品的使用频率 参与调查的保健食品消费人群中,2467%的人经常使用保健食品;5757%的人偶尔使用保健食品;1776%的人很少使用保健食品。

22 保健食品不良反应出现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221 保健食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性别比 调查显示,近五成被访者使用保健食品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其中女性为5745%,男性为4255%。

222 保健食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年龄段 在出现保健食品不良反应症状的人群中,20岁以下占2928%,20-30岁占976%,30-40岁占962%,40-50岁占1717%,50岁以上占3417%。在服用保健食品出现不良反应的人群中,青少年及老年人占的比例较高。

23 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认知程度 对456名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表时,667%左右的消费者了解保健食品的基本知识,比如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格式及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区别等保健食品知识,但部分消费者对于保健食品的功效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保健食品有效治疗疾病的功效。

24 保健食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症状 通过调查发现,745%的使用者表示自己出现过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头晕发热占4836%、恶心呕吐占2615%、血压低下2122%、水泡占1217%、皮疹占1118%。

25 发生不良反应的保健品功能类型 发生不良反应保健品的功能类型分布较广,其中用于免疫调节、调节血脂、抗疲劳、延缓衰老、改善肠胃功能的保健品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免疫调节类占3223%、调节血脂类占3018%、抗疲劳类占1743%、延缓衰老类占1146%、改善肠胃功能类占472%,其它占398%。

调查中还发现,尽管有超过半数的使用者都有过使用保健食品发生不良事件的经历,但真正知道如何去维权的人占不到四成。其中611%的人会选择购买的药店或医院,只要104%的人会选择向药监部门或消协举报维权。即便实施了维权,也有78%的遭遇不予解决或拖延处理。

3 讨 论

31 生产、经营企业因素分析

311 产品质量问题 市场上销售的保健食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有的不具备必要的生产条件和相关审批手续,照样招摇过市。

312 利用广告强化心理攻势,过分夸大保健食品对疾病的治疗作用,给一些保健食品打上所谓科学的标签。保健品的生产、经营企业抓住消费者望子成龙、尊重长辈,女美的心理,在儿童、中老年人、养眼排毒减肥的保健食品上下功夫,忽悠人,夸大、误导消费者。

32 消费者自身因素

321 消费者不成熟,“跟着广告走”,被动消费、盲目消费、畸形消费现象严重。没弄清楚自己缺什么、该补什么、怎样补都不明白的情况下,乱买、乱服保健品。

322 消费者存在长期服用保健食品或过量服用保健食品的现象。专家指出,不管是药还是保健食品,往往长期服用就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33 监管部门因素

331 行政管理不规范 目前保健品行业还没有统一的行政归口管理部门,卫生、医药、等部门各自为政,各种批准文号五花八门,还没有一个可操作性强的行业标准以及规范统一的检测手段、审查程序和管理办法,质量保证无从谈起。

332 地方保护主义现象较严重 不少地方管理部门不严格把关,甚至庇护不合格企业、不合格产品,不少保健品是经地方批准文号生产并投入市场的。

333 对假冒伪劣产品打击力度不够,有的缺乏判定依据,使消费者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一些违法经营者采取打“球”的策略进入保健品市场,甚至,不少不具备条件的厂家纷纷投产或转产保健品。

参考文献

[1] 赵刚保健食品的发展与中国的对策[J]中外食品工业信息,2000,(2):13-14

[2] 金宗濂保健食品的现状和展望[J]食品工业科技,1996,(2):1-4

[3] 张素华,王正云,汪付华保健食品的发展趋势[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3(2):40-44

[4] 金银黑龙江省居民对保健食品的需求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0,16(2):149-150

[5] 肖萍上海市保健食品消费者的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2,14(1):9-13

[6] 王林对中国保健食品的认识和见解[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4,6(特刊)

上一篇:浅谈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癌变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浅谈县级医院医疗纠纷现状分析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