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评的产生浅析时评的定义

时间:2022-10-12 12:27:31

摘要:近年来,“时评”迅速崛起,但是对于时评的定义这一本源问题,学界和业界却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试从“时评”的历史角度分析时评的产生过程,从而对时评下一定义。

关键词:时评;历史;定义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3-0125-01

自1998年11月《中国青年报》推出“冰点时评”专栏,“时评”这类文体在纸质媒体上迅速崛起,研究时评也逐渐成为学界的热点。但是对于时评的定义,这一首先应该解决的本源问题,现在的学界尚无定论。中国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马少华认为,“时评,其实就是最狭义的新闻评论,它与‘新闻评论’的概念没什么不同。”《南方周末》高级编辑鄢烈山给“时评”的定义是:“‘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它包括‘新闻评论’,或者说‘新闻评论’是它的‘子集’。”《新京报》的评论员、时评版编辑艾君则认为,“时评是对新闻的评论,归根结底,时评是新闻的一种,它和消息、通讯、特写、图片报道等一样,是‘新闻’大家庭中的一员。”以上列举的各位都是在学界或者业界首屈一指的人物,但是他们对时评的定义却有很大不同。马少华认为时评等同于新闻评论,鄢烈山认为新闻评论是时评的一种,艾君则认为时评属于“新闻”的范畴。笔者认为,对于新闻时评的认识,最终目的是将其与报纸媒体上刊载的其他评论类文体区别开来,从而适应当下报纸媒体的创新发展、满足受众的需求。所以,笔者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浅析时评的产生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时评”的定义做一概述。

一、“时评”来源于近代早期报刊的“论说文”

“时评”既然属于新闻类文体,就应当从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新闻业产生之后去寻找时评的源头。中国在近代报刊出现后,出现了许多有名的评论家,但他们的文章大多是对时政进行宽泛‘‘论说”的政论文,并无具体的针对对象,很少涉及时事。如《变法通议》、《少年中国说》等等,单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们是政论文。如果将当时发表在新闻性报刊上的此类政论文列入“时评”的范畴,笔者认为是不可取的。虽然二者都是发表在新闻性报刊上,而且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的基本行文格式进行写作,但是,时评以新闻为前提,新闻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评论文章的高低,关键在于你掌握的信息量,因为世界上的‘道理’是很少的,不过那么些条而已。”新闻在时评中作为前提是必然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但是就是在这样的“论说”盛行的时代,一些真正现代形态的新闻评论开始零星出现了。

二、论说文向时评的过渡:夹叙夹议的文体出现

早期的新闻媒体,无论中西,都没有报道与评论严格区分的规律和传统。这种传统和规律是在以后逐渐建立的。而在早期,则往往是夹叙夹议。梁启超1898年主编的《清议报》自第26期起创设了“国闻短评”专栏,经常发表的都是一事一议,针对性强的小短文,专门发表对当前时局或某些热点问题的见解、评论。华中科技大学的吴廷俊教授就认为:“‘国闻短评’的写法是新闻与评论紧密结合,对报刊政论文重突破,为后来风行于各报的‘时评’的起源。”但是这种夹叙夹议的文体更类似于‘‘杂文”文体。仔细比较之下,就能发现杂文与时评的诸多不同:时评时效性强,杂文时效性弱;时评偏重于对事实的判断,更加客观,杂文则更多地注入了作者的个人感情,主观色彩浓厚;时评语言更加平时朴素,杂文会追求辞藻华美,偏重语言的美感;等等。所以这时出现的夹叙夹议的文体也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时评”。

三、“时评”栏目的出现与“时评”成为一种文体

戈公振先生和陈一士先生将“时评”栏目作为《时报》首创,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时评作为一种文体在《时报》时期比较普遍;二是《时报》的‘‘时评”栏目在当时影响很大;三是《时报》的“时评”栏目所刊发的时评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新闻评论类文体。所以,笔者认为:时评作为一种文体,在《时报》时期真正出现。从以上论述来看,新闻评论这一新闻类文体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新闻事业产生之初就萌芽了,伴随着新闻事业的实践发展而发展,虽然早期报刊的评论类文体还有较多的文学文体的色彩,但是毕竟在此基础上时评生根发芽,逐渐成为成熟的、单独的新闻类文体。所以,从这一角度看,时评就是“新闻评论”众多类型中的一种,是“新闻评论”的子集。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对时评下一定义:时评作为一种新闻评论类文体,是对时下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做的判断和评论。时评以新闻事件为由头,以议论为形式,以对事件的判断和看法为核心,通过客观的论述和分析以期达到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上一篇:市民“给力”成就报道 下一篇:对电台主持人节目现状分析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