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写作心理转换理论指导初中生写作探究

时间:2022-10-12 10:42:37

运用写作心理转换理论指导初中生写作探究

【摘 要】

写作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写作主体由内而外的一种倾诉、陈述、表达、分享的过程。写作主体首先要形成一些具体的想法、感受、观点或者思考,当这些素材较为成熟,并且写作者具备了基本的语言水平和表达技能后,遂能够将这些内容借助合理的语言和写作技巧呈现出来。这其实就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心理转换过程。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写作心理转换 指导 初中生 写作

随着近年来对于写作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慢慢在探寻写作的实质。写作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写作主体由内而外的一种倾诉、陈述、表达、分享的过程。写作主体首先要形成一些具体的想法、感受、观点或者思考,当这些素材较为成熟,并且写作者具备了基本的语言水平和表达技能后,遂能够将这些内容借助合理的语言和写作技巧呈现出来。这其实就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心理转换过程。写作心理转换理论的产生帮助广大语文教师更清晰的认识到了写作过程的实质,明确了写作教学真正应当有的方向,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构建的写作课堂才能够更好的锻炼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对于学生思维活动的有效训练

透过写作心理转换理论的指导让我们意识到,写作过程其实是学生思维活动的一种体现,因此,在指导学生更好的展开作文时,首先要对于学生的思维层面和思维品质展开锻炼。很多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我们看到,同一个写作主题,同样的写作要求,不同学生可以写出质量完全不一样的文章。那么,写作水平的高下到底体现在那些方面呢?除了基本的语言素材积累和写作技能的不同外,最直观的差异在于学生思维层面的不一样。那些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更加善于透过事物表象看到事情实质,能够在文章中揭示更深刻的道理,或者是表达更深邃的情感,而那些写作水平欠缺的学生通常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从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着手,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构建文章,形成有效的写作思路。

有这样一个写作教学的范例。班上有一位写作能力很强的学生,她在试图表达父母和自己代沟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如何可以为这篇作文确立一个好的题目。她首先拟了个题目叫《妈妈的苦心》,但觉得太直,不能引人深思,随后改成《两代人》,又觉得太大。她反复思考,为什么父母不理解我们呢?两代人之间似乎被什么东西挡住了,使彼此之间有了隔膜。她脑子里闪过的是一堵无形的墙将两代人的思想隔开。于是,她将题目改为《墙》,形象、含蓄地反映了要消除两代人的思想、感情上隔膜的愿望,运用了特征迁移,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实例,充分向我们展示了写作过程其实是个体思维的外化,是心理活动的一种转化。因此,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作为教学训练的核心,让学生在思维的有效指导下写出更多深刻的文章。

二、对于学生选择能力的灵活训练

一篇完整的文章通常有较为充沛的写作素材,议论文则会有详尽的论据来支撑与论述文章的观点。一篇文章的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写作时的选材,取决于学生在文章中有怎样的内容表达与呈现。从心理转换理论来看,写作过程其实也是将这些典型素材进行转化、表达与陈述的过程,学生如何选择素材,如何从生活中逐渐积累素材,这则是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语文教师首先要加强对于学生观察能力、体会能力以及生活感知能力的培养,生活往往是学生写作素材最大的来源,学生如果缺乏对于生活的体验,很难在具体的文章中有内容可以表达,写出的文章也会变得空洞乏味。

从生活中细致观察,积累写作素材,这是训练学生写作能力非常重要的一点。古往今来,许多伟大的创作者都是这么做。施耐庵为了写好虎,经常深入森林,去观察、了解老虎,所以在他的《水浒传》中出现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虎的形象。那么为什么偏偏让学生脱离现实,凭空想象呢?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教学指导策略。要使学生的作文能写出新意,内容必须有个性、有灵气、有真情实感。学生作文苦于没有新意,也正体现出他们作文时未能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对于学生生活体验与感受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积攒大量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与资源,构建更加详实与触动人的文章。

三、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充分训练

光有良好的思路,详实的写作资料,这还不足以形成一篇优质的文章,学生还需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能力和篇章的组织能力,这也是基于写作心理转换理念下的写作训练的一个关注要点。语言能力有不同的体现层面,学生除了要丰富自身语言积累,拓宽自己的词汇量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文章的组织与架构能力,并且要尽可能的让自己的语言具备更好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在体系化的作文训练中不断积累加深,教师要有意识的在平时的作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素养,让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慢慢得到提升。

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可以从几个不同方面展开,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几点展开常识:第一,灵活安排段落。注意过渡段的使用,常用的过渡方式一是用复句,如递进复句、转折复句、并列复句等等;二是用特殊的句式,如疑问句、感叹句、省略句等等。二是语意巧设悬疑或倒叙。巧设悬疑和倒叙都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过渡那更是顺理成章。第三,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语言表现力可以通过修辞的使用、灵活的句式、词语的润色三个角度来提高。语言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要指导学生注重积累,并且在大量的写作训练中积攒更多语言表达的经验心得。一段时间后学生的习作中语言水平自然会有进步,学生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也会更强,写出的文章会具备更佳的可读性。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学研究第十一期立项课题《基于写作心理转换理论的初中生写作指导案例研究》(项目编号:2015JK11-L155)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覃可霖.布局谋篇 提高写作技能――写作思维技巧探秘之三【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2】覃可霖.巧想精思 提高写作构思能力――写作思维技巧探秘之二【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3】罗明礼.国外写作构思J知发展研究述评【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02)

【4】程启旺.联想与想象――记叙文写作构思过程简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1)

上一篇: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及控制探讨 下一篇: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