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饮一泓“源头活水”

时间:2022-10-12 10:18:48

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读书就是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博览群书,遨游书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阅读与我们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而对于孩子们来说,阅读又是什么呢?

一、阅读是一种感受

“感知于外,受之于心”,感受阅读,逐渐揣摩品评课文语言的精美独特之处,更进一步“入乎其中”,直至“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

【案例】 绘本《小种子》教学片段

师:(多媒体出示画面,背景音乐起)海面上波涛汹涌,有一粒种子掉到了海里,很快就被浪头淹没了。看到这样的情景,别的种子都不敢停留,继续随风飘着,但我们的小种子呢?它在哪儿?(请学生在画面上指出)

生:它飞得很低。

生:它快要掉下去了。

生:真是太可怕了。

师:这粒最小的小种子没有别的种子飞得高。它会想――

生:我一定会淹死的。

师:可是它放弃了吗?

生:没有!它会想我要快点离开这里。

生:它一定希望可以早日脱离险境。

生:也许它会有点害怕,但它还是会继续努力向前。

师:于是,它就――

生:它就鼓起精神继续飞。

【感悟】 教者带领孩子们阅读《小种子》时,让孩子们观察图揣测小种子的心情和想法,跟随小种子一块儿面对危险和挫折,感受故事的语言、情境,从而了解故事中的形象。绚丽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轻快的音乐,孩子们和小种子一块感受着成长的艰辛与快乐。

二、阅读是一种积累

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阅读其实也是这样一种积累和沉淀的过程。从朗读中,从感悟中,从实践比较中,都可以积累语文阅读能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即此。

【案例】 《季节的色彩》教学片段

师:欣赏了《季节的色彩》,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曾经学过的哪些课文也是写景?

生:《春雨》。(齐背)

生:还有《王冕学画》中描写荷花的一段。

师:是的,同样是写荷花,但与《季节的色彩》中描写的荷花可不一样。你能把那几句描写荷花的句子背给大家听吗?

生:(背诵有关句子。)

师:这学期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写景的吗?

生:(背诵《瀑布》和《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句段)

师:(小结)是啊,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平平凡凡,随处可见,当我们再一次阅读这些文字时,我们感受到了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师:在课外的阅读中,同学们也一定读到过许多写景的文章和片断,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选派代表介绍。

【感悟】 教者在课堂上,不断地引导孩子们进行积累内化。首先是课内积累: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那些精彩的写景课文或句段,使旧知与新知相联系。其次是课外积累:鼓励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摘抄的写景的精彩句段,进行自主交流,展示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成果,并与同学分享了阅读的快乐。

阅读文学作品,也许就是这样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情感的积累。

三、阅读是一种成长

时下各种媒体大量融入我们的生活,如网络、电视、游戏等。它们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占据了它们大量的业余时间。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甚至一些网络游戏会使儿童丧志、不能自拔。一个民族的未来取决于是否有一大批善于读书的群体的存在。所以,我们有一千个理由带领孩子们走进书的丛林!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消除浮躁,在阅读中荡涤心灵,在阅读中获得成长!

【案例】 薛法根老师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片段

师:有人说了这样一个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并且说这个观点也是一个真理。你相信吗?

生:(纷纷答)相信!

师:没人有疑问吗?

生:(纷纷摇头)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是别人已经证明过了的。

生:因为课文中已经有结论了。

师:真的没人有疑问啦?

生:没有!(众笑)

师:真理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你们一个问号都没有,真理怎么这么快就诞生了呢?(众大笑)敢于怀疑别人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是发现真理必不可缺的精神!没有经过质疑的真理不一定就是真理,而可能是――

生:歪理。(众大笑)

生:谬论。

师:对啊!所以,你要敢于怀疑这个观点。有疑问吗?

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生:真理一定要在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能诞生吗?

生:是不是所有的真理都是在一百个问号之后诞生的呢?

师:(高兴地)你们这么想、这么问就迈出了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感悟】 每一堂课就是一种历练,每一次阅读就是一种成长。薛法根老师的课,就是这样:他首先就让孩子们真正了解了“学贵有疑”,针对课题,问学生:你信这是一个真理吗?从学生的“相信”中逐步引导出怀疑。薛老师说:“如果我们的学生读了这篇课文,只是懂了这样一个‘真理’,却未能产生一个怀疑的问题,未能作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那么我们的教学就离真正的教育‘真理’越来越远,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或者是一种悲哀。”教学,不是将学生心中所有的“?”变成了“!”,而是要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找到自己的“!”。这,才是需要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人,能走多远?这不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不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人生的阅读之路有多长多深远?不要问眼睛,而是要问热情、耐心与大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畅饮这一泓“源头活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阅读吧!

上一篇:让学生在阅读和生活中感受美 下一篇:讲究指导策略 提高写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