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月亮意象举隅

时间:2022-08-15 06:48:09

古诗中月亮意象举隅

自从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后,人们似乎对月亮特别的关注和偏爱,而古代文人墨客对月亮更是情有独钟。诗人们经过丰富的想象,描画出了月亮那自然而纯美的万种风情。这种复杂的情感滥觞为绚丽灿烂的月亮文化,那些经典而优美的“月”句,被世人传唱不绝。

一、思乡之月

远隔千里他乡的游子,怎不忆起自己的家乡?每当夜深人静,皓月当空,此时的月亮成了游子沟通故乡的桥梁,对她倾注无限情思,孩童们琅琅上口的那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怕是一种让人动容的思乡之美吧;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那种刻骨的思乡之情让人倍受感动;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羁人旅客的缕缕愁思展露无遗;钱起“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诗人似乎听到充满思乡之悲的瑟声,便乡愁郁怀,羁思难耐;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沈受宏的“寒鸦数声起,窗外月如霜”,温庭蕴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都以其深情、委婉的笔调,抒发了幽远的乡思。

二、思人之月

望月而思人,似乎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无论是“月照高楼”的孤寂,“月上柳梢”的缠绵,还是“晓风残月”的凄凉,诗人对友人、亲人、情人等一切的思念之情自然地和月亮联系起来。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雄浑阔大的意境和对远方友人的怀念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杜甫的“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在望长安之月,想到妻子在凄凉的月光下,深夜不寐,望夫以归,心情不禁更加沉重;李商隐的“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对妻子的长久相思,张若虚的“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对女子的相思之苦,都让人感怀;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对兄长弟妹们的手足之情,使人潸然泪下;赵嘏的“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王维的“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对远征丈夫的相思之苦,白居易的“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对情爱之人的想往、凄婉之态,不禁使人为之落泪。月,是两地人共望时的情结,是无数望眼欲穿的人表情达意之物,包含了人世间的种种情思,记载着几千年无数情绪,感受当时的情景,令人动容。

三、哲理之月

以诗寄情,以月明理,也是古代诗歌的一大特色。诗人或感慨仕途的坎坷,或咏叹命运的多舛,或参悟人生的真谛,对这千古永恒的明月,凝聚了无限超然的时空意蕴。自命“五百年一遇之圣人”的韩愈,竟然在《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里吟道“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慨叹宦海仕途的艰难险恶和人生起落的变化无端;有“一诗盖盛唐”之誉的张若虚的那首《春江花月夜》中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的思维超越即景现世,流泻着的是一片如梦似幻、哀怨迷惘的意绪,在水月无尽的永恒面前,作者流露出无限怅惘,而在这当中,又夹杂着憧憬、留恋和对人生无常的轻微叹息,展开了对宇宙人生的质疑和探讨;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表达的是对历史的追思;李白“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表现的是对生命的感慨;孟郊“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展现的则是对人生的咏叹……这些诗作无不对这亘古之月寄托情思,阐发哲理,展示其深邃的内在本质。

上面的咏月诗歌,只是浩瀚如烟的古典文学中的几滴水罢了,是构成月亮文化的其中一面墙。月亮,无论是情感的还是实质的,人们仰望千古依存的月亮,因着自己的情绪,把唯一的月亮铺画的五彩缤纷。诗人们展开奇特而大胆的想象,赋予月亮丰富多彩的意象,让我们在共鸣的同时,有了美不胜收的享受。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姜山中学]

上一篇:材料+命题作文“底线”写作导引及佳作示例 下一篇:古诗中的三种特殊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