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大于作文技巧的东西

时间:2022-10-12 09:05:28

那些大于作文技巧的东西

【关键词】高中 作文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B-

0059-02

曾几何时,我和其他许多老师一样,热衷于把从各种书刊资料上收集来的“写作技法”汇集起来,如获至宝,美其名曰:“高考作文秘笈”。这些“秘笈”可谓丰富多彩,有散点透视、镜头组合、书信写法、热点访谈、广而告之,等等。从当时的教学效果来看,新颖的形式确实激起了学生的“创新”欲望,但多年反复运用这些形式,形成僵化模式,就让读者感到索然无味了。更令人担忧的事情是,现在高考的考场上出现了一大批这样的作文:文词华美而浮躁,形式独特却空泛,内容远离实际生活,缺乏浓浓人间感情,更缺乏有意味的思考,并且常常出现众口一词、千人一面的现象。此类被人们称为“务虚不务实”的作文泛滥,引发了业内外人们的批评,逼迫我们教师不得不重新思考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应试教育迫使教师们将本应提高学生语文基本素质的语文教育,特别是作文教学,变成了追求“华而不实”、急功近利的教学行为。今天,在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叩问之下,我们不禁要问:除了着意于应试而追求一些作文技巧之外,高中作文教学应该追求些什么呢?

我想,高中作文教学至少应该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敏感的心灵

社会生活繁忙而节奏快速,追求实利而充满功利等,这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影响着中学作文教学,原本丰富多彩的世界在现在中学生们疲惫的双眼里变成了单调的黑白影像;写作不再是思想的灵动,不再是真情的倾吐,而是题材雷同、情感虚假的无病。

新课程要求学生树立良好的文风。要求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叙真事,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景物、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每个人都有两双眼睛,一双长在脸上,另一双藏在心底。长在脸上的眼睛可以看到物质世界、看到新鲜的事物,收集到大量的信息。藏在心里的眼睛则更胜一筹,对长在脸上的眼睛收集到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提炼、概括、归纳,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海伦双眼失明后用心灵感受生活,写下了不少流传于世的著作。贝多芬双耳失聪后用心灵感受音乐,谱写了抗争命运和赞美人生的交响曲。心灵的敏感源于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对生活保持着心灵敏感的学生读到一道切入他们生活的作文题目,就会内心涟漪荡漾、大脑思如泉涌。这样,才会写出让人眼睛一亮的作文。那些将自己的感觉拘囿于物质利益的人,心灵反映迟钝,高妙的作文题目也难以激活其心灵和头脑。

因此,对学生心灵的激活,胜过写作技巧的训练。我们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想方设法让学生内心世界变得丰富起来、敏感起来、深刻起来。学生心灵丰富了、敏感了、深刻了,对那些司空见惯的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才能悟出其中蕴含的多姿多彩的魅力。例如,粽子是一种常见食品,现在中学生有几个会对包粽子感兴趣呢?可是,有一个学生借写粽子写亲情,写中华民族悠远而灿烂的亲情文化,全文有优秀的水粉画面之美,让人忍不住想伸手去碰触。作文是心灵的舞蹈,有敏感的心、独特的情感体验,才能舞得曼妙多姿。

二、充实的思想

作文是思想的产物,一篇文章的价值主要在于它的思想性。因此,判断一篇文章优劣,并不在于文字量的多寡,而在于思想是否充实。

试读2004年高考优秀作文的语段:

“现代人的特质便是忙,像书法这样的国粹是根本没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去碰的,连笔杆子都已被电脑键盘所代替了,毫无美感的印刷字已取代了流传千年、灵魂飞扬的手写汉字。效率是大大提高了,然而这到底是幸运还是悲哀呢?……忙使我们的心灵无所依傍。”

这篇作文闪现着思想的火花。作者透过现代生活繁忙的表象而看到了,人们的人文情怀因受累于与切身利害相关的效益、效率而遭致遗忘和淡化。学生不是这个社会的旁观者,而应该是其中参与者,思考进而咀嚼所见所闻所历的事件,使自己内心充满人文关怀和忧患意识。这样,其笔触下的作文才能充满思想的色彩、闪耀文化的光芒。

再读2011年高考优秀作文的语段:

“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他由概念上升到理性,思索人性的守护,进而呼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国格与尊严的守护。文章里有他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和评价,还有他令人欣慰的思想成长过程。

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跳脱那种“惟技术论”的束缚。有的教师在语文阅读课上,忽视课文中事件矛盾冲突与人物思想言行、性格品质等蕴含的思想价值,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探究,彰显文篇语段中闪耀的思想火花;而是将全副注意力倾注于课文写作方法的分析以及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须知,形成写作能力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方法是重要的、技巧是有用的,而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语言的成熟就是人生世相的成熟。这句话道出了思想认识水平在语言(写作)能力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三、悲悯的情怀

悲悯情怀是对人们遭遇的磨难、挫折和痛苦表示同情和哀叹等情感。因为悲悯,我们关注那些遭遇苦难的弱者。巴金老人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朱自清对父亲痛惜与怀念而写作《背影》。杨绛对“谋生艰难,却依然与人为善”的老王的愧怍和感激而写作令人心酸的《老王》。

2008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他们》令人难以忘怀。作者忧心于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表达了一种关怀和企盼。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人真诚地关注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农民工们?作者不仅关注他们,还用浓重笔墨写他们的孩子,那些和城市孩子生活迥然不同的孩子。这些孩子不仅是农民工的希望,也是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文章结尾写出农民工子女生活的变化:“他们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农民工子弟学生前面的路很长、很艰难,但是终有一天,他们会成为我们。”作者的心声是其悲悯情怀的真诚流露。

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熟,从历年全国各地高考优秀作文中可以看到,他们中有些人可以说已经成熟。他们对于生活斑斓色彩的敏感、对社会千姿百态的关注、对辛勤劳动者的关怀与同情,对个人成长、民族振兴、祖国崛起之路的深思,全都溢于言表。语文课程改革提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哪里?就在语文培育学生敏感的心灵、充实的思想、悲悯的情怀。

总而言之,对于作文来说,仅有技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永远不要忘记那些大于技巧的东西。

上一篇:发挥情感因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学会猜测生词技巧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