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贸易关系持续期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12 08:50:22

中国农业贸易关系持续期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为国家教育部课题“我国农业贸易模式演变测度研究”(编号:10YJC790080);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我国农业贸易的密集型与粗放型增长研究”(编号:12ZS012);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中国农业贸易模式演变研究”(编号:SHUCX112387)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 本文利用生存分析法,选取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五个与中国农产品贸易量较大的国家为代表,对中国农业贸易关系持续期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贸易伙伴国GDP、人均GDP及首次贸易额对贸易关系持续期有正向的影响,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地理距离对持续期有负向影响。

[关键词] 贸易关系持续期 生存分析 影响因素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业市场化的深入,中国农产品贸易实现了持续增长与全面发展。但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农产品贸易普遍存在贸易关系持续期比较短的现象,通常持续时间为1年~3年,短期贸易趋势占主导地位。在对外贸易中,贸易关系持续期由于受经济形势、国家政策、产品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会呈较大的波动,因此,针对中国农业贸易关系持续期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提升农产品对外贸易竞争力及为促进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等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在中国农产品贸易中,美国、阿根廷和澳大利亚是前三大进口来源地,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包括日本、美国、英国、马来西亚等。结合上述因素,本文研究对象选取与中国农产品贸易量较大的五个国家为代表,分别为美国、日本、英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通过分析中国与这五个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对中国农业贸易关系持续期进行研究。

一、 影响因素与研究方法

1.影响因素选择

影响农产品贸易的因素有很多,结合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实际情况及既有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即GDP。通常,经济规模大的国家进出口贸易的需求会比较大,贸易状态比较稳定,贸易关系持续期会相对比较长。

(2)贸易伙伴国的人均GDP。人均GDP水平决定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可支配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也较大,贸易关系相对比较稳定。

(3)初始贸易规模,即每一个贸易关系中第一年的贸易额。初始贸易额越大,交易双方彼此的信任度越高,贸易持续期也就越长。

(4)贸易国间的空间距离。通常空间距离越远,贸易成本越高,运输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也就越大,贸易关系长久持续下去的概率越小。

2. 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过程中,为了直观及全面地剖析各影响因素对贸易关系持续期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效果,采用生存分析法,通过绘制K-M生存曲线,对各影响因素在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关系持续期中的影响进行研究。

二、影响因素生存分析

在具体影响因素的划分中,根据贸易伙伴国的GDP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GDP小于4万亿美元、介于4万亿与7万亿之间及大于7万亿;根据贸易伙伴国人均GDP水平,划分为人均GDP小于1万美元、介于1万美元至4万美元之间及大于4万亿美元三个层次;根据各贸易关系的首次贸易额规模,划分为首次贸易额小于10万美元、介于10万美元与100万美元之间、介于100万美元与1000万美元之间及大于1000万美元四个层次。

图1为从中国出口贸易对象国的GDP、人均GDP、地理距离及首次贸易规模四个方面对贸易关系持续期进行的生存分析,每条曲线代表在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贸易关系持续期的生存情况。可以看出,每条曲线都呈现出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的趋势,即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贸易中断的风险率随贸易持续期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图1(a)是按照出口目的地国家经济规模即GDP水平衡量对贸易关系持续期的影响效果。整体而言,与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之间贸易关系在各持续期生存下来的概率要高于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即与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倾向于长久的持续下去,说明一国经济规模对贸易关系持续期有正向作用。图1(b)中也呈现出贸易关系生存率与人均GDP规模的正向关系,这可由贸易伙伴国人均GDP水平越高,居民富裕越,对产品的需求也就越大,贸易关系的稳定性也就越强来解释。图1(c)中,贸易关系生存率基本呈现出与距离的反向关系,即贸易国之间距离越大,生存率越低,这可能是由于地理距离增大而增加了货物的运输成本及运输风险,给贸易关系的持续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图1(d)为首次贸易规模对贸易关系持续期的影响,首次贸易规模较大的生存率显著高于首次规模稍小的贸易关系。这可能是由于贸易国之间进行大规模的交易表明了贸易双方之间信息透明度高,不确定性小,贸易风险较小,贸易关系稳定性也就越强。

在图1中对中国出口贸易关系持续期的影响因素测度中个别分类下的影响因素对贸易关系持续期的影响与上面的得出的总体的影响趋势存在一定的偏差,如在图1(c)中,代表中美之间距离11210千米的曲线所呈现出的贸易关系生存率高于其他3个与中国地理距离更近的国家生存率,产生这种结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样本国家数量有限,个别国家出现偏离情况,属于可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不影响整体的变化趋势;二是由于中美两国都是世界农业生产和贸易大国,两国农产品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美国一直是我国农产品最大的进口原产国,中国也是进口美国农产品最多的国家,中美之间贸易关系的亲密性也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双方间贸易关系的稳定性。

图2 进口贸易关系持续期影响因素分析

图2为各影响因素作用下中国对五个贸易伙伴国的农产品进口贸易关系持续期生存情况。与出口相同,GDP、人均GDP、首次贸易额对贸易关系持续期都表现了正向的影响,贸易国间的距离表现了负向的影响,但各影响因素对贸易关系持续期的影响不如出口贸易中显著。图2(a)、 (b)、 (c)中各条曲线的排列较图1排列密集,表明在进口贸易中,贸易对象国的特质对贸易关系的影响不如在出口贸易中表现的那么显著,进口贸易中更多的还是由中国本身的需求、农业发展状况等特质决定。

三、小结

本章主要是对中国农业贸易持续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采用生存函数曲线对贸易关系持续期影响因素进行的研究。主要结论包括:中国农业贸易伙伴国的GDP、人均GDP及贸易关系中的首次贸易规模对贸易关系持续期的影响显著为正,且贸易伙伴国GDP及人均GDP水平影响因素的影响在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对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发展要更多的从国内本身的需求特质考虑;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地理距离对贸易关系持续期的影响显著为负,即地理距离越大,贸易成本相对越高,贸易遇到的不确定性也就越大,贸易中断的风险率越高,持续期越短。

参考文献:

[1] Besedes, T. A search cost perspective on duration of trade [J].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8, 16(5):835-849.

[2] Besedes, T., & Prusa, T.J. Ins, outs and the duration of trade [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6, 39(1):266-295.

[3] Nitsch, V. Die another day: Duration in German import trade [J]. CESifo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2085, forthcoming in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2008.

[4]何树全,张秀霞.中国对美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研究[J].统计研究,2011(2):34-38

[5]陆文聪,梅燕.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增长的成因:基于CMS模型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12:15-19

上一篇:浅析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 下一篇:浅谈R22直升机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