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起点与教学

时间:2022-10-12 08:27:11

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起点与教学

一、明确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起点

部分高校采用分离方式,将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分别进行。学校不一,其教授内容也不一,实验课程通常以计算机基本操作为主,是因为大学新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掌握程度相差的距离较大。2015年进行的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大赛,其内容覆盖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竞赛以院校竞争和全国总决赛的形式进行。总决赛参赛选手共计453名,选手分布见表1,总决赛成绩见表2。

根据对表1、表2数据的分析发现,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掌握程度差距较大,整体成绩不容乐观,现阶段高校计算机专业确立统一的起点较为困难。

二、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1.分层课程及内容

高校内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性质主要是“需求导向、能力核心、面向应用以及分类指导”,并以此提升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针对学生程度与技术发展、需求变化之间的差距,各高校可根据课程体系结构进行分层教学,即分为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大学计算机。大学计算机基础主要对象是未能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不具备相关操作技能的学生。该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提高其信息素养,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使用方式和价值等。而大学计算机主要是基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需求基础上的,选择数据处理、网络应用以及工程计算等应用技术领域,并根据相关课程标准构建完整的课程基础知识框架与实验体系,并加入大数据、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概念、方法和应用,以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开拓创新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并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计算机技术完成行动复杂的工作任务。

2.教学实施建议

重点院校及经济快速发展地区院校的学生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并进行相关测试,测试成绩达到标准则该学生通过;普通院校及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地区院校的学生,可以以大学生基础知识为第一层次课程,在该课程重点体现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内涵和发展,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三、高校计算机基础标准

1.关于高校学生基本信息素养及应用能力标准

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与信息社会生活,部分发达国家针对国民及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制定了一些相关标准,主要目的是对教育教学活动起到引领及规范的作用。我国高等院校可根国外的被认可程度较高的相关评估标准、课程标准以及考试大纲等构建高校计算机基础标准,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对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基于“基本标准”的高校计算机课程

首先,计算机教学内容将“基本标准”作为基准,能够有效化解学生计算机起点和掌握程度差异的问题,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和基础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掌握适用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技能。其次,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主要内容。指导学生通过计算机应用实践和计算机技术了解并掌握计算机领域的相关术语和解决实际问题。最后,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及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不应局限于概念的讲授,应加强实际案例训练和相关项目培养等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清艳.《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与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2).

[2]刘 敏.“非零起点”下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探索与深化创新――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J].河南科技,2014(10):268.

上一篇: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基于开放式实验室的石油工程专业选修课教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