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欢笑一屋情

时间:2022-10-12 07:33:28

从教二十年了,我们天天在谈“高效课堂”,那么何为“高效课堂”?

我认为“高效课堂”就是在一节课里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教育应该是充满情感的事业,充满美的事业”,而语文学科更多的担当着这样一项重要的使命。

语文教学的美感教育功能和任务,更是新课程理念下的重要使命。素质教育的审美性,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加强审美教育,拓展审美教育的范围。应试教育偏重于学生的理解、判断、推理、记忆等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持久的艺术熏陶。积极开展审美教育是弥补应试教育的这一严重缺陷,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提高学生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十年寒窗”是一个少年儿童进入成年的课堂生活的形象概括,是作为一个自然人进入社会人的较漫长的生命时段,带着对人生、对生活、对自然、对广大世界的无垠宇宙的不断的新感受、新的烦心、新的错愕、感叹、赞美、依恋和悲伤……种种情感、种种感受,渡过这重要的少年时代,这就给语文课堂教学在不同年级段,提出了许多严苛的且在不断增长的更新的要求。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担负着通过语言的教与学,写与读等种种活动,既要调节枯燥乏味的学生生活,解除学生大脑疲劳,又可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敏锐感知能力,丰富想象能力和透彻的理解能力,最终完成每个学生个体的独特的、带有强烈个性特征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养成,即人格、素质和美学观等。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里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审美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是工具,而课文和课外大量的文学作品是历史的文化积淀。从古到今的文学著述,由外国到中国的名著巨篇则是人类在自身发展中的巨大的遗产。理想、精神、趣味、形式都是语文学科审美的对象,概括起来,不外乎为:爱国主义、人文主义、风俗人情、自然风光、幻想向往……

那么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呢?我就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1朗读咏叹,心领神会

朗读是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情感内容,声情并茂的教师贩毒,同学生新鲜生动的朗读相结合,主观客观、主体客体互为影响,渲染感召的功力帮助广大师生进入作品,进入意境,它是获得美感的首要条件。技术性的轻重读,拖音和缩音同样有情有味。绘声绘色的活动,实则在学生的思维世界活画出文学作品的立体的图画与情景。

《诗经》中的赋比与起兴;

《再别康桥》中的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

……

2拓展思路,延展新知

单纯的文章学习,并不能产生全面完整的形象感知,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深入挖掘出作品的意境。

元人马致远的小令: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篇文章美在 ?教师就不能孤立地讲解,就该以类相比,以作者身世处境相佐。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现出种种景象,幻出多样的美。同事一个星天月夜的景,影映出风格不同的意境。如:

“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风露浩无声”――表现宏寂之境

“明河有影微微处,清露无声万木中”――表现幽微之境

景与情的交融互渗,被学生理解了,才能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晶莹 的景,才能在课堂间增加丰富的联想。开辟新的境界。

3广泛涉猎,积累沉淀

独立的篇目并不能完全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对审美对象的吃“透”,须借助大量的辅助阅读,在丰富的积累中才能体会语文的美感。学习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那“大江东去……”,课堂进行中,就该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唐人诗句的映衬。也可以把曾经学过苏轼的散文《赤壁赋》和杜牧的诗《赤壁》带进来进行赏析和比较,这种题“外”之举,并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反,正文与文“外”,一为佐证,更方便了审美更方便了学生理解诗情画意,从而增强了他们的素质。

4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中国文化强调,书画同源,文史相通。国风幽明,楚辞瑰丽,汉魏风骨,秦汉文章,唐诗宋词……这些正是语文教学的一条松散而又精细的“线”。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落实这样一个中国文学、文化历史的学习体系。尽管我们每个人接触的领域是有限的,我们不会也不可能精通各种艺术独有的美,更不是专门的“美学”的专家,但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就该有求“博”而不必“渊”的特点,尽可能自觉地去涉猎风多有关美学知识,使我们人人都能成为“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万事通,更会有助于美的发现和传播,在学生愉悦的精神状态中去感知美,再发乎情,止乎理,最终取得知识,获得能力。

因此,语文教学不可单纯为学问而学问,课文材料中的人、事、物同中学生平行获得的历史、地理、美术、生物等等学科知识截面要形成不规则,但又有一定秩序的对应。学生和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中互动,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碰撞出火花,获得情感的共鸣,享受美的教育。

――愿一屋欢笑一屋情!

上一篇:通用技术教师如何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下一篇:谈初中生物探究课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