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礼物的现代公益

时间:2022-10-12 07:28:53

作为礼物的现代公益

《社会学研究》 2015年第4期

>> 作为礼物的“主旋律” 5本作为礼物的室内设计书 作为现代“神龛”的电视 浅析公民个人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资格 钢结构作为现代的“绿色建筑” 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先秦思想。 浅析现代公益广告的创作 浅析现代广播的公益传播 北京现代的公益征程 现代汽车的公益性格 对检察机关作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的探析 检察机关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优势及程序制度的完善 检察机关作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基础 公众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审视与思考 探究检察机关作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适当性 简论村委会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必要和优势 谈检察机关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立法完善 2016我们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为你发声”互联网+公益行动在京启动 作为现代性的以人为本 公共雕塑作为媒介对现代旅游文化的传播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作为礼物的现代公益 作为礼物的现代公益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李荣荣")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社会学研究》 2015年第4期

现代公益是个人或组织基于价值观来实现公共利益的志愿行动。近年以来,中国的公益活动越来越丰富和频繁,当我们将公益行为视为促进社会转型和改变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途径时,不可忽视的是,每一次的公益行为都与深植中国文化环境中的“民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志愿者服务的对象,往往是像本文中所述的g村村民那样,被包裹在传统乡土民情中的群体。在志愿者的角度,公益活动是给社会底层及边缘群体提供的无私帮助,是实现公民社会及现代性的自我认同的有效途径,而对于乡土社会中的村民而言,公益活动不仅意味着接受无偿的帮助,更是对传统社会关系网络及简单互惠原则的挑战,以礼物交换为基础的特殊主义道德原则与道义经济,面临着带有普遍主义道德取向的现代公益的解构,或者反过来说,乡土民情中的简单互惠原则要求现代公益对其所蕴含的相互性与对等性的道德行为做出解释,在这个混融的过程当中,现代公益似乎可以成为一种在国家和市场之外链接传统共同体与更大社会的途径,这种相互的主体性使社会成其为社会,个体也在与他人的相互承认与感激中形成真正的自我。事实上,村民们遵守的礼与义即是在互惠的基础上走出自我,参与到他人的生活中去,而现代公益则促使这种参与从受私人关系限制的同情转化为深思熟虑的公民道德。正如接受“乡村阅读”图书室的g村校长所说:“他们出于责任而来,是为自己负责,然后成就自己帮助别人,这是双赢或多赢。”一种基于现代公益的非典型性互惠正在形成的过程当中。

上一篇:大分流与资本市场整合 下一篇:谈数学教学中证明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