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型黄体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12 06:44:13

不同剂型黄体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型黄体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5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50例。3组患者在戊酸雌二醇基础上分别给予黄体酮胶囊、黄体酮栓及黄体酮阴道凝胶治疗,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黄体酮胶囊组、黄体酮栓组、黄体酮阴道凝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6.00%、84.00%、92.00%,黄体酮胶囊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黄体酮栓组与黄体酮阴道凝胶组(P0.05)。结论: 在3种不同剂型黄体酮中,黄体酮阴道凝胶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最好,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黄体酮,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

功能性子宫出血为妇科常见病,多发于青春期人群及更年期人群,是因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的子宫异常出血,无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1]。其按发病机制可分为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与有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不规则、月经量增多甚至淋漓不止等,多数患者可伴贫血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黄体酮作为常用性激素类药物,在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上可起到显著疗效。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分别采取3种不同剂型的黄体酮治疗,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201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15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第6版中关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诊断标准[3]。黄体酮胶囊组年龄25~53岁,平均(39.4±4.9)岁,病程18d~2年,平均(10.8±1.0)个月,其中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26例,复杂性增生16例,不典型性增生8例;黄体酮栓组年龄26~55岁,平均(38.7±4.5)岁,病程15d~2年,平均(10.5±1.2)个月,其中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28例,复杂性增生15例,不典型性增生7例;黄体酮阴道凝胶组年龄23~54岁,平均(38.5±5.3)岁,病程21d~2年,平均(11.2±1.5)个月,其中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24例,复杂性增生17例,不典型性增生9例。所有患者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排除器质性病变、内膜恶性病变、心血管疾病、慢性代谢性疾病、宫内节育器、近3个月服用过性激素类药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月经第5d开始口服戊酸雌二醇2mg/d,连服21d。黄体酮胶囊组患者于月经后10d口服黄体酮胶囊200mg/d,2次/d;黄体酮栓组于月经第15、17、19、21、23、25d阴道给予黄体酮栓,25mg/枚,1枚/次,2次/d;黄体酮阴道凝胶组于月经第15、17、19、21、23、25d每晚阴道给予8%黄体酮阴道凝胶1次。所有患者均连续使用3个月经周期。

1.3 疗效评定

显效:治疗期间无明显异常出血,一般用药7d内阴道停止流血,疗程结束后经期恢复正常,自主规律R6次,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有效:治疗期间仅有少量出血,疗程结束后经期基本恢复正常,自主规律

1.4 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结果

黄体酮胶囊组、黄体酮栓组、黄体酮阴道凝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6.00%、84.00%、92.00%,黄体酮胶囊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黄体酮栓组与黄体酮阴道凝胶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注:黄体酮胶囊组与黄体酮栓组总有效率比较,x2=4.32,P

3.讨论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内分泌机制失常与卵巢功能衰退引发的异常子宫出血现象,而与生殖系统及血液系统无关,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及青春期人群,这两类人群的发病机制不同[4]。由于无规律性子宫出血,部分出血较多的患者可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贫血症状,甚至出现休克。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若不及时治疗,一定程度上可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对于本病的治疗,应在充分掌握与了解患者起病时间、流血情况、有无停经史、既往治疗史等基础上进行,对于出血量相对较少,如仅为轻度贫血的患者,一般采用激素等药物治疗即可,以避免手术带来的创伤。传统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患者体内缺乏雌激素造成的,故临床多采取外源雌激素补充的方法进行治疗,以促进子宫内膜增生,起到止血作用。但临床研究表明,大剂量补充雌激素可引发恶心、呕吐等症状,且治疗起来效果不甚理想。

黄体酮为妇女体内分泌出的主要孕激素,其口服后因肝脏的首过效应约有90%被代谢掉,降低了体内孕激素的有效浓度[5]。而黄体酮胶囊作为天然的孕激素胶囊制剂,其通过将黄体酮超微粉化后装入胶囊中可增加黄体酮颗粒和消化道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其在消化道的吸收率,提高黄体酮的生物利用度。黄体酮阴道凝胶则是水包油乳剂型凝胶,经阴道吸收后可经被转运、逆向转运、淋巴系统及动静脉通道等直接作用于子宫,故治疗起来疗效要优于黄体酮胶囊。黄体酮栓的有效成分为黄体酮B,可经阴道黏膜迅速吸收,一般用药后2~6h,体内血药浓度可达峰值,于肝内产生代谢反应,约12%被代谢为孕烷二醇,代谢物会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经尿液排出。本研究通过对比发现,3种制剂黄体酮在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中均能起到较为满意的疗效,其中黄体酮阴道凝胶的有效性最高,可达92.00%。而黄体酮胶囊的有效性最低。但3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在3种不同剂型黄体酮中,即黄体酮胶囊、黄体酮栓及黄体酮阴道凝胶中,黄体酮阴道凝胶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最好,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贾人秋.两种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12):2559-2560.

[2] 冯艳霞,李雪凤,李文静.妈富隆联合妥塞敏治疗青春期功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5):777-778.

[3]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0-337.

[4] 赵淑珍,黄丽芬.炔诺酮与米非司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对照[J].中国医药导报,2013,11(20):98.

[5] 罗家琳,黄莉萍,张园,等.黄体酮胶囊治疗闭经、无排卵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9):37-38.

上一篇: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期处理方式对母婴的影响分... 下一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γ―干扰素治疗治疗小儿毛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