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哲:雕塑最重要的始终是精神

时间:2022-10-12 06:38:21

任哲:雕塑最重要的始终是精神

2011年5月初,一场名为“精神的凝固”的雕塑展正在今日美术馆进行中。

展厅中精心设置出一种氛围,微弱光源,安静肃冷。光照在一个个钢铁武士身上,其面目冷峻,似在闭目运气,不为外物所扰,各具雄姿,动作俊朗,或出拳,或推掌,或拱手,或弯弓,力在一瞬间凝固。

诸作品名字亦颇有意味,《挥云》、《裂风》、《横空》、《透骨》、《铁衣冷》……

这些武士用不锈钢材质塑成,给人一种现代感,但其线条塑造出的风骨令人想起汉朝的闳放之气。其间张力,巧妙圆融。

雕塑风格可谓凝重、刚劲,但其创造者,是一位80后艺术家。任哲,出生于1983。

当他出现在我面前时,着一身太极式宽松黑衣,布鞋,有道家之潇洒;蓄短胡,短发,言语儒雅,交谈中不断提及“慎独”与“精神”二词。

这个年轻人气度正与其雕塑刚柔相济。

“雕塑比其他的艺术作品更有触感”

任哲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从三岁开始即学书法,到高中时,他开始对雕塑越来越感兴趣,

“雕塑比其他的艺术作品更直接,更有触感,更符合我的性格。”

他的关注点是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的冲突与交融。他最早成系列的作品,是2004年底、2005年初做成的《棋之路》系列,用了一个巧妙但也直白的构思:棋子是中国象棋的棋子,棋盘是国际象棋的棋盘。

“我总是通过我的作品表现一个问题。在艺术风格上,中国的棋子在西方的棋盘里怎么走?怎么把传统和当代结合?”

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这种关注也显现出这一代年轻人的多元化。80后艺术家成长在一个巨大变换的时代里。这个时代,空间急剧变大,更为开阔地面向整个世界;不同的时间重叠,古代、现代、后现代共时存在。

在这种多元中,80后艺术家的风格更多表现为荒诞、孤独、无根、卡通等,任哲选择的是一种来自历史深处的雄健。正如艺术评论人纪旺所说,“在如今‘行雕’和所谓的‘卡通雕塑’、‘设计雕塑’、甚至那些姑且称之为‘后当代雕塑’的流行年代里,任哲的雕塑是具有不合作的独立意味,没有了那些艳俗流行的艳炫色彩,也没有后现代主义雕塑那般自称为理性哲学的深腻拗人。但那份民族大气与豪迈的‘汉道之气’显得弥足珍贵。”

任哲称“不盲目地模仿古代,也不要做没有根基的当代”,这是他的艺术观念。

“做作品要慢、沉”

做雕塑是慢活。先构思,一遍遍地画草图,最终形成个构思稿。然后像建筑的施工一样开始了,搭架子,做支撑,做龙骨,做小稿,再有等大泥塑。接下来是按照材质依次翻制四遍,做成泥的,再做成石膏的,蜡的,最后做成不锈钢的,再经打磨,要三四个月做一件。规律的程序,手艺人的耐心。

“做作品要慢、沉。”任哲的心态颇为平和沉静。如同他作品里那些武士闭目运气的状态,所谓“文如其人”,艺术品大概总是负载着创造者的某种心境。

在工作时他一般会同时进行一整个系列,作品和作品不可割裂,

“我希望当人们看我的展览时,会感到一种力量的弥漫状态,不具体在某一形象。”

其作品体积有大有小,展览中最大的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位天空守护神,他们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星宿,每个造型都代表着一种气质,他们的动作、表情、衣饰,很东方,那种古老气质令人不禁也想起古希腊的神话人物。每个雕像背后置一巨大镜子,反射间使入深处“一种力量的弥漫状态”。

除却武士,令我个人印象颇深的是其“十常侍”系列,当看完那些气象刚强的武士,这些小型青铜人物出现在眼前,人物表现出的那种阴柔,与整个展览形成巨大张力,那一刻,让人看到雕塑艺术的魅力,艺术家的功力与表达幅度。阴柔亦是人性一面,正是在此,任哲的雕塑,穿越文化,直指人性。

鲁迅先生喜欢汉朝的风格,“遥想汉人多少闳放”,“魄力究竟雄大”,任哲说他也常会在秦汉时期找点,那个时代在他看来,“很纯粹,可以吸取的营养很多”。

这个展览是亚洲巡回展,北京之后还会赴新加坡、上海、台湾、香港参展,是任哲作品的第一次集中展示。当我已参观完一圈,任哲正好到来,他问我可曾进了一小屋,我疑惑,他笑道:“果然,人们参观时很少会发现。”

原来这是展览的一别出心裁之处。小屋其实就在展厅中央部位,人们围绕着观看作品时很容易忽视掉。内部是一圆形,相比外面的幽暗,里面有明亮的白光,壁上环挂着任哲的一副书法作品,那是他对作品《朱雀》《玄武》《青龙》《白虎》所作的说明。

“这里代表我的内心世界,外面的雕塑是形象。百分之八九十的参观者没有发现这个小屋。这个时代,人们总是看到很多形象,但很少会走入别人的内心。”

真正达到自由的状态才能美起来

问:你如何看“80后艺术家”这个标签?

答:我很喜欢80后,更为开放、多元,他们经历过蜂窝煤、暖气到中央空调。他们像对襟扣子一样,一方面扣住传统,一方面扣住当代。艺术一定要有碰撞,有混乱,才会有创造,有想法,一定要保存这个状态,真正达到自由的状态才能美起来。无须追求某种风格,而是找好自己定位,把自身特点发挥到极致。

问:为什么你的作品很多武士形象?

答:我喜欢武士精神,他们自强不息,有“天行健”那种力量。我想表达的是他们的力量来自于内部,不是靠去征服,去开拓,去杀戮,而是一种内在修炼。最强大的力量一定来自于内在,来自于强大的内心。

问:你作品的材质是不锈钢,是很现代的东西,但形象却很东方?

答:不锈钢材质本身是工业化的现代物质,冰冷,缺乏热情,没有历史感,但在完成的作品里,大家应该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积淀和人文情怀,以及我的激情。正是通过这种张力与反差,达到一种效果。

我的作品骨子里是东方精神。形式、手法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东西,术语、模式都可以学到,但关键是你表达出的精神气质。重要的始终是精神。

艺术家应该用他的作品表达一个问题。像这次展览,分三个题目:精灵、气骨、神色,就是“精气神”,我们要问,什么是东方的精气神,什么是中国的精气神?

问:哪些艺术家曾影响到你?

答:影响到的很多很多,中国古代那些经典,比如吴道子的,西方的文艺复兴的,新艺术运动,印象派等等,做艺术像蜜蜂采蜜,每一朵花都会是酿蜜的一部分,统一放到心里,吐出来。做作品要慢,沉,要有积淀。

问:你在创作时追求的是什么?

答:做艺术追求的是永恒。拿很久远的艺术品来看,比如司母戊大方鼎,放到今天,一样有当代性,一样美,那是因为还有精神凝固在里面,如果一件艺术品,十年前流行十年后就没了,那就没有意义了,时装可以一年一换,但艺术品要负责任,要追求永恒。你要试图让这个作品永恒,要把精神凝固在里面,那才算成功。

问:下一步有什么规划?

答:我从不规划自己的人生,重要的就是去做,每天都心平气和。

收藏情况

中国美术馆收藏

和静园艺术馆收藏

龙德轩美术馆收藏

十三陵美术馆收藏

北京2008奥运会组委会收藏

韩国艺术银行收藏

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收藏

中国金融总公司收藏

台湾工业银行总部

香地雅道艺术资源管理机构(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收藏

希尔顿酒店收藏

北京昆仑饭店收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收藏

北京大学收藏

另有一些作品被国内外知名人士收藏

上一篇:枸杞肉片丝瓜汤 下一篇:愧疚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