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时间:2022-10-12 06:23:3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摘 要:《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商务专业群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国际贸易专业能力的培养。如果仍然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目的仅在于传授理论知识的传统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能力,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课程组负责人带领课程组的核心成员与外聘专家对课程任务、培养能力与教学内容归纳与分析能力与知识点的,构建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切入点的教学整体设计方案框架,形成各项目和模块的能力培养目标及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内容。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目标

1 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主要研究国际货物买卖的有关理论和实际业务,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国际经贸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涉外性、实践性强的特征。该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开展国际货物买卖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在贯彻国家方针政策和企业经营意图,符合法律规则和国际贸易惯例的前提下,结合国家和企业发展实际,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达成交易,完成进出口合同约定的本领。作为国际贸易实务、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综合性、应用型的核心专业课之一,配备较强的师资队伍。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基础英语》;后续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外贸制单》、《进出口报关实训》、《国际经济合作实务》、《国际货运实务》等。在整个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课程描述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法律惯例与业务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课程以国际货物买卖为对象,以交易条件和合同条款为重点,以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律规则为依据,并联系我国外贸实际,介绍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具体内容以及合同订立和履行的基本环节与一般做法。课程的教学以教学大纲内容和要求为基础,以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课堂教授以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内容为主,组织学生自行阅读有关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参考资料,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检查;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适当组织学生课内外讨论、课外练习、模拟谈判和操作练习、实地教学和实习等,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积极创造条件,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课堂讲授与演示等方法相结合,使教学更形象化、逼真化、生动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课程课堂讲授以中文教学方式为主,部分教学内容与考试题型使用英文,以提高学生在业务操作中使用英语的能力,从而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业务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以基础知识讲授和案例应用分析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课后布置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以促进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具体业务问题的实践能力。

3 课程内容设计

(一)课程内容重组

按照国际贸易研究对象把国际贸易课程分成四个模块,根据此模块展开教学和研究,一是研究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资本主义阶段国际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性。二是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三是研究对外贸易政策。四是研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二)突出教学过程中的理论连续性

《国际贸易》既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组成部分。西方经济学理论主要研究封闭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行为,而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探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行为。本课程特别强调学生掌握理论的连续性,在熟悉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分析工具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这些工具结合国际贸易模型分析国际贸易的成因、影响及结果,将封闭经济条件下的理论训练延续到开放经济条件下来进行,使学生熟练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全部基础理论。通过理论训练,强化学生运用经济学工具分析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充分准备。

(三)以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带动学科发展

结合本专业的课程特点,将课程放在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建设,利用学科建设成果,形成课程体系的连续性。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完整且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并将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作为我们课程组的研究的课题方向,不断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以高质量的教材建设为龙头,带动形成了诸多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在科研上取得了良好成绩。使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实现了同步发展。

(四)突出地域特征及区位优势,服务地方经济

青岛市具备得天独厚的海港条件,其独特的地域优势为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背景。近年来,在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日渐深入的背景下,我们结合课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等相关章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熟悉东盟、南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熟练掌握面向东南亚开展国际经贸工作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理论知识与青岛实际联系起来,为青岛市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加快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在教学别注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结合相关内容让学生熟悉本省改革开放实际,锻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本地区的实际问题。

(五)校企合作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1)在国际贸易实务理论课程教学中,企业专家承担技能性较强部分的授课内容--出口报价、信用证审核与修改、进出口合同履行。企业专家运用企业的实际出口报价单,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的EXCEL表格练习报价,讲练结合,做中学。企业专家选用业务中的信用证以及实际进出口业务等资料来到课堂给学生介绍企业的实际操作,学生纷纷表示很喜欢这种上课方式,课堂学习和企业实际紧密结合,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共同指导学生校内实训

以企业实际业务资料为原形适当加工整理作为实训教材,不断更新和补充,聘请企业专家共同指导,使实训紧随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缩短以致消除学校学习和企业岗位需要的差距。

(3)将课堂搬到企业,现场学习贸易流程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进出口合同履行部分学习中,既可以把企业专家请进课堂教授,也可以带学生去企业,由企业专家在现场讲授,效果也很好。这种将课堂搬到企业的学习方式很受学生欢迎。

总之,该课程有以下优势和特点:①教学条件优厚。课程使用的教材先进。由于其既有理论,又有法律惯例,还有实例,成为相关老师的必备工具。②教学团队实力雄厚、结构合理。该课程带头人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多年来,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积极探索,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成效,受到校内外同行专家、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广发好评。③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程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授课,并突出其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特色,在第一课堂授课之外,突出"第二课堂"的课外实践效果;特别是,在加强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提供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成效尤为突出。

参考文献:

[1] 刘来泉.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一一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5-86.

[2]吕丹.对高职高专《国际金融实务》教学方法的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1).

[3]赵扬.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浅探[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11(9).

[4]陈建.衡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西方经济学》中的运用[J].今日财富,2009(12).

[5]王秀梅.以改革考试模式为突破口,力促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3(7).

上一篇:高职英语网络教学资源系统建设研究 下一篇:浅谈中职建筑装饰装潢专业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