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下室施工技术的浅析

时间:2022-10-12 05:44:53

对地下室施工技术的浅析

【摘要】: 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及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 混凝土方法;措施

1工程概况

某工程建筑面积20 000m2, 主楼为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七层, 带屋顶机房和水箱间八层, 基础均为人工挖孔灌注桩。

地下室: 办公楼转折处设有局部地下室1层, 剪力墙围扩。室内有生活水池及消防水池。地下室、底板、柱、墙、梁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8, 底板厚300 mm, 板面标高4.4 m, 剪力墙及水池壁厚300 mm, 设暗梁及暗柱。底板配双层双向Ⅱ级钢筋, 剪力墙竖向筋Φ16@120 mm, 水平分布筋Φ14@200 mm, 拉结筋Φ6@1 000 mm。

2地下室工程施工方法

2.1 土方开挖

(1) 基坑采用机械大开挖, 选用一台日产加腾HD - 70型斗容量0.6m3的履带式反铲挖掘机。

(2) 基坑放坡高宽比为1:0.75, 该系数视实际土质进行调整, 基坑底留250 mm~300 mm工作面。

(3) 挖土顺序为自基坑东端向基坑本端倒退反铲挖土。

(4) 一次开挖至设计深度, 桩头在基坑挖土完后凿出。

(5) 开挖时, 抓斗严禁碰撞桩头, 防止损坏基桩。

(6) 开挖由浅而深。基坑边角部位机械开挖不到, 用人工配合清坡, 清至机械作业半径内。修坡以厘米作限制误差。

(7) 基坑边缘由人工开挖明沟200宽, 排出雨水及降水后的少量缝隙水, 用潜水泵抽出。

(8) 开挖过程中, 应保持井点降水, 保证坑底无水。如坑底有涌水现象, 应采取技术措施。

(9) 利用两端后挖土基坑作车道,以便挖土机开出基坑。

(10) 机械开挖至- 4.5 m~4.6 m标高处, 预留土方及设备、水池坑由人工挖土、清底、修坡、找平, 基底标高正确, 避免超挖和土层扰动。

(11) 地下室基坑土方开挖面如图1。

(12) 基坑护坡: 基坑坡暴露时间长, 因地质较差或雨水冲刷会使边坡失稳, 需作护坡处理。一般处理措施为:①采用堆砂包压面护坡法护坡, 坡角处200~300高部位堆双层砂包。用1∶2水泥砂浆护坡。②坡顶严禁堆放重物及行走车辆。③坡顶设排水沟, 防止雨水冲刷坡面。④开挖一段, 护坡一段。

2.2 打桩头、验基糟

2.3 施工缝留设和处理

(1)地下室外墙、内衬墙水平施工缝留设在底板面上500 mm, 顶板底面下500 mm或梁底标高最低处, 其它地方不得留设水平和竖直施工缝。

(2)水平施工缝留成凸缝形式, 中间设止水带。拟设3 mm厚镀锌钢板止水逞300 mm高, 与墙内钢筋点焊牢固。

(3) 水平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 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理干净, 先铺砂浆, 再铺30 mm~50 mm厚1:1水泥砂浆, 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4) 水平施工缝接口处, 浇筑混凝土后凿开宽度约30mm的混凝土保护层, 用1:2水泥浆掺水泥用量3%的防水剂封实抹平。

2.4 底板施工

(1) 基层处理: 地下室底板应落在密实的土层上, 否则回填600 mm厚级配砂石料(7:3) 分层夯实, 每层不大于200 mm。

(2) 模板: ①采用18 mm厚木胶板做侧模, 50 mm ×80 mm木枋肋竖向支垫加强模板, 横向肋40 mm ×60 mm木枋支垫, 横竖两肋木楔塞紧。②立剪力墙外侧模板, 一次立至底板面上500 mm处, 临时固定, 线垂校正后斜撑和平撑固定。余撑和平撑支承土木桩上, 木桩背后用木头、砖与土坡顶紧。③钢筋绑扎后, 再立内侧吊模, 支搭头木。为防止模板膨胀和支承吊模, 采用止水环撑头做法, 该撑头既能保证墙厚, 又比螺栓加焊止水环做法的防水效果好。撑头横向间距800 mm, 止水环做法。拆模后在垫木内侧锯断螺栓、钻毛、清洗、用1∶2水泥砂浆掺水泥用量3%防水剂封实抹平凹坑。④内模不能用钢管斜撑于底板防水层保护层水泥砂浆上, 防止损坏保护层或浇筑混凝土后因不能取出钢管而导致渗透水顺管而上。

(3) 钢筋: ①桩筋伸入承台顶不少于45d, 平直度不少于15d, 柱筋插入桩承台底, 平直度不少于15 d。②底板迎水面钢筋保持层厚50, 用和底板混凝土相同比的水泥砂浆垫块支垫底板钢筋, 严禁用钢筋支垫。③采用铁马凳架设底板钢筋是地, 浇筑前应取出, 防止水沿铁马凳渗入。④钢筋及铅丝不得与侧模接触, 钢筋应绑扎牢固, 防止露筋。⑤预埋铁下端应加设止水环。

(4) 混凝土现场搅拌: ①材料要求: 水泥标号不得低于32.5Mpa, 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河砂和20 mm~40 mm碎石; 混凝土抗渗等级S8, 试配混凝土配合比应提高0.2N /mm2 ,在此基础上选定施工配合比。雨天应调整配合比。②混凝土搅拌: 严格计量, 盘上过秤; 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120 s, 掺外加剂时为120 s~180 s; 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过大导致混凝土温度和收缩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用同掺法(事先溶解) 掺外加剂。外加剂品种报监理审批。③混凝土浇筑: 拌好的混凝土要及时浇筑, 常温下0.5 h内应下料, 于初凝前浇筑完毕: 浇筑前若发现显著泌水离析现象时, 应加入适量的原水灰比的水泥浆复拌均匀, 方可浇筑; 混凝土浇筑, 开始时应慢速, 浇筑由远而近。同一区域先浇竖向结构, 后浇水平结构; 以水充分湿润模板、坑底的积水、木屑、铅丝、铁钉等杂物, 以水充分湿润模板; 用机械振捣, 严禁人工插捣。以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不漏汽泡, 然后表面平板振动器振捣拖平。要保证振捣质量, 提高混凝土质量; 分层混凝土浇筑, 每层厚度不超过300 mm, 相邻两层浇筑时间间隔不超过2 h。采取措施尽量放松约束程度, 减少每次浇筑长度的蓄热量, 防止水化热积聚, 减少温度应力; 浇捣方向由底板一端向另一端推进; 底板混凝土不留施工缝。剪力墙留在底板面上500mm处; 遇结构有密集管群, 预埋铁或钢筋密集处, 若混凝土不易浇捣密实, 改用同标号、同抗渗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 保证抗渗混凝土质量; 浇筑过程中, 加强温度监测。利用温度计信息控制混凝土内温度变化, 将混凝土内外温度控制在25 ℃内, 否则采取措施, 防止温度裂缝; 混凝土浇筑表面, 应适时用木抹子磨平搓毛二遍以上,必要时, 选用铁滚筒压两遍以上, 防止产生收缩裂缝。④防水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后12 h, 浇水养护。夏季应避免暴晒, 冬季要保温覆盖; 采取长时间养护, 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 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驰效应”, 控制裂缝的产生。浇水养护不少于14d, 专人负责; 在拆模后及时回填, 避免其侧面长期暴露。⑤拆模: 防水混凝土的拆模不能过早, 其强度必须超过设计强度的70% , 具体时间由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试压决定; 拆模时严禁用力过度而使混凝土结构受损, 降低防水效果。

2.5地下室墙、柱、梁、顶板施工

(1) 墙模板: ①采用1 220 ×2 440 ×18 mm防水木胶合板。②根据剪力墙长、高尺寸, 截剪18 mm厚木胶合板(1220 ×2440 ×18) , 按事先放出的组合大样制作, 竖向肋50×80木肋@400 mm, 横档用钢管压住木方肋。地下室剪力墙支模见大样见图1。③为防止墙模板因过长过高浇筑混凝土时, 膨胀变形, 保证墙身厚度, 同时又要满足墙混凝土防水抗渗要求, 采用比螺栓对拉杆止水环更好的止水环撑头做法, 其大样见图2。间距为纵横向800 mm。④穿墙管道采取预埋方式, 禁止预留穿墙孔洞后穿管。⑤预埋件防水处理。预埋件埋入端焊止水环钢板, 预埋件密集处可共用一块止水钢板, 其尺寸以预埋件数量而定,单块预埋件止水环见图。⑥浇灌前重新全面检查模板安装垂直度、平直度、支撑等质量, 确保墙身质量。⑦剪力墙模板接缝用涨绵或泡沫填充缝隙, 可有效防止漏浆, 保证拆模后墙体外观质量。

上一篇:10kV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的研究与实... 下一篇:对水利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