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尘:成都,两千年的富贵温柔乡

时间:2022-10-12 05:04:56

洁尘

女,作家,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报社文化记者、副刊编辑、出版社编辑等职。现居成都,从事职业写作。出版有散文随笔集《碎舞》《华丽转身》《提笔就老》《草莓的亲戚》《禁忌之恸》《小道可观》,长篇小说《酒红冰蓝》《中毒》《锦瑟无端》等二十余部作品集。

成都不漂亮,但胜在气质

成都建城两千多年,没有改过城市名。这里天然物产丰饶,没什么天灾,最大的人祸就是明末张献忠入川后屠城。除此以外,很多战争没有把成都作为主战场,它偏居西南,不是兵家必争之地。两千年,积累了这个城市作为“富贵温柔乡”的基础。这里山高皇帝远,儒家的东西渗透得不那么彻底,而作为道教发源地,放下、自在、无为的源流很远。像都江堰,李冰治水,是无为而治、顺势而为的一个典范。这肯定影响到这里的子民,什么事情都不要过分用力,这种东西两千年下来,会成为一种血液里的东西,一种文化胎记。

成都的自然环境没什么好优越的,没山没水,谈不上漂亮。成都为什么吸引人呢?它胜在气质。成都文化就是符合人的本性,可能在上海、深圳等会比较明显地感觉到,人们衡量一个人的标准,还是房子、车子、职位等。在成都不是不会这样,但它更注重情调,活在这个城市的人欲望没那么强烈,没那么焦虑。

所以成都是享乐城市,只要是带有娱乐性质的事情,这边的人都会挺来劲的。成都的演出市场是很火的,电影也是中国的票仓之一,基本上北上广之后就是成都。至于超女快女,每年这里都肯定是赛区。成都又是一个特别休闲的城市,大家有这个心情,有这个时间聚在一块,很多事情就是在聚会中谈完了,边玩边聊。包括商界的人,都是在茶楼谈成事,很难到一个办公室里,大家坐在那里讲。

及时行乐,没有太大的虚荣心

成都很追求娱乐,但要是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没法完成这些娱乐享受。它在自己能支配的范围内,更愿意投入到娱乐消费,有些城市的人可能投入到炒股、炒楼去,成都人更愿意拨一部分钱出来吃饭、喝茶、看电影。

成都的私家车拥有量曾在全国排名第三,但不像其他城市好车那么多。很多年轻人工作几年就买个几万块钱的车,带着朋友们出去玩。车是代步的,至于有没有面子,他不在乎。成都是有一点及时行乐的,而且没有太大的虚荣心。成都讲究吃,但朋友聚会很少上高档酒楼去,大多会选一个环境、味道都不错的地方。

有的城市里,可能更多的是位高权重、有财富的人处处受到尊重,在这个城市里也一样,但相对来说,它比较崇尚文艺。如果你是一个画家、音乐家、诗人,哎哟,你是很有身份的。所以除了北京就是成都,这是中国文艺的大本营、根据地。这里搞音乐的、搞摇滚的、搞文艺的人特别多。

在成都从事创作的人,对北漂是没有需求的。需要平台的时候,到北京去搞一个活动,然后回来,成都很多大师都是这样。我籍贯是上海人,但我肯定是地道的成都人。很多人看我的博客、发表的东西,给我封了一个“成都主义者”(的头衔)。我通过我的文字所呈现的成都的状态、生活方式、身边的朋友,其实是蛮人性化的,你会有好感,它不是被拎起来、被拔高、被扭曲的。我觉得这是成都文化里面最宝贵的东西。

少不入川,李宇春张靓颖都出去了

如果全国有很多个成都也很麻烦,说实话,这个城市有点让人不思进取。我们这经常说一个词:安逸。它节奏比较缓慢,你不用太费劲也能活下去,小富即安。从一个层面上来判断,这个城市比较颓废,它活色生香,你要从里面玩,那是没完的。就像我过去写的:“成都不能多了,多了也就麻烦。”

但是中国不能没有成都。因为本来就够疯的,有成都这样比较缓慢的,比较人性化的,不那么慌慌张张的城市,起码有一个对照,让人知道可以这样活。不然全国都一种标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幸福感降到了零,很痛苦。在成都呆久了,你会发现这里很多人的微笑都是发自内心的,处于这样一个国家里,人还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生存方式。

当然,俗话说少不入川,它的气息太安逸了,人在这个城市里很容易懒,特别是没有自省精神的时候,很容易被裹住。比如说从事演艺的一些人,需要舞台,这个地方就不能给他了。如果呆在成都,他慢慢地可能变成演点小角色,吃点好吃的东西,然后混一混,就把自己荒废掉。所以李宇春也出去,张靓颖也出去,但这些跟成都一点都不相悖。我相信像她们,到一定年龄,想放慢脚步的话可能还会回来。年轻的时候出去搏一搏,到一定时候,有点倦了,找一个地方,这里还是蛮熨帖的。

【结语】

少不入川,老要遗憾,因为成都的存在是一个启示。现代人在生活高压之下,常常误将脆弱仓皇以为进取飞扬,终日战战兢兢紧紧执著。无舍故无所得,于是失去了“慢”的节奏,失去了听音乐时的心潮澎湃,失去了对幽默的会心一笑,而最糟糕的,莫过于失去了在娱乐中的娱乐感觉。北上广港深,在这些地方,再忙碌,再牛掰,或许都会有点浮生若梦、只身是客的感觉吧?但在成都,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食物里的辣,有麻有油有香料,自有层次自有底蕴;公园的露天茶座,喝大碗茶发呆,光阴潺潺流动一刻钟,奢侈得惊心动魄,又如此家常,根本没人在意。――这里讲的,不是死磕花样不是火拼数量,不是慌慌张张末路狂奔,快得没有了方向,没有了立场。因为没有生活,如何娱乐,没有川中岁月静好的艺术厚积,又如何在打打杀杀的商业乱世中薄发?愿成都永远安逸。

上一篇:李伯清:成都人来了就说“老子” 下一篇:国产中小成本片如何钻好莱坞的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