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节点”转型 从高科技向传统回归

时间:2022-10-12 03:26:47

创投“节点”转型 从高科技向传统回归

目前很多VC开始在不同的领域分散投资,不再紧紧盯住互联网及TMT

近日,智基创投与达晨创投8000万人民币入股优格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正式获得商务部批准后进入运作阶段。

需要说明地是,这个在大中华地区已有8年投资经验,被公认为最专业及最有影响力的创投管理公司之一,在以前的很长时间里都只是专注于投资TMT(高科技、新媒体和电信产业)等高科技的公司。

智基总经理陈友忠对此表示:“我们正在完成从专注高科技含量项目,到回归传统成长型项目;从境外外资控制基金向人民币基金的战略性转变。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分散出30%的资金去投一些高速成长的传统项目,而且也开始做起人民币投资的项目。”

而业内专家也坦称,目前很多VC开始在不同的领域分散投资,不再紧紧盯住互联网及TMT,转而在其他传统而高成长的领域寻找案源。

高科技创投面临发展“瓶颈”

根据投资研究机构投中集团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内地互联网产业的投资案例数量为14个,同比减少50%;投资总额为7031万美元,同比减少40%。而在中国电子商务领域,今年第二季度得到的投资案例为零。

对此,陈友忠分析说:“互联网是风险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经过一轮投资后并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经营模式而陷入了低谷。当然,互联网本来就不是一个资本密集的项目,投资额也不是很大。再加上互联网投资还有个季节性、周期性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VC们显然放慢了投资的进度。具体表现在做投资决策时更加保守,对项目的估值也有所降低。甚至部分VC已经放弃Web2.0,审慎对待“无线增值服务”项目, 对一些近期看不到有业务收入的项目,持观望态度。

至此,那些单纯打着“ Web2.0”旗号的项目将很难再得到VC的青睐。商业的现实是: Web1.0的“老大”们 (Sina, Sohu, QQ, …) 把 Web2.0的一些服务,应用得更得心应手。而“无线增值服务” 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走出低谷,3G的正式可能会是他们下一次出发的起跑线。

除了互联网,TMT等高科技的其他项目也被风投们谨慎“规避”。其中天使投资人、凯黎世国际的CEO全雳就面对之前很热的户外新媒体,发出“下半年我不会看户外新媒体的项目了。”

其实在PE及VC领域,和全雳有相同看法的投资人不在少数。在TMT投资和VC、PE投资集体降温时期,此前被“过度投资”的户外新媒体,成为VC率先谨慎规避的领域。

“户外新媒体等TMT领域,是以创新商业模式取胜的典型代表。但目前我们更关注以技术取胜的项目,例如新能源、医疗、环保等项目。”软银中国投资经理张思亮这样认为。

传统行业投资回归

现在大陆高科技领域的投资竞争非常激烈,高风险却未必有高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投其中的某一个领域,风险相对来说会比较高。作为投资公司需要讲组合的概念,从介入项目的早、中、晚期,以及投资的区域、行业等进行优化组合。“正是在这种思路下,我们开始试水高成长的传统领域。”陈友忠这样告诉记者他们的转型。

“实际上,我们在传统行业的投资上,不会投已经很稳定的,靠上亿元人民币进行资本运作的大项目,而主要关注高速增长的中小型项目。比如它原来是做生产制造的,现在要做自己的品牌;或者是一个地方性品牌,准备开始面向全国推广……它们基本上已有一些稳定的业务模式,有几年的经营历练,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处在一个即将飞跃的阶段。

而加大对传统领域的投资,不仅是现在情势下的需要,也是中国的一个特色。陈友忠说:“到目前为止,在传统领域行业中还存在一些积累了近十年、达到几亿元的规模,甚至在行业里已经做到了第一第二的企业,却至今没有上市。在这个时候我们协助他们进行资本运作,帮助公司成长及上市,这样对投资者及创业者都能够有不错的回报。”

更重要的是对待传统的高成长投资领域。投资机构要在投资地域上看,从重点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中心面向全国;从选择介入投资项目的阶段来看,从原来倾向于早期、扩张期转向晚期和上市前期;从上市地点的选择来看,从原来的红筹股开始转向A股。

在项目来源上,可以通过合作推荐的形式来寻找项目。如我们与一些资深的本土创投业者建立合作关系,本土的投资银行也是好的合作伙伴,他们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机构,对项目的掌握能力更强一些;还有一类是律师、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做担保和审计的机构;此外,媒体的报道和熟人的推荐也非常重要。

■观察

新能源、新材料投资被看好

有人认为从2008年开始,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将会是一个新的投资热点。相关资料也显示,预计2005至2020年,中国能源市场将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市场将达到7万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节能环保市场规模为3000亿元至4000亿元。巨大的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PE把钱大把地投向中国的清洁技术产业。

陈友忠对此表示赞同。他说:“绿色科技、新能源、环保领域会继续是一个热点。而如何把好的科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则是一个很好的价值点。更重要的是这些行业都有一定的科技成分,不是要靠很大的资本运作、甚至国家的公权力才能完成,因而给创业者和投资机构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但从投资回报角度看,这个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目前的PE偏高有下调的压力,所以整个创投行业的投资会越来越趋于理性。事实上,这个产业可能比我们预测的还要大得多。

“新兴的清洁技术,已经不再限于我们目前展示的东西。对于环境、人类、人体都带来好处的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划入清洁技术的范围。例如新能源、新材料,碳减排、碳排放污染治理、水以及废水处理,节能服务,还涉通,现代农业等等。”青云创投总裁叶东表示。

对此,清洁技术实业者则认为,技术是行业可持续发展和降低成本的动力,但今天清洁技术产业的巨大机会更多地来源于外部。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国家政策所催生的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传统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使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越来越具有商业价值。

业界认为,清洁技术产业可以说全部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各个细分行业会在不同时间段得到发展。而在这个方面,政策产业导向才是决定这些产业何时得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清洁技术与外部环境紧密相联,因此分析整个生产流程需要很长时间,而且难以做到十全十美。对此周炜总结:“政策、资源、市场、竞争对手等都要分析清楚,而绝不能只站在技术上看。”因此在投资清洁能源领域时机会很多但更要谨慎。

“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的过程,是否可以控制成本、是否可以达到实验室得出的数据、是否有足够的原材料等因素都需要详细考察。”周炜说。

上一篇:“寒冷”2008空调商谋求差异化生存 下一篇:差距逐步缩小网络购物B2C竞争细分时代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