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论析

时间:2022-10-12 03:19:14

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论析

摘要: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是:专业发展意识淡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专业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水平普遍不高;学术研究意识不强,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社会服务意识不强,社会服务能力需增强;缺乏自我发展的角色认同;学校缺乏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与激励机制;教师培训模式不科学,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应从宏观(政府)、中观(学校)和微观(教师个体)三个方面寻找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3-084-03

一、问题的提出

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专指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行快速发展、实现大众化的背景下,经教育部批准,由原专科学校单独或者合并而升格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这批院校由于建立时间不长,体制上属于省市地方政府部门管辖,因而又叫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有如下四个特点:大众性、地方性、应用性和综合性。

本研究最关注的是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在其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也就是高校青年教师在其取得成就之前、正为获取成就而努力奋斗的那段成长时期,注重的是他们的成长性的发展,所以将高校青年教师的年龄界定为45岁及以下的、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包括行政和教辅人员。

截至2009年,2000年以来新建综合性本科院达126所,占普通本科院校的18%,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所占比例约为2/3。新建综合性本科院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方位关注青年教师的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一)研究目的与问卷设计

1 研究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我们得到,教师专业发展受外因和内因的共同影响,其中内因是关键性和决定性因素,外因是条件性因素,因此,个人内在因素对专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为此,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拟了解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影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2 问卷的设计:因目前尚无标准化问卷可以利用,课题组结合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特点,自行设计了《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问卷共48题,主要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资料,共10题;第二部分为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共25题;第三部分为影响因素调查,共12题;第四部分是全开放性问题,也是对以上三部分的补充,让被调查者提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二)研究过程

1 问卷试测与专家效度:问卷初稿设计完毕,分送三位专家及两位典型调查者,请其检查和分析问卷初稿。三位专家一致认为,这份问卷质量很好,问卷内部效度较高,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被调查者的反馈意见也很好,没大的问题。结合专家的建议和被调查者的意见,课题组对问卷进行了修订,最终形成了《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

2 施测:本次调查把调查对象限定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随机抽取了A学院、H学院、J学院、L学院、N学院、P学院及X学院等七所河南省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的二百多名教师。共发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04份。

3 问卷的信度(α系数):问卷分四个部分,分别为基本情况调查、现状调查、影响因素调查和开放性问题,因此信度检验只检验前三部分,并且对于现状调查部分多项选择题不做信度检验,置信水平为0.05。结果如下:

可见,α系数均大于0.65,超过最低置信值,因此,问卷的回答是可信的。

4 统计方法:对问卷进行核查、编码后,录入Excel电子表中,并导人SPSS软件中,利用SPSS19.0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本研究显著性水平定在0.05,资料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有频数统计、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法因子分析。

(三)数据呈现

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课题组统计了204份问卷,统计结果为:男教师占55.9%,女教师占44.1%;年龄在30岁以下占24.0%,30-34岁占37.3%,35―39岁占19.6%,40―45岁占19.1%;教授占5.9%,副教授占35.8%,讲师占46.6%,助教占11.8%;具有博士学位的占30.9%,具有硕士学位的占57.8%,学士学位的占11.3%;文科占56.9%,理科占25.5%,工科占17.6%。

2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各题与理论平均值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两个部分进行调查: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现状和个人发展情况。

青年教师对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上来说不是很满意。通过各项平均值与理论平均值之间的单总体T检验,可以发现,除“学校有较多激励青年教师成长的政策措施”、“青年教师是教学机器”、“高校教师社会地位”三题外,其他各题均与理论平均值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在“国家政策”、“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空间”、“职称评定制度”、“学术氛围”以及“本学科有德高望重的教师为榜样”五题上,情况明显高于一般水平。而在“教师发展的政策及资金支持”、“与校外同行交流”、“对收入的满意程度”、“学校重视青年教师发展情况”、“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效果”、“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时间保证”等六题上,发展水平明显低于一般水平。说明在制度、政策建设与发展平台(机会)方面还不理想。比如,“有较多机会与校外同行交流”所得平均值为2.12,显著低于平均水平2.5,说明在与外校同行交流上还是比较缺乏的。

在个人发展现状上,总体来说比较好,通过各项平均值与理论平均值之间的单总体T检验,可以看出,在“教学能力发展情况”、“对自己的评价”、“学校发展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一致性”、“与同事关系融洽,得到肯定评价”、“精力充沛、充满自信心”等方面,所得平均值显著高于理论平均值2.5;“研究教学问题,参与教学改革”和“与同时进校同事比较发展情况”所得平均值分别为2.48和2.44,略低于理论平均值2.5。

(四)调查结论――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专业发展意识淡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教师主体选择的过程,要求教师具有不断学习、增强专业素养的主动意识和主动参与,在促进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师虽然大部分在上学阶段或是工作之后都没有进行系统的高等教育理论学习,缺乏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对于专业发展缺少内在要求,因而缺乏选择、学习和发展的愿望,学习和参加相关培训常常是被动的,专业知识更新缓慢。

2 专业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水平普遍不高

专业知识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在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相当比例的青年教师虽然具有研究生学历,但是由于我国近些年研究生培养的粗放型增长,导致专业

基本理论掌握不牢,知识结构单一,不能把握专业领域前沿,远不能适应本科教育教学的需求。

3 学术研究意识不强,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与老牌本科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相比,科研水平是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的明显弱势,具体表现在:第一,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薄弱。第二,科研方向缺少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三,没有形成有力的科研团队。第四,科研质量不高。

4 社会服务意识不强,社会服务能力需增强

“走出象牙塔”,这是当代高等学校角色转变的一大趋势。但在实践中仍有相当新建院校青年教师未认识到角色与功能转变的必要性,抱守“象牙塔”的清高,角色失位或定位模糊,与社会和企业交流对话的能力差,对社会需求和市场缺乏了解。由此导致了其人才培养脱离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与地区发展所需的人才结构脱节;科研转化、技术开发上既缺少项目又缺少企业支持,效益低下等。

5 缺乏自我发展的角色认同

新建院校青年教师普遍缺乏对“大学教师”角色的自我认同,将学校广泛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化”组织,服从既有的制度安排,个人则从学校及其投资、管理者那里领取“福利”,长此以往便失去了对大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追求和作为学术共同体成员的角色、责任感。

6 学校缺乏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与激励机制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建设方面,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亦存在诸多问题。如在教师评价中,存在只重学历而不问学力、只重身份而不重能力、重科研业绩考核轻教学考核的问题;对教师科研水平片面地以论文、课题的数量、等级作为评估标准,而不问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这样必然导致许多青年教师为评职称或完成科研工作量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在教学工作中只重量的多少而不重质的提高,直接导致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速度缓慢,同时也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7 教师培训模式不科学,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在培训目标与动机方面,相当一部分学校领导及教师对培训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认为只要能完成教学任务,培训与否无关紧要。在培训内容与方式方面,目前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训内容陈旧、难以体现不同类型、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职务教师的实际需要和差异性,主要局限在提高“科研水平”上,缺乏针对性。在培训评价机制上,目前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培训只注意对培训形式进行规范,而缺乏对培训全程的科学评价。

三、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任务和课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寻求有力举措,综合实施和协调发挥作用。针对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专业观念与知识、专业发展动力来源、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等方面的问题,借鉴国内、国际’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本研究从宏观(政府)、中观(学校)和微观(教师个体)三个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以往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历程显示,政策和资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保障、导向和推动作用。无论国家还是各地高校都应该建立和健全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来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进行专业发展组织机构变革,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

组织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借鉴国际高校教师发展经验,建立独立的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开发灵活多样的发展方式,对于推动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化、专门化具有积极意义。

(三)建立严格合理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

教师专业发展与评价的导向密不可分,教师专业发展应与其评价准则是相一致的。因此,对青年教师建立严格合理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就是为了能够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进行积极的反馈,这不仅能够使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更加健全,使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机构更加完善,其最终目的是使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能够内化到青年教师个体行为之上并且行之有效。

(四)结合实际实施多样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项目

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适时了解社会的需求,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对在校教师实施不同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项目。此外,不同层次的高校教师其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有所不同,可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定位实施各种培训模式和项目。

(五)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教师自我发展

针对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差,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通过加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管理,引导青年教师专业生涯规划,可以解决个人发展欠缺动力的问题。

(六)以学术研究提升教学水平

借鉴国际高校教学学术运动的经验,加强教学学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是促进新建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对策。通过教学学术理论的引入,可以转变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学术观念”,有效提升教学工作在青年教师工作中的地位,推动教师积极关注教学和研究教学,有效平衡青年教师工作中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从而最终促进青年教师专业的全面发展。

(七)科研定位与发展要以校为本服务地方

针对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中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需要加强的问题,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科研定位与发展上应突出坚持“服务地方”,重视“校本研究”,走本土特色发展之路。在立足学校方面,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活动应该走校本教研(school―based research)之路。在服务地方方面,新建综合性本科院校的科研活动必须立足地方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尤其是本地特色资源。

上一篇: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挑战与路径选择 下一篇:基于教师多元角色的校本学习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