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职能改革工作意见

时间:2022-10-12 02:40:21

财政职能改革工作意见

各县区财政局: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部署,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企业整体效益逐年提高,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国有企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加快推进国企改革,是实现*率先突破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若干意见》(陕发[*]14号),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现就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国企改革的紧迫感

我市国有企业机制不活、资产凝滞的症结仍十分突出,相当一部分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境,人员负担重,资产负债率高,设备陈旧,技术开发能力弱,产品竞争力不强。一些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职工生活困难,经常出现群体上访,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和扭转,不仅国有企业自身无法摆脱困境,还会对全市经济实现突破发展带来影响。当前,我市正面临着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和日趋加剧的市场竞争,尤其是面对非公有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明显加大。因此,加快国企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应对竞争的快速反应机制,将是国企走出困境并增强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面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促进国有企业盘活资产,力争在*年末全面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二、明晰国企改革思路,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全市国有企业都要通过改制、引资重组、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改制为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是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把改革发展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积极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以控股、收购等方式,对我市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二是推进国有资本调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对涉及基础设施和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控股和相对控股;对其他一般性竞争领域的国有资本,实行依法转让有序退出。三是要围绕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绿色产业等产业集群的发展,支持产业相近或产品关联度高的企业实施“强强联合”,促进优势企业对本行业其他企业的兼并与收购,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企业规模。

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国企改革

为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认真落实改革措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从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出发,本着公共财政向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倾斜的原则,想方设法解决国企改革中筹措资金难、人员安置难、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难的问题。

(一)积极筹措国企改革发展资金。当前困扰我市国企改革一个难点问题是改制资金不足。为此,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国企改革发展资金,确保国企改革顺利推进。一是结合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在切实落实保工资、保运转和政策性配套支出安排后,尽力安排国企改革发展专项资金;二是加强企业国有股收益收缴工作。要将实现的国有股权红利收入作为财政收入如数收缴入库,并用于国企改革。三是对个别净资产量大的国有企业,在实施改制后,将土地及资产净收益作为财政收入如数收缴,专项安排用于国企改革。四是对个别国有企业在实现兼并、重组改制时,实行国有资本退出的方法,其国有股权出让收入全部集中为国企改革发展资金。

(二)认真做好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工作。职工安置是国企改革中的敏感问题,也是难点和焦点问题,从根本上影响着改革的成败。在职工安置上要实行统一标准。应不分企业净资产大小、效益好坏、行业类别,统一制定国企改革人员安置标准,防止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盲目攀比,避免发生资产状况好的企业安置职工费用标准高、资产状况差的企业安置职工费用标准低的问题。

(三)切实解决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由于我市部分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连年亏损,企业无力负担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和国企改革的障碍。各级财政部门要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推进企业改革的大局出发,按照企业筹资、财政补助、共同负担的原则,切实解决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关于解决市县区属国有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意见的通知》(汉政办发[*]166号)精神,积极安排财政补助资金,将关闭破产和困难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为我市国有困难企业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充分发挥监管职能,规范企业改制行为

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责,强化国有资产基础管理,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程序,切实解决好企业改制中的资产处置、变现收入监管等问题,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家、企业、职工三方的合法权益。一是严把资产处置关,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要坚持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以市场手段为主,最大限度地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有效避免暗箱操作及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的现象。在企业改制中,将企业权属清楚的资产,全部公开面向社会出售,规范资产处置的各个环节。二是合理确定拍卖底价,要委托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企业全部资产进行科学、严谨的评估,拍卖底价要由主管部门以核准或备案的评估价来确定,出售价不低于评估价,凡低于评估价出售的,须报经政府批准后方可进行。三是强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变现收入管理。资产变现收入,优先用于安置职工后,再用于解决企业各种遗留问题和清偿其它债务。企业净资产较大、在支付改制费用后还有结余的,结余资金由财政统筹安排,用于弥补困难企业改制资金缺口。

各级财政部门都要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确保*年全面完成国企改革工作任务。

上一篇:企业干部医药费支付意见 下一篇:企业财务规则培训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