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囱漂浆的治理与防范研究

时间:2022-10-12 02:33:25

烟囱漂浆的治理与防范研究

摘要:受国际环保大环境及国家环保政策对二氧化硫排放控制要求的推动,湿法烟气脱硫环保技术(FGD)被广泛应用于各大、中型火力发电厂,并成为国内火电厂烟气脱硫主导工艺技术。如果脱硫系统运行、维护不好,将导致烟气携带浆液、GGH频繁堵塞等异常现象。无GGH的湿法脱硫,因其净烟气温度在50℃左右,其抬升力较低,影响烟气扩散,一旦除雾器运行不好发生结垢、堵塞现象后,烟气将携带大量浆液,使厂区及周围环境受到污染,故烟囱漂浆问题已经成为行业关注、噬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烟囱漂浆 治理 防范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1.投运后暴露的问题

新机组投产后因运行、维护经验严重不足,据不完全统计最初烟囱漂浆频率为1次/3天,不仅给公司及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也给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烟囱漂浆原因分析

烟囱漂浆的原因较复杂,经过攻关小组长期跟踪分析,找出了我厂漂浆的主要原因是:除雾器长期冲洗不当,致使部分除雾器坍塌沉积较多石膏,烟气经过吸收塔时携带大量浆液进入烟囱,部分浆液随烟气漂出烟囱,而另一部分浆液则沉积在烟囱入口的烟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浆液越积越多,同时致使烟囱内壁粘附着大量的石膏柱状物。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 除雾器冲洗不当或安装固定不好,导致除雾器局部叶片长期得不到冲洗而出现堵塞积聚石膏,长期运行后被烟气吹倒,除雾器发生坍塌现象,失去除雾效果,致烟气经过除雾器时携带大量浆液。

2) 除雾器冲洗水量不足,除雾器冲洗水泵叶轮磨损、冲洗水阀门故障、冲洗水泵出口再循环及联络门内漏,致冲洗时水流量不足,使局部除雾器叶片长期得不到正常冲洗而出现积聚石膏堵塞,甚至发生除雾器坍塌现象,失去除雾效果,致烟气经过除雾器时携带大量浆液。

3) 烟气流速过高,在除雾器局部叶片堵塞、结垢或烟气分布不均时,将会使通过除雾器局部叶片的烟气流速增大(超过除雾器设计的烟气流速4.04m/s,除雾能力进一步下降),继而使烟气中携带的浆液增多,将会加剧石膏浆液在烟囱入口烟道及悬挂在烟囱内壁中的沉积量,形成恶性循环。 2010年底经过大量观察得出现阶段漂浆时的负荷与增压风机的运行数据(表1):

表1

4) 吸收塔浆液品质恶化,恶化后的浆液粘度较大,其粘附在除雾器的叶片上不易被冲洗掉,使除雾器发生结垢堵塞,失去除雾效果,致烟气经过除雾器时携带大量浆液。

5) 烟囱漂石膏硬块现象,因烟气中携带的浆液沉积在烟囱入口烟道、悬挂在烟囱内壁中遇到高温烟气(旁路挡板不严或启停机时旁路挡板未关闭时)变成石膏硬块,该石膏硬块逐渐发生老化脱落,继而被烟气带出烟囱。

6) 除雾器冲洗设备、冲洗方法正常时的漂浆原因是:因净烟气温度为50℃左右,其湿度较大,即含水气大的烟气遇到原先沉积在烟囱入口的烟道及烟囱内壁的石膏,将会对其形成一种水洗的冲刷作用,烟气中势必携带出部分液滴。

7) 烟囱入口烟道集液槽、冷凝排放管堵塞。当湿烟气进入烟囱时,烟气由水平流急转成垂直流,惯性力使较大的液滴撞向烟囱入口烟道对面的烟囱内壁上,部分液滴将被收集下来,如液槽、冷凝排放管堵塞,液滴将再次随烟气带出烟囱。

3.治理方案与预防措施

针对烟囱漂浆的具体原因,攻关小组经过多次论证,从运行及设备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治理与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1) 规范除雾器的冲洗方法,修改除雾器冲洗的热控逻辑。原逻辑为:吸收塔除雾器冲洗时只冲洗“一级除雾器下、一级除雾器上”,“二级除雾器”为人工控制冲洗次。现逻辑为:一、二级除雾器自动循环冲洗。

2) 除雾器的运行要保证良好,专业制定了《脱硫吸收塔除雾器运行管理规定》。该规定如下:至少每2小时对除雾器冲洗一次,除雾器冲洗水每个电动门冲洗时间为1分钟(自动设置),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除雾器冲洗时加强监视其流量,如果发现某分门冲洗时流量偏离正常值时应及时查找原因;除雾器差压正常时应≤50Pa或趋近于0,发现数据偏离较大时应及时联系热控人员对表计进行校验 ;吸收塔的浆液密度应≤1160mg/m3(正常应在1160-1130kg/m3间),达到该值时务必进行石膏脱水;吸收塔的PH值应≤5.5(正常应在5.0~5.5间),防止过高导致除雾器结垢;如果除雾器冲洗水某一分门故障时,应改为手动进行冲洗,时间间隔应至少4小时冲洗一次。

3) 加大设备治理投入,提高除雾器设备缺陷处理速度。利用#2机组C级检修的机会更换了#1、2吸收塔除雾器冲洗母管再循环电动门2套、除雾器冲洗水联络电动门2套

4) 利用停机检修的机会对吸收塔除雾器进行人工冲洗,检查冲洗喷嘴,对堵塞的喷嘴进行疏通,对松动的除雾器进行加固。

5) 确保吸收塔内浆液品质处于良好的状态,避免浆液恶化。主要做好:确保电除尘效率≥ 99.6%;规范浆液化验次数,异常情况下增加化验次数;控制好中水水质,同时加强废水排放;运行中发现石膏发粘,脱水困难时,立即采取化验吸收塔浆液品质、加大废水排放、检查电除尘运行情况、调整煤质、调整工艺水水源等措施。

6)烟囱入口烟道的冷凝排放管15天清理一次,确保畅通。

7) 运行加强监视、调整,在负荷变化时及时调整增压风机频率,与主机加强联系沟通,控制好增压风机入口负压,控制烟气流速360MW时,增风机入口压力控制-100pa左右,负荷

8) 加强运行人员的管理力度,利用SIS系统做好运行监督管理,对不按照要求进行冲洗、调整的,进行内部通报批评,并与月度KPI绩效挂钩;将吸收塔浆液PH值、浆液密度等纳入运行值际竞赛中。

4.预防措施实施的标准化(表2)

参考文献:

[1] 王战友.自然通风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 建筑节能. 2007(07)

[2] 苏醒,刘传聚,苏季平.太阳能烟囱的通风效应及应用研究[J]. 能源技术. 2005(06)

[3] 杨卫波,施明恒.太阳能通风墙的性能研究[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5(03)

[4] 翟晓强,王如竹.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理论分析及其在生态建筑中的应用[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4(04)

[5] 刘小虎.从自然通风到多样化的生态建造体系[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4(02)

[6] 赵平歌.太阳能烟囱增强热压自然通风的计算研究[J].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2004(02)

上一篇:平湖至上海城际铁路引入上海枢纽方案研究 下一篇:工业转型升级中政府职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