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人格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12 01:20:27

中小学生人格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人格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中小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湖北省2 237名8~15岁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EPQ量表结果显示,男生P纬度得分为(5.20±2.25)分,高于女生的(4.75±19.7)分;E纬度和L纬度得分分别为(16.12±3.90)和(14.39±3.84)分,均低于女生的(16.44±3.92)分和(15.10±3.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生大年龄组(13和14岁)L纬度得分较低,P和E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生大年龄组(13和14岁)N纬度得分较高。相关分析表明,家庭环境各因子与中小学生人格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职业,父母的教育态度、教管方式,与教师、同学的关系,学校类型等因素影响中小学生人格发展。结论 中小学生人格的发展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最为明显,家长和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关键词】 人格;因素分析,统计学;家庭特征;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B 8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1-0014-03

Personality Traits and Correlated Factor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YANG Ning, YU Yi-zhen, LI Juan. Department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and Maternal Care,School of Public Health,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4300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raits of personality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promoting the students'

personality health. Methods

2 237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Childrens' Version) and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FES-CV). Results It showed that boys were higher in P scores(5.20±2.25) of EPQ and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E(16.12±3.90) and L(14.39±3.84) scores than girls(4.75±19.7,16.44±3.92,15.10±3.80,resoectuvekt). Elder students had lower L scores than younger students, 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P and E scores between them. Elder girls had higher N scores than younger girls.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family environment was correlated with personality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maternal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occupation, parents'

attitudes and methods to education, student-teacher or student-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school types had influence on personality. Conclusion

Family and school environment would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here parents and teachers play important roles.

【Key words】 Personality;Factor analysis,statistical;Family characteristics;Students

人格是一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动机、兴趣及信念等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称,反映了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中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人格的积极特征不仅是提高学习质量和促进智力发展的动力,而且人格的健康发展也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1]。除遗传因素外,人格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多。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湖北省中小学生人格特征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探讨中小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为培养和塑造中小学生健全人格提出合理性建议,以促进中小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依据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在湖北省所确定的调查点,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2],选取湖北省具有代表性的5个地区(武汉、黄石、仙桃、孝感、郧县)的中小学生2 237名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 264名,女生973名。

1.2 调查内容

1.2.1 人格评定 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3]。该问卷由E,N,P,L 4个分量表组成,其中E为外向-内向;N为神经质维度(又称情绪性维度);P为精神质维度(又称倔强、讲求实际维度);L测定被试的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或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水平。

1.2.2 家庭环境质量评定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4]中信效度比较好的4个分量表,即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和娱乐性。

1.2.3 一般情况 包括父母文化、职业、是否独生、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学生人际关系和居住地风气、社会风气等。

1.3 方法 调查分2部分进行,人格评定由学生本人填写,一般情况和家庭环境质量由学生家长填写。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方式(学生和家长问卷统一编号)。学生填写问卷前由统一培训的专职调查人员按统一指导语讲解填写要求,以指导学生填表,完成后当场收回。家长问卷由学生带回家交由家长填写后次日收回。资料回收整理后用EPI 3.0软件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 13.0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学生EPQ量表得分比较 见表1。男生P纬度得分高于女生(P<0.01),E和L纬度得分则低于女生(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张迎修等[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从年龄分布特征来看,男女学生L纬度得分在13和14岁组分别低于9~12岁组(P<0.05),P和E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生N纬度得分在13和14岁组分别高于8~11岁组(P<0.05),男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家庭环境与中小学生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由表2可知,P纬度与矛盾性成正相关,与亲密度和娱乐性成负相关;E和L纬度则刚好相反;N纬度与矛盾性、娱乐性成正相关,与亲密度成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娱乐性与知识性高的家庭孩子性格偏外向、活泼,矛盾性较高的家庭,孩子情绪的稳定性较低,与陈莉等[6]研究结果一致;但矛盾性对P纬度、亲密度对E纬度的正相关与其研究不甚相同。由于家庭关系的紧张可能会导致孩子焦虑、担忧,倾向于精神质,而亲密度较高则有利于个性的外向发展。

2.3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分别以EPQ人格量表的4个因子分为因变量,以一般项指标和家庭环境各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P分量表回归方程的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孩子与同学的关系、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进入E分量表回归方程的有母亲文化、学校类型、与同学关系、居住面积、与邻居关系和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和娱乐性;进入N分量表回归方程的有与教师关系、教育态度、与同学关系、居住面积和矛盾性;进入L分量表回归方程的有与老师、同学、邻居关系、教育态度、教管方式、母亲职业、居住面积和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知识性。见表3。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中小学生中,男生性格内向且精神质倾向较明显,女生则在掩饰性方面较男生明显。男生较内向、孤僻、缺乏同情心的特征可能由于我国男强女弱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 使得家长等对男女童的社会角色定位不同,从而对男童的期望值过高,要求更严厉,导致男童所面对的各种压力大有关[7]。男生的自我隐藏或掩饰较强,女生的社会性纯朴、精神质倾向明显,与王茜帆等[8]、何宏灵等[9]在广州、西安等地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由于传统的家庭和学校教育较多鼓励学生安静、谦逊及专心学习,不太鼓励充分的自信、向外发展、多交友以及冒险精神,造成小学生和初中学生内向稳定的特点。年龄的比较可以看出,大年龄组掩饰性较低;女生在大年龄较多表现出焦虑、担忧等不稳定情绪,可能与此时青春期到来有关。在生活、学习中家长、教师应了解男女儿童个性发展特点, 鼓励其向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

研究显示:家庭环境各因子与艾森克人格问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即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越高的家庭中,子女越倾向于外向,而精神质、神经质倾向越低;矛盾性高的家庭子女的神经质和精神质倾向越明显,掩饰性就越强。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人格有很重要的影响,如果成员间相互尊重、和睦、融洽,经常参加政治、文化以及社交娱乐活动,有助于青少年外向、稳定人格的形成。有研究表明,如果家庭成员间相互争吵、言行粗鲁,家庭气氛紧张,青少年就极易形成不良的个性[10]。我国学者发现,家庭中不良的人际关系与心理气氛是造成儿童有攻击,以及多动不安、违纪、犯罪等行为及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由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入选的变量显示,除了家庭环境中的各因子外,母亲文化、职业、父母的教育态度、教管方式、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学校类型、居住面积等都对中小学生人格起一定作用。

儿童个性的影响首先是儿童与父母、儿童与家庭的关系[11]。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教管方式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有研究表明:父母受过高等教育的儿童少年比父母受过初等及以下教育的儿童少年更活泼好动、乐于交往,有独立性和好胜心等[1]。本研究也显示,母亲文化程度高的学生, 能够拥有一个舒心的外部环境,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健康成长, 性格得到陶冶,倾向于稳定型、外向型的个性心理特征,这与国内外的报道相似[12-14]。可能由于传统家庭教育中,母亲扮演主要的教养角色,与儿童青少年相处时间长,影响较大。

学校环境同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学校类型、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学校风气等方面[15]。老师应多采取民主、鼓励的教学方式,营造积极、宽松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向外向发展。

总之,中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其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家庭和学校的影响最为明显。随着年龄增长,社会交往逐渐增多,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会逐渐明显。这就要求父母、老师承担起重要的角色,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为儿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促使其个性健康发展。

4 参考文献

[1] 王雁,刘艳虹,李永梅.北京市10~14岁儿童少年的人格类型及影响因素.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 481-7 843.

[2] 湖北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组.2005年湖北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报告,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

[3] 龚耀先.艾森克人格问卷手册.长沙:湖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86:1-49.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34-142.

[5] 张迎修,孙大永,马喜城,等.中小学生个性特征调查与研究.中国校医,2001,15(3):213-214.

[6] 陈莉,付春江,李文虎.小学生家庭环境、个性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5,26(9):730-731.

[7] 唐万斌,王海庆,杨金林,等.小学生个性特征探讨.中国公共卫生,1997,13(4):216-217.

[8] 王茜帆,黄学军,余慧处,等.广州市中学生个性、心理健康调查及相关分析.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杂志,2001,7(3): 180-182.

[9] 何宏灵,吕晔,杨玉凤.西安市4~6年级小学生个性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6,33(6):900-902,907.

[10]王雪香.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幼儿教育,2001,(Z1):68.

[11]黄静宁,陈寿康,刘筱娴.父母行为、个性与儿童行为的关系.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1,18(1):18-20.

[12]陈秀华,苗永波.山区儿童青少年个性及影响因素调查.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9):1 781-1 782.

[13]BUYSSE WH. Behavior problems and relationships with family and peers during adolescence.J Adolesc,1997,20(6):645-659.

[14]GULLONE E,MOORE S. Adolescent risk-taking and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J Adolesc, 2000, 23(4): 393-407.

[15]何宏灵,杨玉凤,丁抗宁,等.小学生个性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5,13(5):383-384.

(收稿日期:2007-04-29;修回日期:2007-07-02)

上一篇:青少年网络成瘾集体心理治疗效果评价 下一篇:本科护理专业实习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