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进心灵的阳光

时间:2022-10-12 01:15:58

洒进心灵的阳光

还记得让我们在书香中度过暑假的《最佳中国儿童文学读本》吗?那是一套给过我们温暖和启发的书,由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教授选评。这次给大家推介的,是这套书的续编――《最佳中国少年文学读本》。

《最佳中国少年文学读本》是方卫平教授为广大少年读者精心遴选的一套中国原创少年文学精品读本。这套读本在选入一批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同时,也从艾青、宗白华、史铁生、王小波、海子、王安忆、刘心武、席慕蓉、毕淑敏、迟子建、刘庆邦、毕飞宇、林白、刘亮程、刘玉栋、李娟等作家、学者的作品中挑选了一批适合少年读者阅读的文本。方卫平教授在读本中有意呈现这样一种超越狭义儿童文学界限的阅读面貌。此外,方卫平教授还依据他多年的儿童文学研究、教学和阅读推广经验,采取按主题组合单元的方式来统筹全书,各单元均有“阅读导语”部分,每篇文章都附有“牵手阅读”文字,细致地为少年读者的阅读提供思路和指引。他希望少年朋友们从这套读本中获得更多样、更开阔的阅读体验,也相信这样的开放阅读将给读者的成长带来富足的精神养分。

《斐济的阳光》是《最佳中国少年文学读本》系列中的一册。书中所选作品内容触及了关于成长、人生、人性等基本的价值观命题,以文学之美,诠释大爱教育,就像一缕缕洒进心灵的阳光,给读者带来心灵的温暖,从而帮助大家获得人生的力量和底气。

蛐蛐儿

迟子建

我的童年是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度过的。在故乡的夜晚,最令我兴奋莫名的事情,就是灶房传来的蛐蛐儿的叫声。

蛐蛐儿的学名是蟋蟀,它特别喜欢夜里发声。它是个害羞的歌手,要等幕布落下,黑暗笼罩着,才敢歌唱。而且,它喜欢猫在水缸旁,好像它唱累了,自己会舀一瓢水,润润嗓子似的。

蛐蛐儿不会飞翔,可是很奇怪的,因为它会歌唱,我老是把它当鸟儿看待。我总是想,它的前世应该是只自由的鸟儿,因为犯了什么错,被贬到了大地。

由于听了太多的鬼怪故事,小的时候,我非常惧怕黑夜,在故事中,黑夜是鬼怪的天堂,它们喜欢这个时候出游。而有了蛐蛐儿的叫声,黑暗似乎被撕裂了,充满了人间色彩,我想鬼怪一定被它的叫声吓跑了。所以蛐蛐儿在我心目中,有点像驱鬼的钟馗,豹头环眼,长髯铁面。

别看我熟悉蛐蛐儿,但并没有真正见过它。它在夜晚出现,天亮就消失了。对这个“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神秘朋友,我除了猜测它有不一样的来历之外,还对它的“隐身”,有着另外的理解:也许大地的某一种虫子,是它的至爱,可这种虫子背叛了它,于是它独自对着黑夜倾吐心声。

别处的蛐蛐儿是不是喜欢白昼鸣叫呢?我不知道。我只记得,我们那儿的蛐蛐儿,喜欢夜晚歌唱,而且永远是在灶房的水缸旁。有一年家里的水缸裂纹了,我还认为那是蛐蛐儿给叫裂的呢。

其实每一种生灵,都有自己的命。好的儿童文学作家,总是能对生灵发出自己的询问。于是,一束花,可以有灵魂;一盆清水,可以有呼吸。

牵手阅读

黑暗夜晚里的一声声蛐蛐儿叫,在童年的感官中引发了各式各样的奇思异想。把蛐蛐儿想作鸟儿,想作神灵,想作某个浪漫传奇的主角。“有一年家里的水缸裂纹了,我还以为那是蛐蛐儿给叫裂的呢”,这发自天然的魔魅思维,让我们看到了童年与世界之间相链接的奇妙方式。

(选自《斐济的阳光》)

方卫平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著有《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发展史》《儿童文学的审美走向》《享受图画书》《童年・文学・文化》《方卫平儿童文学理论文集》(共4卷)等个人学术著作十余种,选评有《最佳儿童文学读本》《最佳少年文学读本》《中国儿童文学分级读本》《名家儿童文学读本》。获“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

上一篇:父母喜欢偷窥我的隐私 下一篇:补叙·小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