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民族音乐的融合与发展

时间:2022-10-12 12:56:01

【前言】满汉民族音乐的融合与发展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从现存的满族民歌中可以看到,其内容都极贴近生活,质朴到直白的程度。如《打猎歌》、《包饺子》、《嫂子丢了一根针》、《小孩睡大觉》等;其旋律可以感到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原始民歌,其原因可能是太具有鲜明的原始特征,较难与汉族民歌相融合,且又不具备进化到说唱、...

满汉民族音乐的融合与发展

【摘 要】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民族文化发展的集成,满汉民族的传统音乐在承传过程中的互为吸收、借鉴和融合,是一种音乐文化发展中的趋势。在互融中,满汉民族的部分传统音乐因素可能会被对方“同化”,但它也会从对方中汲取自认为优秀的传统音乐。所以,在总体上,民族的音乐文化就是在这种环境中不断地丰富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从而使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新的发展。

【关键词】满族音乐;融合;借鉴;发展

满族分布在中国各地,其中以东北地区为数最多,满族是一个喜尚歌舞精于骑射且凝聚力很强的北方民族,其先民可追溯到4000年前西周时期的肃慎。至17世纪中叶,满族先民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稳定,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的黑龙江中下游,并与邻近兄弟民族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北方游牧渔猎民族的传统文化。1644年,满族贵族率八旗军入关,实现了清王朝的大一统。此后,随着大量满人迁徙关内与汉人杂居,遂进入了一个与汉族文化相互交流、学习和互为吸收、融合的新阶段。如果说清初尚能维系“国语骑射”和“旗民有别”的局面,但至乾隆中后期,由于满汉文化交流的密切加深,已使朝廷难以阻断,并转而默许这种事态的发展。而其结果,则是使满族与汉族的民族文化特别是传统音乐文化,加速其互为融合和同化的进程。

满族音乐是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满族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三类。民间歌曲有山歌、劳动号子、小唱三种。内容有情歌、劳动歌、婚礼歌、祝寿歌、摇篮歌等。演唱语言上有用满语、汉语和满汉语兼用的三种。大都为独唱、齐唱或一领众和的形式。

从史料记载中得知,满族的先世—靺鞨、女真所创作的“渤海乐”、“女真乐”和清皇太极改称“满洲”后的满族音乐,已成为东北古代音乐的主体,在历史上曾对日本音乐和我国中原音乐有过较大影响。然而,由于社会发展、民族融合等文化背景的改变,使满族音乐的面貌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在东北满族人聚居的地区,虽然他们的生产方式和文化教育受汉族影响,但其生活习俗、饮食、没有改变,封闭的民族文化圈,深厚的满文化积淀和民族心理意识,使满族民歌和萨满祭祀音乐相对保留其原状,呈现出原始、古朴的文化特征。

从现存的满族民歌中可以看到,其内容都极贴近生活,质朴到直白的程度。如《打猎歌》、《包饺子》、《嫂子丢了一根针》、《小孩睡大觉》等;其旋律可以感到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原始民歌,其原因可能是太具有鲜明的原始特征,较难与汉族民歌相融合,且又不具备进化到说唱、戏曲的内部因素,所以保留至今。

满族的萨满祭祀活动是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的,他们祭祀的程序和使用的音乐大致相同。从音乐上看,口语化极强,旋律、节奏起伏变化不大,它与表演、服装、唱词、祭器一起呈现出古朴的满族文化特征。从中感到这种古风遗存,与祭祀的严肃、传承的严格、家族的独立、封闭不无关系。

在满族人聚居地区,满族音乐还曾发展成戏曲,清代盛行的“八角鼓戏”和满族戏“朱春”的产生便是满族音乐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清康、乾时期,在八角鼓说唱基础上,发展成多种唱腔、多种曲牌的联曲、联套曲式,并有场次布景、故事情节和人物,故称“八角鼓戏”。因为此戏产生在北京,故其中也融入部分汉族音乐。大约在同一时期,黑龙江、吉林、承德等满族地区又产生了满族戏“朱春”,它是在祭祀音乐、八角鼓说唱、倒喇(已失传的满族说唱)和莽式空齐歌舞基础上发展而成。以大四弦做主奏乐器,还有笛、大抓鼓、小抓鼓、八角鼓、堂鼓、吊鼓、镣、钹、锣等。其内容有对神、祖先的祭祀,如《祭神歌》;有对满族历史上重大事件和战争的反映,如《胡独鹿达汗》;有满族神话、传说、故事的内容,如《错立身》;还有对汉族戏目的移植,如《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总之,满族戏“朱春”具有浓郁的满族文化特点,在满族地区盛行一时。其后,此戏种曾一度濒于失传。近年来,满族文艺工作者进行极力抢救,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满族戏”、吉林扶余县的“新城戏”、黑龙江宁安县的“塔戏”、黑龙江黑河市、爱辉县、孙吴县的“满族戏”等都是它们辛勤劳动的结果,它为人们展现了满族戏“朱春”的风貌。

从满族音乐发展的全历程可以看到,从社会、生产、经济、语言、习俗等文化氛围对音乐生成发展的影响,它与其他少数民族音乐有着共性。然而满族音乐在特定历史文化氛围中,却有着明显的特殊性。简言之,满族族戏虽然源远流长,但是为了生存,在世代不断与汉文化融合迈入文明社会的同时,形成民族内部发展的极端不平衡。融入汉文化的族民与停留在渔牧文化的族民之间文化形态有着悬殊差距,由此造成音乐文化发展的停滞甚至断裂。虽然如此,满族音乐却有着可观的艺术价值,并曾影响过中原北方和东北地区的音乐发展,给这些音乐增添了无穷魅力,其萨满祭祀音乐是满族古代音乐文化的活化石,为世界艺术家研究满族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参考文献】

[1]定宜庄.满汉文化交流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2.

[2]赵毅.乐海涛声.京华出版社,2001.5.

[3]王钟翰.满族的历史和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4]李燕光,关捷.满族通史.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

[5]刘小萌,定宜庄.萨满教与东北民族.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上一篇:请让这样的课堂消失 下一篇:浅谈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