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语文单元复习课四策略唐镱虹

时间:2022-10-12 12:46:46

高段语文单元复习课四策略唐镱虹

【摘 要】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把学过的东西再学习,使其巩固。在实际操作上,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性、目标性、序列性、拓展性等原则,引导学生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来促进融合,梳理单元学习内容来加强课内外的结合,遵循语言文字规律以巩固学习方法,注重读写训练来提升应用水平,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复习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关键词】高段语文 单元复习 教学策略

所谓“复习”,词典上的解释是: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巩固。从知识记忆的规律上来说,复习要讲究及时性。在小学语文高段教材中,单元复习是以“回顾・拓展”的形式出现的,通常有三个不同的板块。那么,如何进行单元复习呢?

一、比较异同,新旧对对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烦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不言而喻,语文的知识能力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学生新学习了一个单元的知识,训练了某些方面的能力,这是新知。然而,在学生的身上还存在着原有的知识与能力。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必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在进行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明确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人教版教材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的,注重人文性,每组教材都有一条训练线,有一个训练目标。因此,复习设计要突出主题性、目标性。其次,在引导学生总结回顾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与方法时,还要注意与以前的知识衔接、整合,也就是要考虑到知识的序列性。

如在进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与动物”复习课设计时,笔者发现学生已经学习过描写动物的文章,有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作家笔下的动物”,还有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也介绍了两种动物。而单元回顾“我的发现”也要求比较本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跟以前学过的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于是,在教学中,笔者通过任务单的形式,让学生读读以前学过的课文,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这一目标。

在设计时,笔者旨在引导学生一是比较内容,二是发现写法特点。通过出示图片和主要段落的方式,唤醒学生的记忆;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文章侧重于通过描写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来展现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主要抓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来进行描述。学生将其与从前面动物文章中学到的以几个方面或用具体的事例写出动物特点的表达方式进行对比,就会明了烧叩南嗤之处,即都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经过这样的比较学习,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更锻炼了技能,学会了一种学习的方法。

二、表格梳理,课内外结合

华东师大教授倪文锦曾深刻地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最大的弊端是“学生的阅读面窄,课外阅读量小,很少阅读文学名著及报刊文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向外辐射,让学生阅读与文本相关的课外读物,使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即单元复习设计要注意拓展性。如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复习课设计时,笔者制作了如下表格。

笔者根据这个单元的文体特点,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知识的梳理,总体上做到条理清晰,不仅让学生明白说明文的一些方法,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这种整理知识的方法,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可以这样说,这个表格是教师为学生搭建的支架,到后期,支架就可以变成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做。

另外,这张表格还设计了让学生到《同步阅读》中去找相关例子的任务,这更有助于学生深化对说明方法的认识。《同步阅读》作为学生人手一本的配套阅读材料,能共同阅读与交流分享,在教学中可以恰当地、更好地利用起来。而让学生想想在自己习作中准备使用哪些说明方法,这是一种让学生学以致用的训练。

大语文观念下的语文教育,要求教师要有整体教学的理念,有整体教学的把握能力。因此,在进行单元复习课的设计时,教师不仅要关注这个单元的内容,更要看到这个单元潜在的相关知识,从教材出发,利用资料,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联系点,辐射开去,使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增强拓展性,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三、串词句段,知识连一线

开展单元复习时,可以根据文体特点,遵循从字词到句段的学习规律来进行设计。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的复习课,设计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在设计时安排了三个板块。

1.词语归类(一星必做,二星选做)

我能读准这些四字词语并进行归类(填序号):

①寒风呼啸②兴高采烈③忐忑不安④温暖舒适

⑤潮湿阴冷⑥汹涌澎湃⑦心惊肉跳⑧又黑又冷

第一类( )描写:

第二类( )描写:

我能再补充几个这样的四字词语:

2.句子整理(本单元长作业,一星必做,二星选做)

课内篇:

回顾课文,围绕主要人物、主要描写方法,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课外篇:

例:晚霞在炽烈地燃烧着,似乎能听见被它烤焦的树梢在噼啦作响,……连晚霞里也溶进了它那淡淡的馨香。( 选自王梓夫《槐树花真香》 )

这句话在文中属于 描写,作用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 、 ,烘托了 的气氛,为小女孩的思考创造了条件,暗示 。

3.习作评议(先自己独立完成,再四人小组交流)

(1)默读习作片段。

(2)片段中主要表达了谁的什么品质?( )

(3)为了展现人物美好的心灵,片段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标注在句子边上)

(4)根据本次习作要求,请针对片段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进行适当修改补充,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更能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

这节复习课,使学生在积累描写环境和人物心理的词语的基础上,重温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好处。学生回忆了本组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交流各自的体会和感受,进而将这种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当中。同时,还学习了作者的描写方法,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了习作水平。

通过这样的专项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并结合一个个小片段进行写法分析,还适当引入课外内容进行拓展。学生在自主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这些方法的优点及基本的使用要点,进行了模仿写话。这不仅仅是一次单元内容的回顾,更多的是对某种学习方法的回顾和训练。这样的训练,能帮助学生巩固方法,提升能力。

四、读写训练,能力求发展

《课标》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为此,教师要有读写训练的意识,通过一个主题单元的练习,让学生在写作能力提升上有所收获。在单元复习课中,设计针对性的读写训练,也就显得可行且有必要了。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人与动物”单元复习课可设计这样一个板块:写一写我与喜欢的小动物之间发生的事。为了让学生真情写作,在单元学习开始之时,笔者就结合课堂教学布置了一个长作业。

所谓“复习”,词典上的解释是: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巩固。从知识记忆的规律上来说,复习要讲究及时性。在小学语文高段教材中,单元复习是以“回顾・拓展”的形式出现的,通常有三个不同的板块。那么,如何进行单元复习呢?

一、比较异同,新旧对对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烦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不言而喻,语文的知识能力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学生新学习了一个单元的知识,训练了某些方面的能力,这是新知。然而,在学生的身上还存在着原有的知识与能力。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必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在进行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明确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人教版教材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的,注重人文性,每组教材都有一条训练线,有一个训练目标。因此,复习设计要突出主题性、目标性。其次,在引导学生总结回顾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与方法时,还要注意与以前的知识衔接、整合,也就是要考虑到知识的序列性。

如在进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与动物”复习课设计时,笔者发现学生已经学习过描写动物的文章,有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作家笔下的动物”,还有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也介绍了两种动物。而单元回顾“我的发现”也要求比较本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跟以前学过的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于是,在教学中,笔者通过任务单的形式,让学生读读以前学过的课文,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这一目标。

在设计时,笔者旨在引导学生一是比较内容,二是发现写法特点。通过出示图片和主要段落的方式,唤醒学生的记忆;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文章侧重于通过描写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来展现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主要抓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来进行描述。学生将其与从前面动物文章中学到的以几个方面或用具体的事例写出动物特点的表达方式进行对比,就会明了两者的相同之处,即都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经过这样的比较学习,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更锻炼了技能,学会了一种学习的方法。

二、表格梳理,课内外结合

华东师大教授倪文锦曾深刻地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最大的弊端是“学生的阅读面窄,课外阅读量小,很少阅读文学名著及报刊文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向外辐射,让学生阅读与文本相关的课外读物,使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即单元复习设计要注意拓展性。如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复习课设计时,笔者制作了如下表格。

笔者根据这个单元的文体特点,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知识的梳理,总体上做到条理清晰,不仅让学生明白说明文的一些方法,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这种整理知识的方法,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可以这样说,这个表格是教师为学生搭建的支架,到后期,支架就可以变成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做。

另外,这张表格还设计了让学生到《同步阅读》中去找相关例子的任务,这更有助于学生深化对说明方法的认识。《同步阅读》作为学生人手一本的配套阅读材料,能共同阅读与交流分享,在教学中可以恰当地、更好地利用起来。而让学生想想在自己习作中准备使用哪些说明方法,这是一种让学生学以致用的训练。

大语文观念下的语文教育,要求教师要有整体教学的理念,有整体教学的把握能力。因此,在进行单元复习课的设计时,教师不仅要关注这个单元的内容,更要看到这个单元潜在的相关知识,从教材出发,利用资料,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联系点,辐射开去,使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增强拓展性,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三、串词句段,知识连一线

开展单元复习时,可以根据文体特点,遵循从字词到句段的学习规律来进行设计。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的复习课,设计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在设计时安排了三个板块。

1.词语归类(一星必做,二星选做)

我能读准这些四字词语并进行归类(填序号):

①寒风呼啸②兴高采烈③忐忑不安④温暖舒适

⑤潮湿阴冷⑥汹涌澎湃⑦心惊肉跳⑧又黑又冷

第一( )描写:

第二类( )描写:

我能再补充几个这样的四字词语:

2.句子整理(本单元长作业,一星必做,二星选做)

课内篇:

回顾课文,围绕主要人物、主要描写方法,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课外篇:

例:晚霞在炽烈地燃烧着,似乎能听见被它烤焦的树梢在噼啦作响,……连晚霞里也溶进了它那淡淡的馨香。( 选自王梓夫《槐树花真香》 )

这句话在文中属于 描写,作用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 、 ,烘托了 的气氛,为小女孩的思考创造了条件,暗示 。

3.习作评议(先自己独立完成,再四人小组交流)

(1)默读习作片段。

(2)片段中主要表达了谁的什么品质?( )

(3)为了展现人物美好的心灵,片段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标注在句子边上)

(4)根据本次习作要求,请针对片段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进行适当修改补充,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更能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

这节复习课,使学生在积累描写环境和人物心理的词语的基础上,重温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好处。学生回忆了本组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交流各自的体会和感受,进而将这种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当中。同时,还学习了作者的描写方法,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了习作水平。

通过这样的专项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并结合一个个小片段进行写法分析,还适当引入课外内容进行拓展。学生在自主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这些方法的优点及基本的使用要点,进行了模仿写话。这不仅仅是一次单元内容的回顾,更多的是对某种学习方法的回顾和训练。这样的训练,能帮助学生巩固方法,提升能力。

四、读写训练,能力求发展

《课标》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为此,教师要有读写训练的意识,通过一个主题单元的练习,让学生在写作能力提升上有所收获。在单元复习课中,设计针对性的读写训练,也就显得可行且有必要了。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人与动物”单元复习课可设计这样一个板块:写一写我与喜欢的小动物之间发生的事。为了让学生真情写作,在单元学习开始之时,笔者就结合课堂教学布置了一个长作业。

在这样一个情境下,学生的交流非常活跃。整个过程中,他们会把学到的方法自然而然地运用到写作中去了。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正是《课标》中倡导的理念,它理应也是教师带领学生努力去达到的目标。教师应力求在整体教学的理念下,求知、求联、求发展,使单元复习课成为学生温故而知新、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一个阶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浙江省海宁市仰山小学 314400)等。

在这样一个情境下,学生的交流非常活跃。整个过程中,他们会把学到的方法自然而然地运用到写作中去了。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正是《课标》中倡导的理念,它理应也是教师带领学生努力去达到的目标。教师应力求在整体教学的理念下,求知、求联、求发展,使单元复习课成为学生温故而知新、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一个阶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浙江省海宁市仰山小学 314400)

上一篇:高中生不良体育锻炼习惯的矫正 下一篇:高中国际班学生英语词汇的拓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