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科学有效学生评教系统的构建

时间:2022-10-12 12:29:36

谈科学有效学生评教系统的构建

引言: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一项根本制度,它的建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监控。本文结合高等院校评教系统从评教指标、评价知识、评教氛围以及反馈渠道四个方面阐述了科学有效学生评教系统的构建。

学生评教即高等学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简称,是学生(评价教师教学的主体)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客体)课堂教学质量在事实判断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的活动。作为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方式,学生评教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中的必要环节,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一大特色,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学生评教的意义

1.1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参与评教,是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一种体现,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保障。学生评教制度的建立,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对教学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评教,学生个体意愿有了合理的表达渠道,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不但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活动,而且可能对学校的教学工作产生影响。

1.2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是授教的对象,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又是接受信息和学习知识的客体,参与了每门课程的教学全过程,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最真实、最全面。学生根据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情况、授课效果及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能直接表达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见解,较准确和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授课状况。教师从中可以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缺点、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完善教学行为,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1.3 有利于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管理部门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其核心是调动教、学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学生与任课教师接触时间长、了解全面,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感受最为深刻。学生的评价更能反映出真实的教学情况,更能衡量出学校的实际教学目标与既定目标之间的距离。

2.影响学生评教的因素

2.1 教师因素

研究表明,教师的授课风格与方式不同会对评价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差异会造成的结果是“福克斯教授效应”,即教师的表达对学生评教有压倒性影响[1]。韦尔和威廉斯评述了这方面的研究,证实讲课的丰富表情往往具有比内容更强的作用。一些美国专家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对课程有兴趣、有热情、善于组织教材、能激励学生的教师就是“好教师”[2]。

2.2 学生方面

国际教育评价中心(IEEA)研究表明:学生在评价“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技能”等方面有较高的效度,但是要评价诸如“教师的教学目标”、“授课内容的适合性和先进性”、“评分的宽严程度”等,则明显能力不足[3]。由于学院本身的特点,学生评教的主体类型广泛,有来自基层部队的士兵学生,有来自地方普通高中的青年学生,不同的受教育背景与不同的成长经历、成长环境特别是对军队的认识层次不同都会导致其对课程的评价结果造成影响。心理背景的差异也会影响评教质量。学生的参评动机、价值观念以及心理定势、晕轮效应等常常会影响学生评价过程,使评价结果产生误差[4]。

2.3 课程方面

不同课程的内容,不同的授课时间、地点均会对学生评教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大学物理课、军事地理课与装备维修与运用课的授课氛围会大不相同。前者只是理论知识占较大比重,抽象、晦涩,学生以前大多又没有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往往缺乏兴趣。而后一类课程内容相对鲜活易懂,具有军工背景,学生在思想上、期望值上都比单纯的理论课程要高,授课过程中互动性高,可操作性强,因而会在评价中具有优势。

3.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学生评教系统

3.1 制定合理的评教指标

首先,评教指标的制定应实现教学管理者与教师、学生的“三位一体”。三者共同研究制定学生评教指标,不仅能体现管理者的导向意图,又能让教师了解评价的意义和评价指标评分的依据,使教师在心理上接受评价指标,在行动上也能积极配合组织者开展评价工作。

其次,应将评教的指标分为主观和客观评价两类。客观评价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方法;主观评价包括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对老师的建议、期望等,采用这种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尽量采取划分等级而非量化打分的评价方式,这样可以避免了按具体成绩排名给老师造成的心理压力。在评估表的最后应附有文字说明,向学生说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教学实施情况,同时改进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是“科学严谨、认真负责”。

3.2 普及必要的评价知识

营造学生重视评教,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学生评教的认知程度,是顺利开展学生评教工作的保证。一方面,通过对评教的意义、目的的宣传,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教师形成主动接受学生评教的意识,注意倾听和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和意见,并参考评教结果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5]。

3.3 创造和谐的评教氛围

师生的沟通理解是提高师生对“学生评教”认同度的基础。高校可以在互联网上开拓出一片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平台,通过平台可以进行课程预习、测试练习、答疑解惑,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根据需要设置公开的或隐私的板块,进行实名或匿名登录,保护学生的隐私。

另外,学校可以安排专家组与在教学上需要帮助的教师进行沟通,提供相关的建议,与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提供有效的服务,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4 建立顺畅的反馈渠道

在时间安排方面,学校可以把学生评教的时间调整到学期中,这样的安排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任课老师的上课方式了解程度,而且可以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在方式采用方面则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课堂教学信息可以第一时间直接反馈给教师,共性问题可以间接反馈给教学督导组,通过专家组评教等方式对学生评教结果进行分析,并及时把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意见对自己教学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在改善教学效果的同时,学生也可以感受到学生评教带来的改变。

参考文献

[1]Kenneth R.Bain.Student Rating and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A White Paper,1996.

[2]王永林.学生评教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4.(12).

[3]雷敏.论提高高校学生评教质量的方法和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4.(11).

[4]吴刚.现代教育评价基础[M].学林出版社,1996.

[5]张艳丽.对高校学生评教的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06.(7).

(作者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训练部)

上一篇:浅谈MasterCAM软件的雕刻加工 下一篇:欠发达地区高校电子商务办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