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错误也美丽

时间:2022-10-12 12:12:23

也许因为我是教师的缘故,我的孩子很早就开始了阅读,当然一开始选择的是图文并茂的图书。渐渐地孩子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一些字,而且还常常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去认字。一天,孩子在大街的广告牌中看到“木”字,非常高兴地说:“妈妈,木头的‘木’字。”我马上大加表扬,可是孩子高昂着头,得意地告诉我:“妈妈我还知道目(木)中无人,木头中没有人,你说对吗?”这傻孩子,还自鸣得意呢。我正想笑,可是望着孩子渴望表扬的双眸,我忍住了,亲切地说:“你知道木头中没有人,不错!木头中不可能有人。但妈妈今天问你,你知道我们的眼睛中有人吗?请你看看妈妈的眼睛。”孩子高兴得大叫:“妈妈,我看到了,你的眼睛中有我的人影儿,我在妈妈的眼睛里。”我笑着说:“是呀!妈妈的眼睛里装着宝宝,宝宝的眼睛里装着妈妈,我们的眼睛里都有别人。”之后,我把头抬得很高,故作神气地说:“你们都不如我!”然后问:“这种人眼里有别人吗?”孩子会意地笑了,高兴地说:“妈妈我知道了,目中无人,原来说的是眼睛里没有别人,看不起别人,是眼睛的‘目’,不是木头的‘木’。”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孩子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主动展示他们的“探索成果”,但是由于孩子的认识有限,经常会犯一些“似懂非懂”的错误。一些家长有时会取笑、批评孩子:“怎么又弄错了!”长此以往,把孩子的探索热情扑灭了。其实,类似的错误恰恰显示了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它客观地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也为我们提供了随机教学的良好契机。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需要经历,真正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有效利用此类错误资源,巧妙地生成基于孩子错误的随机教学,将错误转化为问题探究情境,便能达到真理的彼岸。

一天,家里来了许多小朋友,有城里的孩子,有农村的孩子,都是儿子的好朋友。我教小朋友们念一首儿歌《四季》,“春天花儿俏,夏天蝉儿叫,秋天枫叶红,冬天雪花飘。”不一会儿,孩子们已经将儿歌读得朗朗上口了。我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儿子说:“我喜欢春天,春天花儿开了,很漂亮。”有孩子说:“我喜欢冬天,冬天雪花飘飘,大地一片雪白。”这时有个孩子一脸疑惑地问:“阿姨,夏天木柴怎么会叫呢?”显然他把“蝉”当成木柴的“柴”了。蝉是什么呢?我相信孩子中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谁知,远离自然的孩子却越走越远,一个城里孩子说:“蝉就是一条条的蚕宝宝,它们喜欢吃桑叶,我养过蚕宝宝,它们还会吐丝做茧子呢!”我始终坚信总会有孩子能解答这个问题。果然,一位来自农村的孩子兴致勃勃地说:“不对!蝉不是蚕宝宝,蝉也叫知了,夏天喜欢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它不是用嘴巴歌唱,而是用腹部振动唱歌,只要抓抓它的腹部它就会唱歌。”另一孩子也兴奋地补充。“蝉是害虫,专门吸树的汁水。”孩子们兴奋的神经被撩拨起来,“我爷爷是老中医,他告诉我,蝉蜕的壳叫‘蝉衣’,可以做中药,阿姨您的咽喉痛、声音哑,可以用它来治疗。”真没想到,孩子的知识那么丰富,超过我的想象。我不禁回想起儿时“蝉壳换糖”的情景,感慨万千地在孩子们面前“想当年”。孩子们如痴如醉地倾听,眼里充满着向往……

一个孩子错把“蝉”当成“柴”,另一个孩子错把“蝉”当成了“蚕”。家长故意沉默,迟迟不肯出手。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说得好:“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沉默是金”,家长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孩子的自尊心,把纠错权还给孩子,采用让孩子纠错、自主建构方式,孩子不但获得了知识、技能,生成能力、智慧,而且获得了成为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成功体验,也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让“错误”服务于孩子的发展。正是两个孩子的错误激发了其他孩子的表现欲,激活了孩子们积极主动的思考。孩子的思维激烈地碰撞,孩子自信地发出“不同的声音”:“蝉是知了”、“蝉是害虫”、“蝉用腹部发声”、“蝉壳可以治病”……孩子发现了自己的学习潜能,找回了自信与自尊,启动了学习的内驱力,甚至还让家长回想起童年趣事。

上一篇:和晶,实话实说育女经 下一篇:给孩子更多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