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情感 培养语感

时间:2022-10-11 11:55:29

体悟情感 培养语感

摘 要:语文的世界是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世界。尊重人情,挖掘人情,以情感人,让学生的心神顺着作者情感走进文章里,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学生有了真情实感,语言文字就会变成学生感受、领悟的“图像”资料,进一步有了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从而,语感也得到较高层次的培养。

关键词:情感;品味;培养;语感

著名学者童庆炳说:“语文的世界应该是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世界。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孩子们人文的、情感的世界的钥匙。”因此,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点。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认为,积极有效地让学生体悟作者情感不仅能引发学生去认真地观察思考、讨论明辨、拓展想象,而且,在体悟情感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还能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尽快内化形成运用知识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奶奶的白发》是一篇优美的文章,为了使低年级小朋友学习这篇课文时感兴趣,课前,我反复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了“范读”这一环节。为了把心灵的感受融入范读之中,使范读充满情感,我对着镜子练习表情,反复听自己朗读的录音,反复录音,反复修改,直到觉得自己朗读课文的语音标准富有感染力为止。导人课题后,我便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朗读:“一天,我指着奶奶的头发好奇地问:‘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融为一体。学生练读时,情感投入,劲头十足。

苏教版小语教材所选编的课文篇篇都是美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应该尊重人情,挖掘文情,“披文入情”,以情感人,使学生的心神沿着作者感情走入作品的情感之中,进而达到读者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是一篇很有哲理的文章。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表演的特点,借助教材,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一、朗读品味语言,体验语感

朗读是对学生语感培养的主要途径。教师范读,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语感。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教师的范读要抑扬顿挫,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节奏快慢、停顿、重音等,领略到语言文字的美,并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如《秋天》一课,文中有一段描写秋天的句子。我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碧蓝碧蓝的天空”“金黄金黄的田野”“火红火红的枫叶”,并配以柔和的音乐,接着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通过教师的范读,让学生体会语感。再让学生诵读,发展语感。同时,在读书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与联想,将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成为生动、可感的画面,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捕捉语感点,品读感悟语言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情感,反复品读语言文字,也是语感培养的有效途径。语感点是文章的精华,是文章中最能表情达意的词句段,它们是具有反复吟咏,具有积累和借鉴价值的佳词、佳句、佳段,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语感训练就要紧紧抓住语感点。如,《孔子游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泗水河畔桃红柳绿……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翠色怎么会流动呢?由于学生没有草原生活的经历,一时无法理解,教师三言两语也不容易讲清楚。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阅读,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逐步产生一幅画面:整个草原,翠绿的草连成一片,没有明显的界线,就像绿色的海洋。绿草在风的吹动下,微微摆动,给人以“欲流”的感觉。接着我引导学生进一步品味:无边无际的草原与天相接,浓郁的翠绿色,轻柔地、自然地、不间断地向远处延伸,一直伸到地平线,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草原,这就产生了“轻轻流入云际”的感觉。只有让学生认真品味、想象这种境界,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文字才能变成便于学生感受和领悟的“图像”资料,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更高层次的培养。

三、在具体的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境,即语言环境,是个别语言赖以生存的上下文和前后语的集合语言。它对语感起着直接作用。同时,语境还孕育着语感,尤其是那些话中有话、弦外有音的隐含性语言。倘若离开语境,那么,语感训练就成了纸上谈兵。

如,《清平乐·村居》一文中有这样的话:“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无赖”本是贬义词,常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但在文中作者却用来形容这对老夫妻的小儿子,是顽皮、机灵的意思,它形象地勾勒了一个顽皮、可爱的小孩子在溪边戏水、剥莲蓬的动人画面。在教学中,多进行这样的讲解与训练,学生就会养成根据语境理解词义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朱作仁教授曾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课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四、调动情感,感悟积淀语感

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情感不稳定,感悟文意不深刻。教师如若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初步学会感悟积淀语感,这也是一门艺术。教师需用爱学生的真挚感情去创设一种意境,让学生能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如我教苏教版小语一年级下册《雨点》一文时,把课文插图做成活动的投影片,投影给学生看,用录音机配上课文的录音,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使学生对学习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悟课文内容。低年级的小学生记忆力强,所学的课文篇幅短小,可让学生多读多背,进而品味、积淀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情感是语文的灵魂,语文教学只有充满情感才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要用自身的情感沟通学生的情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用字里行间都涌动着情感的暖流去感染学生,在情感的海洋里获得恰当的理解和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春茂.杨屹与情趣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5.

[2]叶锋.小学生语感培养的四种方法.课程教育研究,2012-27.

[3]吴礼飞.关于语感培养的研究.人民教育网,2010-12.

[4]吴忠豪.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小学语文专题行动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3.

(作者单位 江苏省铜山县徐庄镇小学中心校)

上一篇:高中生物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下一篇:简约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