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专职化管理在导管质量控制中应用效果评价

时间:2022-10-11 11:40:21

PICC专职化管理在导管质量控制中应用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PICC专职化管理的应用对导管质量控制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行PICC专职化管理模式,对照组行PICC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并发症情况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结果 观察组的堵管、静脉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14% vs 6.79%、1.83% vs 4.53%、0.52% vs 2.26%、2.62% vs 7.92%、3.66% vs 10.57%,P < 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6.60% vs 81.13%、96.60% vs 84.91%,P < 0.05)。 结论 PICC专职化管理能够优化导管质量控制结果,提高置管安全性,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PICC;专职化管理;导管质量控制;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9-0096-0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静脉输液工具,于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我国,由于其操作简便且安全快速,适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入血制品、化疗和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患者[1,2]。PICC可进行长时间留置,注入过程安全,对患者血管伤害较小,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PICC也存在较高的护理风险,需要护理人员谨慎操作,以免由于疏漏导致相关并发症,如局部血肿、渗血、静脉炎、感染等。在PICC操作中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堵管,据相关报道,堵管的发生率可高达20%~40%[3,4]。一旦发生堵管或相关并发症,会对患者造成巨大痛苦,增加患者家庭负担甚至危及生命[5,6]。为确保PICC操作规范,减少医患纠纷,我院2013年2月引入PICC专职化管理,对PICC操作和置管进行质量控制,取得较好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癌症患者647例,其中2012年6月~2013年2月间265例为对照组,男163例,女102例,年龄35~75岁,平均(51.49±12.85)岁,病情分布为消化道肿瘤(结肠癌、胃癌、直肠癌等)患者176例、乳腺癌患者56例、白血病患者33例;2013年2~8月间在我院治疗的382例癌症患者为观察组,男231例,女151例,年龄37~71岁,平均(49.23±12.48)岁,消化道肿瘤(结肠癌、胃癌、直肠癌等)患者253例,乳腺癌患者84例,白血病患者45例。患者均选择PICC置管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病情分布、学历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由我科室各病区受过培训的护士负责各自病区的PICC置管,由病区护士长定期对病房PICC置管情况进行巡视检查。

1.2.2 观察组 对PICC置管采取专职化管理模式,由2名资深的PICC置管操作(5年以上)护士进行轮值专职管理,制定PICC置管的标准化流程,对病区内PICC置管操作护士进行定期培训,并安排巡查值班人员对患者的置管情况进行随访。具体的管理还包括: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PICC置管知识的宣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PICC置管的方法、目的,免除患者的忧虑,让患者家属了解护理方法,并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让患者及家属可以协助护理人员减少不良护理方式,减少因此产生的护理纠纷。在化疗前,PICC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肘部血管的保护,在置管前进行患者知情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在静脉置管前1 d,PICC置管护理人员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血管,以肘部静脉首选,依次可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和头静脉。随后根据外测量定位法估算出需要的PICC导管长度,减少异位的发生,并在穿刺前进行热敷扩张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置管后,进行X线定位,确保PICC导管尖端位置正确。再次对患者及家属讲解置管后的注意事项,详细记录置管情况,以便于后期护理[4]。

为防止PICC并发症的发生,置管人员和护理人员都应当坚持无菌操作,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无菌环境重要性的讲解,对穿刺部位有感染预兆的患者,要及时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控制。患者在剧烈活动、咳嗽等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导管脱落,这些需要巡查的护理人员注意,将导管的留置刻度也纳入到患者资料中,在交班前后予以注意。同时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和活动,避免导管脱落等情况的发生。由PICC专职管理护士安排管道质量监控,每日早中晚三次巡查患者的置管情况,包括置管处皮肤是否有疼痛、红肿,是否发生堵管情况,并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PICC置管专职管理护理人员安排对PICC置管的具体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巡查记录,将患者的一般资料、置管原因、置管时间、管道型号等记在床头卡上,便于护理人员管理,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5]。此外,对带管住家的患者要进行电话随访,并且指导患者进行家庭护理方法的学习。

1.3 评价指标

在PICC置管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堵管、皮肤感染等进行统计。了解患者的置管操作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在患者拔管出院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度情况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等级资料。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PICC置管情况比较

根据PICC专职管理护理人员的巡查记录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情况,具体包括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和计划外拔管率。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PICC置管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分析常见的PICC相关并发症,包括堵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静脉炎、败血症等[6],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我院护理的满意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3.1 进行PICC专职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由于癌症患者病程长,需要反复进行静脉输液和定期化疗,使用PICC导管减少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是非常必要的[7,8]。因此对PICC导管进行专职化管理,减少置管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才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治疗。最后,由于院方设置了专职的PICC管理负责人,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强患者对院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2 PICC专职化管理控制并发症发生

在PICC导管置管成功后也会出现一些如堵管、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置管后发生回血和堵管,堵管分为血栓性导管堵塞和非血栓性导管堵塞,发生堵管的主要原因有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冲管封管不规范、血液反流后未及时重新封管等。因此患者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以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高凝状况[9,10],对PICC置管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监管,使用规范正确的冲管封管方法,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护理方法指导等,都可以有效降低堵管的发生率。相关感染亦是常见的并发症,PICC置管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遵循严格的无菌规程,加强对预防感染重要性的重视;为了防止由于经验不足、导管选择不当、封管技术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的静脉炎、穿刺部位出血,应定时组织操作PICC直观的护理人员参与培训,增强专业技能。

3.3 PICC专职化管理的优势

相较常规护理,PICC专职化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集中、专门的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PICC置管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穿刺技能的熟练度;此外,也加强了患者及家属对PICC置管知识和相关护理知识的了解,协助院方做到积极配合,减少护患纠纷。PICC专职化管理建立起专门的管理网络,让责任感渗透到科室的每个护理人员身上,提升了导管质量控制力。PICC专职化管理从术前、术中、术后各个时间段对PICC置管进行管理监察,确保操作流程规范,操作人员操作正确,比常规护理能更好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本文结果显示,PICC专职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手术操作时间,降低计划外拔管发生率,且PICC专职化管理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院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在PICC置管和管道质量控制中,应用专职化管理可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增加护患沟通,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因此PICC专职化管理值得在管道质量控制中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Brewer C. Reducing 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when inserting PICCs[J]. Br J Nurs,2012,21(14):S12,S14,S16-S17.

[2] Sharpe E,Pettit J,Ellsbury DL. A national survey of neonatal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practices[J]. Adv Neonatal Care,2013,13(1):55-74.

[3] Xing L,Adhikari VP,Liu H,et al.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PICC-related 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J]. Asia Pac J Clin Oncol,2012,8(3):e12-e16.

[4] 李爱萍,申屠英琴,江南,等.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管护理新进展[J]. 护理与康复,2011,10(12):1042-1044.

[5] 施巧完.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理与康复,2010,9(1):40-41.

[6] 张丽.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J]. 全科护理,2012,10(2):126-127.

[7] 朱袁青.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病人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进展[J]. 全科护理,2012,10(8):750-752.

[8] 余春华,李俊英,符琰,等. PICC专职化管理在导管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5):412-414.

[9] 朱亚,葛学娣,黄莹. 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质量控制中的职责及作用[J]. 护理与康复,2010,9(9):802-803.

[10] 陈桂英,王惠琴,赵锐祎.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11, 46(10):1037-1039.

(收稿日期:2013-10-28)

上一篇:盐酸丁卡因胶浆在全麻患者导尿中的临床疗效研... 下一篇: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在晚期肝癌患者优质护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