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百白破疫苗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时间:2022-10-11 10:21:53

接种百白破疫苗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小儿免疫接种疫苗的认识更加全面。在进行百日破疫苗接种时对儿童百日咳、破伤风以及白喉产生的疗效的基础上,发现疫苗不良反应率高。因此,对小儿免疫接种百日破疫苗发生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对辖区儿童进行计划免疫的实施,对百日咳、破伤风、白喉等疾病进行免疫和控制,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1日~2014年2月1日,共接种百白破疫苗1890人次,对已经接种过疫苗的儿童采取了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的护理,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儿童有12例,发生率为2.0%。现将护理体会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2月1日~2014年2月1日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儿童,一共接种1890人次,接种儿童无发热等不适,选取年龄为3个月~2岁有接种适应症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疫苗接种后发生全身反应的儿童有7例,其中反应程度轻(37.6℃≤腋温≤37.7℃)3例,反应程度重的 (37.7℃≤腋温≤38.8℃)2例; 发生局部不良反应5例,其中轻反应(0.6≤局部红肿直径≤2.6cm)5例,全部为正常反应,给予正确护理措施,及时进行处理,不良反应均好转,未遗留任何并发症。

1.2方法 接种前对接种儿童的健康情况如:有无感冒、发热、过敏史等进行了解。上次接种后是否发生不适。疫苗接种后嘱其家属在接种点进行30min的观察后为发生不是再回家,嘱家长回家后多注意对儿童进行观察,观察内容包括:①局部反应:接种后局部是否发生红肿、发痒、疼痛、硬结等。②全身反应:接种后儿童哭闹、烦躁、寒战、发热、疲倦、头痛、恶心、皮疹、呕吐及周身不适等症状。③变态反应:过敏性紫癜、荨麻疹以及过敏性休克等。如果发生不适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并详细填写接种不良反应监测调查表,及时向市疾控上报。

1.3神经系统异常反应

1.3.1神经炎 多发生于接种后的5~7d或2w左右,甚至更长时间,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麻痹等症状,常出现面神经麻木,嘴角歪斜。

1.3.2.脑病 多数儿童接种后的3d内发生,伴痉挛、抽搐、昏睡、异常嚎叫或惊厥等症状,大部分可恢复,个别患儿可留下永久性的损伤,如肢体肌肉萎缩、麻痹、精神反应迟钝、癫痫样发作等。

1.3.3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多在接种后的1~4w内发生,平均10d左右。主要表现为突然性四肢酸痛、手脚发麻,并伴烦躁不安、发热、呕吐、嗜睡、抽搐等症状,过后发生反射改变、脑神经麻痹、偏瘫,若脊髓受损,肢体会发生瘫痪,部分患儿伴神志昏迷等症状。大部分患儿病情发展快,急性期后有所缓解,少数患儿会留下后遗症。

发生神经系统异常反应的患者,一般使用50%的葡萄糖溶液40ml经静脉注射,2次/d,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80~200mg静滴;脑炎患儿,使用甘露醇等行脱水治疗,并给予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辅酶a等促进细胞代谢的药物,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和b2等。

2护理体会

2.1 疫苗接种前的宣传 为让儿童家长了解传染病后遗症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危害,争取其主动配合计划免疫人员的接种工作、了解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和护理要求。儿童疫苗接种后,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不可进行剧烈运动或让身体过于疲劳,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发烧或发生其他疾病。

2.2 一般反应 在疫苗接种后,部分儿童接种部位在24h内会发生红肿伴疼痛、微热,体温低于38℃,极少数会发生接种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让患儿多饮水,促进体内代谢产物排泄,降低体温,一般情况无需特殊治疗。若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疼痛,硬结明显且直径>5cm,一般发生在接种后7d内,体温低于38℃,用清洁的毛巾进行接种部位的湿热敷,将毛巾或纱布叠成方块,浸在约65℃的温热水中,稍微拧干后进行硬结部位的湿敷,5min更替1次,1次维持30min左右, 1~2次/d,同时进行按摩,效果更好。若患儿高热不退或发生其它异常反应,应及时送医,进行治疗,但不可给予抗生素治疗。接种后24 h内严禁给儿童洗澡,若要洗澡,应注意动作轻柔,衣服轻穿轻脱,注意对接种部位的保护,以防擦破、擦伤或发生继发性感染。

3讨论

3.1 严格核对 对儿童姓名、年龄、健康状况进行仔细核对。检查疫苗的名称、标签、批号、生产单位以及有效期,检查安瓿有无裂痕,药物是否有凝块、变色、发霉、冻结、异物等,若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现象均不能使用。百白破疫苗应存放在避光的2~8℃的环境内,查看并记录冰箱内的温度以及运转情况2次/d,温度会影响疫苗的效价。疫苗存放时要按照有效期的先后顺序进行存放。同一批号的疫苗要遵循"先入库、先出库"的保存原则。

3.2 选择疫苗 优先选择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进行接种,其副作用要小于吸附疫苗。选择好疫苗后要充分摇匀,若疫苗中的吸附剂未充分摇匀或者是在皮下过浅接种,轻则导致接种局部发生硬结,重可造成无菌性化脓。需要注意的是,若摇匀时有沉淀物,该疫苗则不能够使用。

3.3 选择接种的部位 不同部位注射的深浅程度都是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在接种前须选择好注射部位,一般选择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进行注射,用75%酒精棉签进行皮肤消毒待干,垂直进针,进针深浅度不小于针头长度的2/3或3/4。瘦小的儿童需用左手钳捏起肌肉后再行注射。注射完成后用干棉签按压片刻即可。多次注射时,要注意进行注射部位左、右臂交替的深部肌注,避免局部出现硬结而影响吸收效果。

3.4接种后积液和硬结的处理 接种部位若发生硬结或是积液,如触摸接种部位的局部皮肤有波动感,表皮未破溃,可进行湿热敷、理疗,早期无细菌感染,禁止切开排液,避免发生细菌感染或是瘘管的形成,如有必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用灭菌注射器进行不定期抽液,也可用鱼石脂软膏行外敷治疗;接种部位发生脓肿,表皮已破溃,可进行切开引流、扩创治疗,应注意创面的保护,配合使用抗生素治疗等。

3.5 接种后卫生宣教 疫苗接种后要告诉儿童家长或者是监护人接种后应注意的事项和对不良反应的观察。儿童在接种后需在现场观察30min。若发生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嘱患儿家属回家后注意患儿的休息,让其多喝水,尤其是是百白破加强免疫的儿童,让家长或者是监护人不要让儿童在接种的当天参加剧烈的活动或者是游戏,防止大量出汗引起接种部位皮肤感染,尽量避免儿童触摸或者抓接种部位,保持接种部位清洁。有发热或其他不适反应的儿童暂时不进行接种。接种后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反应患儿不可进行第2针注射。

百白破疫苗的接种,只要方法正确,技术好,具有高度责任心,可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做好接种疫苗的护理工作是很重要的。

3.6接种百白破疫苗需要注意的事项 虽然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引起以上各种副作用,但它毕竟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为减少或防止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人们在接种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严格掌握禁忌症。②一旦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如虚脱、休克、持续尖叫、高热、惊厥、严重的意识改变、全身或局部神经症状、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或溶血性贫血等,应立即就医。③4w内不能在同臂接种卡介苗,以防止卡介苗经淋巴转移到注射部位而增殖,形成脓疡、硬结。④乙脑及小儿麻痹症流行期间不宜接种。

参考文献:

[1]林文璇,李容汉.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反应分析及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杂志,2007.24.

[2]李映兰.护理心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编辑/王海静

上一篇: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体会 下一篇:健康教育在手术前后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