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的适应性分析

时间:2022-10-11 10:17:15

宁波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的适应性分析

摘 要 调查发现,宁波市高职院校基本形成了与宁波重点发展产业相对应的专业布局,各级重点和特色专业建设取得新进展,行业性高职院校专业特色鲜明,但同时也存在专业设置与宁波重点产业发展不相适应、部分热门专业设置重复率高、专业内涵建设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建议宁波市成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指导委员会,增设产业发展的亟需专业,建立专业评估制度和专业设置预警退出机制。

关键词 宁波;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区域产业;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9-0018-04

一、宁波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

目前,宁波市6所高职院校的专业涉及14个专业大类、37个二级专业类和113种专业,专业布点数169个,其中,服务类(三产)专业布点数为113个,制造类(二产)专业布点数为53个。2012年,招生人数共计16676人,平均每所学校招生数约为2779人,2010年与2011年毕业生本地就业数为1112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3%。根据调研数据统计分析,宁波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呈现以下特征。

(一)初步形成与宁波重点发展产业相对应的专业布局

调查显示,宁波市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以财经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制造大类、医药卫生大类为主。财经、电子信息和制造三大类专业布点数达76个,其中,财经大类36个,电子信息大类21个,制造大类19个,其他11大类93个,分别占专业布点数的21.3%、12.4%、11.2%和55%;2012年,招生数占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财经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制造大类,分别占招生数的24.6%、15.1%、9.8%;在138个专业中,招生人数在300人以上的专业有14个,占总招生人数的40.2%,如护理专业1026人、应用英语专业677人。

从宁波市专业与产业发展角度看,财经、电子信息、制造、医药卫生四大类专业在专业布点与招生的数量与规模上符合宁波市产业发展需求,如财经大类中的物流管理、电子信息大类中的应用电子技术、制造大类中的数控技术、医药卫生大类中的护理等专业都符合宁波市现代产业发展特色。根据宁波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重点培育发展10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与服务业10大重点行业,对照2012年招生数在300人以上的专业显示,与国际贸易、金融保险、模具设计与制造、纺织服装等14个优势产业集群与重点行业密切对应的专业有14个,如机电一体化、物流管理、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等。这表明大规模发展的专业基本符合宁波市“十二五”规划重点产业的发展需求,具体见表1。

(二)国家、省、市重点和特色专业建设取得新进展

宁波市高职院校目前共有各级各类重点专业99个,其中,国家重点专业21个,省级重点专业43个,市级重点专业35个,涉及制造、财经、医药卫生、电子信息、土建、生化与药品、轻纺食品、旅游、文化教育、艺术设计、农林等11个专业大类。其中,工业设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物流管理、国际商务、口腔医学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9个部级重点专业相对应的行业/产业为制造业、物流外贸、医药、建筑业、石油化工、模具、电子信息与IT等产业,充分体现了宁波市产业发展的特色。2011年,重点专业平均就业率达99.9%,体现了国家重点专业的办学质量及特色符合宁波市产业发展的需求。除21个部级重点专业外,其余78个省(市)级重点专业从产业类型上看,属于二产的有29个,三产的有47个。从专业大类及二级专业类来看,基本涵盖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服装设计、经济贸易等宁波市现代生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三)行业性高职院校专业特色日益鲜明

宁波市3所行业性高职院校紧贴行业设置专业,专业特色日益鲜明,充分体现了医药、卫生和纺织行业的办学和专业教学优势。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32个专业中,有24个专业属于医药卫生大类或生化药品专业大类。另外8个专业,如公共事业大类的家政服务、财经大类的国际贸易实务(医药方向)和经济信息管理(医药方向)、制造大类的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也显示出鲜明的行业特色。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设置的34个专业中,53%为纺织服装类专业。

二、宁波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间的不适应性

(一)专业设置与三次产业发展不相适应

2011年,宁波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2%、55.5%和40.3%。6所高职院校一、二、三产业的专业布点数比例分别为1.8%、31.4%和66.8%。2012年,与一、二、三产业相对应的专业招生比例分别为1.5%、30.8%和68.7%,见表2。2010年和2011年毕业生在宁波的就业数与一、二、三产业相对应的比例分别为0.4%、31.7%和67.9%。从三次产业与专业布点比例、2012年招生规模以及2010年、2011年毕业生在宁波的就业数分析,一产类专业与产业比重基本一致,二产和三产类专业与产业比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二产类专业的布点数、招生规模、毕业生在宁波的就业数与产业比重的差距分别达24.1%、24.7%和23.8%;三产类专业的布点数、招生规模、毕业生在宁波的就业数则分别超出产业比重的26.5%、28.4%、27.6%。尽管几组数据不能科学表明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但大致反映出高职专业与产业间还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

(二)专业设置与宁波市“十二五”部分重点产业的对接度不高

宁波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宁波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五大重点临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相适应,近50%以上的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没有对应的专业,如钢铁、汽车、造纸、新材料、新能源、海洋高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见表3。造船、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装备等产业虽有相对应的专业,但专业布点数少,对应度不高。这表明专业设置还不能有效满足宁波产业发展的需求。

(三)部分热门专业和投入成本较低的专业设置重复率高

宁波市高职院校专业存在较为明显的重复设置现象,如应用英语、会计等17个专业分别有3个及以上的专业布点数,其中,应用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市场营销、应用电子技术、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等8个专业的布点数均为4个,且招生人数占总招生人数的19.5%。在各院校主干发展专业中也存在重复现象,如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等18个主干专业均有2个布点以上,其中,市场营销专业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有4个布点。专业重复设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宁波市产业发展的需要,但也反映了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缺乏特色,盲目开设投入成本较低的“热门”专业。

三、提升宁波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适应性的对策

(一)成立专业设置指导委员会,加强专业设置的宏观指导

成立由市教育局和相关部门、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共同参与的专业设置指导委员会,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进行宏观指导。专业设置指导委员会根据各高职院校提出的主干专业、辅助专业及发展的主要专业方向,提出指导性意见,引导各院校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群,避免专业设置同质化,形成优势互补的专业建设局面,进一步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各院校新设专业原则上须经专业设置指导委员会论证后再行上报,对未经认定设置的专业,将不予重点扶持。

(二)加快设置产业发展的亟需专业,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根据《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围绕五大重点临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高职院校要加快增设石化、钢铁、新能源、新装备等产业发展亟需的炼油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船舶工程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微电子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应用技术、港口业务管理、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技术、海洋生物医药技术、生物制药、文化创意等专业。

(三)建立专业评估制度,保障专业设置科学规范

建立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专业评估制度。成立第三方评估机构—专业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评估。制订宁波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评估标准,将专业生师比、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等作为专业评估的重要指标,每五年开展一次专业评估工作。建立专业评估绩效奖励机制,对评估成绩优异的专业给予重点奖励。同时,各高职院校要加强专业建设的自我评估工作,形成自查、自检的专业建设机制,通过评估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提高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对接度,保障专业建设水平。

(四)建立专业设置预警退出机制,适应产业发展需要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指导,建立专业设置预警机制,通过采集专业信息,确定预警指标,制定预防、调整和退出对策。对于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招生规模过大的专业,适当缩减招生数;积极开设产业发展急需的新专业;对于区域经济支撑能力弱、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及时进行预警,提出限期整改措施,整改不力,则取消专业的招生数。

(2012年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宁波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适应性研究》,编号:NZ12064,主持人:张菊霞)

参考文献:

[1]宁波市人民政府.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Z].2011-12-15.

[2]赵佳佳,童秀英.关于重庆市高职高专专业结构的调查研究[J].职教论坛,2010(33):85-88.

[3]易善安,屈大磊.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以常州市6所高职院校为例[J].职教通讯,2012(15):33-37.

Analysis on Adaptability of Specialty Sett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and Regional Industries in Ningbo

ZHANG Ju-xia, REN Jun-qing

(Ningb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ingbo Zhejiang 315800, China)

Abstract It is found through survey,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n Ningbo city has basically formed a specialty layout adapting to the city key industri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and characteristic specialties at all levels has made new progress and the industry-base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have distinct specialty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specialty setting is inadaptable to key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Ningbo, the repetition rate of parts of hot specialties setting is high, and the level of specialty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is not high, etc. In light of this, it is suggested that Ningbo city should establish the specialty setting steering committee for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set up the specialty imperative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 the specialty assessment system and the early-warning and exit mechanism for specialty setting.

Key words Ningbo;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specialty setting; regional industry; adaptability

上一篇:基于岗位能力的数据库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下一篇:高职文科专业发展的困境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