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六弟.述学诗习字之法

时间:2022-07-03 12:10:23

温甫六弟左右:五月廿九、六月初一、连接弟三月初一、四月廿五、五月初一,三次所发之信,并四书文二篇,笔力实实可爱!信中有云:“于兄弟则直达其隐,父子祖孙间,不得不曲致其情。”此数语有大道理。余之行事,每自以为至诚可质天地,何妨直情径行。昨接四弟信,始知家人天亲之地,亦有时须委曲以行之者,吾过矣!吾过矣!

香海为人最好,吾虽未与久居,而相知颇深,尔以兄事之可也。丁秩臣、王衡臣两君,吾皆未见,大约可为尔之师,或师之,或友之,在弟自为审择。若果威仪可则,淳实宏通,师之可也。若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

弟三月之信,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后信言已向陈季牧借《史记》,此不可不看之书。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余从前教诸弟,常限以功课,近觉限人以课程,往往强人以所难,苟其不愿,虽日日遵照限程,亦复无益。故近来教弟,但有一“专”字耳。专字之外,又有数语教弟,兹待将冷金笺写出,弟可贴之座右,时时省览,并抄一付,寄家中三弟。

香海言时文须学《东莱博议》,甚是。弟先须用笔圈点一遍,然后自选几篇读熟,即不读亦可。无论何书,总须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此书之大局精处,茫然不知也。学诗从《中州集》入亦好,然吾意读总集,不如读专集。此事人人意见各殊,嗜好不同。吾之嗜好,于五古则喜读《文选》,于七古则喜读《昌黎集》,于五律则喜读《杜集》,七律亦最喜杜诗,而苦不能步趋,故兼读《元遗山集》。

吾作诗最短于七律,他体皆有心得。惜京都无人可与畅语者。弟要学诗,先须看一家集,不要东翻西阅,先须学一体,不可各体同学,盖明一体,则皆明也。凌笛舟最善为诗律,若在省,弟可就之求教。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陈季牧最喜谈字,且深思善悟。吾见其寄岱云信,实能知写字之法,可爱可畏!弟可以从切磋,此等好学之友,愈多愈好。

(选自《曾国藩家书》)

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每自以为至诚可质天地,何妨直情径行(每次)

B.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傲慢、无礼)

C.若果威仪可则,淳实宏通,师之可也(效法)

D.吾作诗最短于七律,他体皆有心得(不喜欢)

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近来觉限人以课程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B.①睹京都无人可与畅语者②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C.①于五古则喜读《文选》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①若果威仪可则,淳实宏通,师之可也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曾国藩“读书”观点的一项是()

①并四书文二首,笔力实实可爱②故近来教弟,但有一“专”字耳

③若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④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

⑤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⑥然吾意读总集,不如读专集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香海、丁秩臣、王衡臣都是优秀的人才,叫弟弟要拜他们为师,不要对他们等闲视之。如果怠慢亵渎了人家,那便不能受到益处。

B.作者认为《史记》是一本不可不熟读的书。读《史记》时,其他书就暂时不要读了。

C.作者对自己过去教育弟弟的方式进行了反省,认为强人所难的教育方式,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D.虽然作者喜欢杜甫的七律诗,但自己却不擅长七律诗的写作,其他体裁却还自认有心得。因此对弟弟要学诗,他提议专攻一种体裁,学好某一体裁,其他的就都明白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约可为尔之师,或师之,或友之,在尔自为审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凌笛舟最善为律诗,若在省,弟可就之求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第三节 议论性文言文 下一篇:上梅直讲[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