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差生,但我渴望认可和成功

时间:2022-10-11 09:45:01

我是差生,但我渴望认可和成功

按语:《差生》(原文照录,没做修改)是班上一位后进生写的一篇自由作文,作文分析了自己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表达了想成为一名好生的愿望,值得我们思考,更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差生(小周)

对老师来说,我是一个差生。在好生眼里,我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差生。对,我现在是一个差生,学习不好,考试就抄,但我相信,差生也有成功的一天。

【评语】:作文开篇为自己的身份定义:“我是一名差生”(这身份是老师给的,是所谓的好生给的,是差生被承认的)。指出了差生的行为表现:“学习不好(注意,老师眼里的差生大多是学习不好,并且武断地认为,学习不好,品行也就不好),考试就抄。”但差生也有自己的愿望:“差生也有成功的一天。”我们千万别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所谓差生一棍子打死。

差生,多么否定的语气。那些学是很差,上课不遵守纪律,或者总喜欢说恶语的这一群学生被列为差生的行列。在团队中,一般的差生都是会被瞧不起的,被忽视的,但也有小部分不是。我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差生,成绩烂到不行,上课还有打瞌睡的坏习惯。可是我并不觉得我没有成功的可能。其实,我也努力过,只是缺少了一种自觉性。我虽然学习方面不好,但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并不是差生就是到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地步。其实,我们也是有上进心的,多给点鼓励,多给点安慰,或许我们这些差生就会心满意足的,就会有着强烈的上进心。

【评语】:“差生,多么否定的语气”,“多么”一词写出了世俗眼光对差生的否定,语气无奈而含有伤感、不满。接着概括什么样的学生在老师的眼里是差生:学习差、品行差。差生在老师心中的地位:“被瞧不起”“被忽视”。分析自己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上课打瞌睡,学习缺少自学性。但自己并没有差到“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无可救药的地步。渴望老师们善待差生:只需要“多给点鼓励,多给点安慰,或许我们这些差生就会心满意足的,就会有着强烈的上进心。”请让我们记住差生的这份愿望:鼓励、安慰。

曾经,我也是个好生,人人喜欢的好生,自从生活圈子越来越大,才发现比我优秀的人更多,我在芸芸众生中只是一粒不起眼的沙子。我越来越自卑,最后导致成了一个差生,开始自甘堕落,没有一点点自信。开始把时间都花在玩上面。其实,我们也有自责过。我们差生也有着自己的梦想的。只是每每都会力不从心。差生也有变成好生的可能,只是往往都缺少了些关注,缺少了些好生们才会有的东西。“加油,我相信你一定能行!”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多一点这种话语,或许我们会更有勇气。可是这样的话语,又有多少?很多人都会有这种心理:他已经没救了,懒得理。或许这种心理是正常的,可是有的伤害我们差生的心呢?这样只会使我们更加自卑!

【评语】:本段回顾曾经的自己:也是一名好生,“人人喜欢的好生”。是成长过程中面对更为优秀者后内心所产生的深深自卑“导致成了一个差生”。这给了我们一个思考,我们是否关注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我们是否关注了孩子在行为上的一些细节?“加油,我相信你一定能行!”老师的赏识与鼓励永远是孩子成长的动力,而如今在我们的教育圈子内却有人对赏识教育持怀疑态度。赏识虽然说不是万能的,但教育没有了赏识学生脸上也就没有了开放在花朵,学生心里也就没有了灿烂的阳光。老师的赏识是给孩子在学习或生活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放弃的时候最有力的最有效的支撑。“这孩子没救了。”“上帝也救不了你。”“你这一生毁了。”……有时,我们说出的这一句句绝对否定的话恰恰给正处在下行路上的孩子重重的一下,把孩子推向了抬不起头的差生的行列。

然而更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我们自己身上,比如,我们没有自控能力,在学习方面太过于懒惰,不会对自己负责……这些都是使我们成为差生的导火线。如果说做好了这几点,我们也有可能是高高在上的好生,只要我们有恒心,有这个觉心(决心),我们一定可以做到的。

【评语】:本段继续分析自己成为一名差生的原因,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当学生“没有自控能力”的时候,当学生“对于学习方面太过于懒惰”的时候,当学生“不会对自己负责”的时候……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在用心、用真、用情、用爱在给他们以必要的指导?如果我们能及时地扶他们一把,他们的人生就完全有可能回到正常的成长轨道上来。

我是一个差生,但我有尊严,也有恒心,在被看不起,被讽刺的生活中,我也有爆发的时刻,我也有强力超越自己。我更有能力充满自信。我要用实际去证明,差生也会走向成功,也有可能成为好生。

【评语】:本段表达了作者作为差生更为强烈的渴望成功的愿望。我们不能低估差生的潜力,我们更不能低估差生的未来,他们不仅有成为好生的可能,更有可能是今后社会发展进程中某个领域的中坚力量。

自信、努力、实践,是我们差生走向好生的第一步。我们一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评语】:“自信、努力、实践,是我们差生走向好生的第一步”,能认识到这一点的差生虽然不多,但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中的一部分那渴望成功的双眸。

【结束语】:“差生”,是社会、老师给他们贴上的标签,是差生被动接受的。面对“差生”,我们如何做,是放弃,还是面对?这个选择问题其实是不用选择的。两种可能都有,大部分老师可能会选择放弃,因为“差生”影响着他们的工作业绩,影响着他们的工资口袋,影响着他们的升迁前程。也有一部分老师会勇敢地选择面对,并且是主动地面对,李镇西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用“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他用“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他用“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书写着一个个与差生相处的感人故事,创造着一个个感人的转化差生的传奇。用心、用真、用情、用爱去关注“差生”,自信的笑脸就会打在他们的脸上,成功的喜悦就镌刻在他们的眉头。

关注差生,其实,也就是关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

感谢小周同学,让我思考了许多,让我反思了许多。

(作者单位:湖南郴州菁华园学校)

上一篇:培养孩子的高尚情感是育人之本 下一篇:让学生的声音在校园内亮堂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