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化学高考复习中教与学的思考

时间:2022-10-11 09:19:19

针对化学高考复习中教与学的思考

[摘要]根据国家考试中心化学科命题委员会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提出的要求,本人主要把知识横向和纵向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的贮存、正确复述、再现和辨认。其方向是注重考查学科能力与品质培养;以适应高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

[关键词]化学总复习;参与化原则;学案设计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高三复习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总结出一种方法后,学生随着套用,教师再讲,这种模式(讲-练-讲)使学生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检索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练习中,采用的是“题海战术”,训练的目的是应付考试。其存在的问题是:

①教与学相脱节:只有教师的“教案”,无学生的“学案”;只写教师要讲的,少写学生要练的,上课抄题或投影,一是浪费学生的时间,二是不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

②题海战术:所选习题量大、难度高,课上教师只讲题,课后学生再做题,未能充分发挥例题的总结知识,形成解题技能,开发学生能力的功能。

③教学活动:教师不是当好“导演”而是充当“演员”,学生则当“听长”,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无思独立考活动,没有生动的竞争学习和快乐的协作学习。

④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一味地讲,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至于学生掌握如何心中无数,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粉笔+黑板,未能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投影、电脑和直观教具的教学功能,课堂容量小,教学节奏慢,效率低下。

针对这些问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存在着对传统复习方式中好的因素的积累和不利因素的改进,使学生能适应现行高考命题中综合能力及应用能力的提高。尤其对与长年奋战在高三第一线的教师,提高自身的反思及复习方式的研究尤为重要。在复习过程中应从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划分专题

化学总复习的知识点多且分散,如按课本顺序复习,学生做题往往是“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因此,要充分发挥“考纲”要求的主线作用《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理所当然地应当使“考纲”成为教师组织学生复习的主线。由于“考试说明”仅是很简要的目录式提纲,为使学生对高考要求的领会明确具体,我们在开始系统复习之前,就把“考试说明”各个项目化解、组编成五个专题,每个专题又划分成若干单元,形成了《中学化学复习知识体系表解》发给学生。这份“表解”实际上成了教师进行复习教学的提纲;复习进行到哪里,学生就阅读到哪里,从中一目了然地明确哪些知识点是必考内容,哪些是考点,各考查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使学生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头脑里有“考纲”这根“弦”,发挥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主线作用。

2 避免题海,精选习题,突出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选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点、难点、疑点、常考点和生长点的知识进行专题编排和设计。比如:高考题是高考要求的具体体现,。化学高考中常考的知识点约30个,其中不少于15个在历年高考中的重显率为100%。它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围、重点,又展示了题型、特点,成了复习教学的“无形指挥棒”。纵观近年来全国的化学高考题一直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所以,让学生以它们为范例,把握来年高考的尺度。

首先,把近五年高考题收集起来,按中学化学知识的“六大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又细分“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三部分)、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组编成八组“高考题专题汇编”,印制出来,复习进行到哪个专题就将与之相关的“高考题汇编”同步发给学生,进行配套训练。

其次,我们经常选用历届化学高考题中的典型题目作为课堂复习教学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经常将复习化学基本知识与解答高考题挂起勾来,真正做到复习“双基”着眼高考要求。尤其是近几年全国化学高考题采用了若干知识迁移能力的考题,所考的知识有的是教学大纲和教材未涉及的内容,学生只能在考试过程中通过阅读题目的文字,例如高考题中有关多种有机化合物结构式、分子式和同分异构体的推理,就是这类颇具难度的题目。我们在复习中,结合有关知识点,以这样的高考题作例,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读懂题意,如何分析解题的关节点,教给学生处理这类“搭桥题”的方法。

再次,我们还认真地比较、分析各届(2003年以来)高考化学题,发现有十几个知识点是反复考查的,如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推算,元素或物质氧化、还原能力大小比较;酸碱溶液混和后pH值的计算,离子方程式对错的判断,“三池”(电解、电镀、原电池)电极产物或电解质溶液pH值升降的判断,盐溶液里离子浓度或pH值大小的比较,重要烃及其衍生物的鉴别试剂的选择,氧化一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等等。其中有的项目甚至是年年考,而且题型十分相似。

对于这些重复出现的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我们不仅反复提醒学生注意落实,而且通过作业、专题测试、综合训练从不同角度重复再现,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做到精讲精练。

3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案的设计

根据教学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制定学案,目的使学生明确本专题复习的重点和方向。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将每个专题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图解式、图表式、问题式方案,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知识,在知识问题设计时要做到基础、全面、系统;同时将这些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辩析等方式,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拓展生长点。目的是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参与化原则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学案激发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能力,提高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成功,内化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还课堂给学生。

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导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课后反馈原则

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一是要求学生练习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二是完成跟踪练习并于当天上交。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细致审阅,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则由个别辅导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下一课集体讲解,真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收到实效。

4 考后总结

完成一届高考任务后的老师要注重及时进行考后的总结,反思,反馈,为新的高三积累经验,方法如下:

①自查法:辅导教师要深入分析自己辅导过程中的得与失,形成经验,完善自己。

②议论法:通过同行、同头课教师的认真评议,取长补短,达成共识。

③调查法:通过个别谈话、家访、调查会等形式获取学生考后的真实信息,形成反馈。

④借鉴法:通过阅读杂志、报刊,全方位地了解专家对考试的权威评价,提高自己

总之,跳出“题海”,变换有限量的习题的能力层次,最大限度发挥老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发展学生的多极思维,以适应年趋提高的高考中能力测试的要求,为高等学校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便是我们高考复习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上一篇:在生物学教学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 下一篇:浅淡加强高中生人生激励教育的哲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