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条》背后的屈辱外交

时间:2022-10-11 08:53:22

(正文)1914年9月2日,正值欧洲战场上狼烟四起之时,日军突然借口对德宣战,在山东半岛龙口登陆并向德国租借地青岛发动进攻。德国驻军很快投降,但日本并没有就此收手,其以胶济铁路系德国产业为名,随即占领了整个胶济铁路并将德国及中国雇员全部赶走。不仅如此,日本在占领青岛后,随后又将胶济铁路沿线的矿山、企业及海关加以全面占领,事实上是继承了德国在华的一切侵略权益。

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在谒见袁世凯的时候,突然抛出日本政府的对华要求,共计5号21条,这就是历史上骇人听闻的《二十一条》。

日本此时提出《二十一条》是有备而来的,因为它之前便已料定中国缺乏反抗能力,从一开始便警告袁世凯这是秘密条约,必须从速商定,不得外泄。倘若中国不答应,日本就要海陆并进,大举进攻,而当时的列强都没有能力前来干涉,美国虽然尚未介入欧战,但也不愿独力阻止日本的侵略计划。对此,日本是早有战略预估,因而也就肆无忌惮了。

《二十一条》是袁世凯从政以来最严重的外交危机。袁世凯采取的第一个措施便是利用各种渠道摸清日方的底牌,以在谈判中争取主动。为配合摸底活动,袁世凯在谈判中故意采取了拖延战术,他首先将在外交交涉中不甚在行的孙宝琦换下,随即再度启用了善于在困难局面前谈判的前外交总长陆征祥,并指示陆征祥与曹汝霖在谈判中逐条商议,务必拖延时间,不可被日本人牵着鼻子走。

陆征祥为了贯彻袁世凯的指示,他也想了很多办法,譬如日本提出每天开议,而陆征祥则提出,他的事务非常繁忙,每周只能开一次会,最后定为每周会谈3次。在每次谈判之时,陆征祥总是故意缩短会议时间,譬如每次开会,陆征祥说完开场白后即命献茶,并尽量拖长喝茶的时间。

袁世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的信息显示,《二十一条》并没有经过御前会议(如果要动用武力必须经过御前会议),而是大隈重信内阁擅自采取的秘密行为。由此,袁世凯便有步骤地通过报纸及外交渠道将《二十一条》的内容透露出去,结果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二十一条》立刻成为纽约及伦敦媒体的头条新闻,这也使得日本试图尽快结束同中国的秘密谈判已经不可能。

美国国务卿在得知《二十一条》的内容后,随即照会中、日两国,声明美国对于中、日两国所缔结的条约如果有违门户开放政策的话,将一概不予承认。就当时而言,唯一能够干预并阻止日本在东亚扩张的重要国家也只有美国,美国当时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正是与日本的图谋格格不入的。

国内人民在得知《二十一条》的消息后更是义愤难平,国内外各界要求政府对日抗战的电报如雪片飞来,在各方的压力下,谈判陷入了僵局,一拖便是4个月。日本人见在谈判桌上无法取得进展,随后便在东北、山东、福建沿海等地增兵,摆出一副谈判失败即开战的架势,并在5月7日提出最后通牒,限中国在48小时内对1至4号及其福建问题给予日本“满意之答复”,否则就要诉以“必要之手段”。

1915年5月9日,外交总长陆征祥、次长曹汝霖及中方谈判代表施履本将《二十一条》的最后修订本交给日本公使日置益,危机暂时化解。据曹汝霖后来的回忆说:“当时,我心感凄凉,有一种亲递降表的感觉。”

日本的强蛮恶行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当时全国19个省的都督不断呼吁中央决不屈服日本压力,而总统府也每天都要收到潮水般涌入的信件和电报,一时间民情沸腾,有抵制日货的,有毁家纾难的,民众的爱国情绪日益激昂。就连海外的留学生、侨胞等也纷纷奔走呼吁,坚决反对签订《二十一条》。

在长达8个多月的抗议浪潮中,日本成为过街老鼠,不仅在经济上受到重大损失,国际上也受到了美国和英、俄等国的压力。大隈重信也因为未经御前会议就贸然提出《二十一条》,结果导致外交失败(日本方面认为的)而下台。接任首相的寺内正毅后来也不得不承认:“大隈内阁向中国要求‘二十一条’,惹中国人全体之怨恨,而日本却无实在利益。”

尽管日本试图将中国变成保护国的阴谋最终破产,但中国在这次危机中受损的程度也是惊人的。

(摘自现代出版社《历史中国:民国原来是这样》 作者:金满楼)

上一篇:那所消失的大学 下一篇:“农村娃别上大学”看到了问题却开错了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