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穿地龙人工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11 08:19:50

林区穿地龙人工栽培技术

摘 要:穿龙薯蓣是地道的药用植物,随着制药行业用量增大,由于大量采挖,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消耗量大,一些区域已近枯竭。为使资源永续利用,在保护现有野生资源的同时,人工栽培,潜力较大。

关键词:穿地龙;栽培;技术

1 概述

穿地龙,学名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系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其根茎味甘、苦,性温,有消食、祛风止痛、利水、祛痰等功能,主治腰腿疼痛、筋骨麻木、风湿热及风湿性关节疼痛等症。

2 生物学特性

穿龙薯蓣种子棕褐色、扁平、椭圆形、具膜质的翅,种子千粒重为9.45 g,发芽率45 %~60 %。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为25 ℃~30 ℃,在土壤含水量16 %~20 %时,23~26 d出苗;如温度低于10 ℃或高于30 ℃时,种子发芽受到抑制。种子在1 ℃~3 ℃的低温层积处理30天后,播种后发芽时间提早到8~10 d,发芽率可达87 %~95 %。

穿龙薯蓣种子繁殖于第二年春季开花,花株率约28 % ~32 %,无性繁殖者为当年5月末至6月初开花,花株率约为70 %,两年以上植株花株率为100 %,但花期稍有提早。穿龙薯蓣果实发育期分为三个阶段,即果实增长期,种子发芽期和果实成熟期。不同成熟度的果实,其种子发芽率,千粒重均有较明显的差异。因此,合理确定种子采收期对提高种子品质十分重要。

根主要集中于土壤上层,无性繁殖1~2年的根系垂直分布10~40 cm,水平分布幅度半径为21.5~66 cm,有性繁殖的根系垂直分布幅度与无性繁殖基本相同,而水平分布幅度半径为21.5~38 cm。

3 栽培技术

3.1选地与整地 穿龙薯蓣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以中等肥力的砂壤土最好,土壤酸碱度以弱酸至弱碱性为宜。在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上生长更好。一般深耕30 cm左右,耕翻后整平耙细。对比较贫瘠的土地,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来改善土壤肥力和理化性状。如用堆肥、厩肥、草炭等,必须经过充分腐熟后施用,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可施700~1400 kg /亩腐熟有机肥。

在整地时还要施入杀虫、杀菌剂进行土壤消毒,常用的杀菌剂为50 %可湿性杀菌灵,用量为15 g /m2,拌入2~5倍的细土,撒于床面上并与10 cm深的土壤充分混匀,要求在播种前15 d完成,可以减少和防止根腐病危害。另外,也可以用60 %棉隆做消毒剂,但需提前3个月进行,方法是与土壤充分混匀,用量为10 g /m2。

3.2半人工栽培技术 穿龙薯蓣自然散落的种子成苗率较低,在适宜生长的环境中,平均100个10 m×10 m的样方中有幼苗2~4株,且生长极为缓慢,没有利用价值。而在野生条件下,根茎繁殖则较为普遍,但采挖后不给予一定的人工铺助,自然恢复很困难。有项目在黑龙江宾县设点进行半人工栽培实验表明,种后没有采取任何管理措施,无性繁殖成活率为95.5 %,生长四年最大单株重25 g,最小为8.5 g,半人工栽培虽比人工栽培根茎产量低,但利用原有荒地条件培植,投入的成本低,对穿龙薯蓣的自然更新,保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和增加林区职工收入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3.3无性繁殖 穿龙薯蓣无性繁殖时期可以在春季或秋后,即在植物的休眠期或枯萎期进行,如果芽萌动后再繁殖,虽对根茎中薯蓣皂甙元的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对根茎产量有明显的影响。用根茎的不同部位作繁殖材料,对根的产量及薯蓣皂甙元的含量都有影响。用根茎幼嫩部分作繁殖材料,出苗成活率最高95.5 %,其次为根茎中段88.8 %,老根茎作繁殖材料,由于休眠芽少,再生能力弱,出苗成活率仅为44.4 %。在产量方面,以根茎幼嫩部分作繁殖材料最高,其次为中间部分,老根茎作繁殖材料产量最低。

有研究证明,在砂质土壤上,土层5~10 cm范围内栽种的穿龙薯蓣出苗期提早,出苗率较高,根茎产量及薯蓣皂甙元含量也高,单株平均根重也高,但这也取决于土壤性质、水分状况及繁殖材料的大小等。栽培密度以株行距60 cm×25 cm为宜,每亩栽种4000株产量最高。

3.4有性繁殖

3.4.1种子处理 4月中旬对穿龙薯蓣种子进行砂藏处理。先将种子放入冷水中浸泡48 h,然后捞出沥干水分,再与3倍于种子量的湿砂混合拌匀。砂子湿度以手握成团、松手散开为宜。拌均匀的种子装入透气袋中,在背阴干燥处,将种子摆在地上,用土将种子埋严,覆土10~15 cm,播种前10 h左右取出种子,准备播种。

3.4.2播种 5月中旬在做好的床上进行播种。播种方法:①散播,为使播种均匀,应将种子处理时拌的砂子与种子一同撒播,播后覆土1~2 cm,用木板轻轻镇压,覆盖遮阴网或稻草,以利遮阴保湿。②条播,在床上开沟,行距15 cm左右,沟深2~3 cm,沟宽20 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2 cm,覆盖稻草或遮阴网,以遮阴保湿。同时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使床面始终保持湿润,到苗出齐为止。以上2种播法,每平方米播种量均为3.5 g。

4 采挖与加工

4.1采挖 春季营养生长期或7月初和孕蕾开花期采挖,薯蓣皂甙元的含量最高,比秋季或冬前采挖高1倍左右。

4.2加工 东北各省区主要用四种加工干燥方法,即晒干、炕干、阴干、炒干。其中晒干及炕干法最好,方法简便宜行,且干燥需时较短,阴干法需时较长,且宜发霉变黑,炒干法最差,薯蓣皂甙元含量较低,因此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晒干、炕干两种干燥方法即可。

5 病虫害防治

穿龙薯蓣的病虫害主要有四纹丽金龟。此类害虫的发生和危害有二个特点,即成虫发生时期比较集中,且有大量群集取食交尾的特点。针对上述各点要采取消灭成虫和防治幼虫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防治方法:防治成虫用50%辛硫磷乳油,以0.025%或0.03%浓度喷洒,毒杀效果可达100%。防治幼虫用1%辛硫磷颗粒剂每公顷施30kg。

上一篇:试论如何促进我国群众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下一篇:简述道路绿化植物小冠花的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