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汉字对日语的影响

时间:2022-10-11 07:51:07

小议汉字对日语的影响

摘 要: 初学日语的中国学生通常对日语中所包含的诸多汉字有亲切感,当然这些汉字的存在确实有助于理解词义,但是否日语中的「字等同于中文中的汉字?亦或只是繁体简体之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中文对日语的作用力,并总结了日语对中文的影响,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互相渗透、与时俱进这一特征。

关键词: 汉字 日语 中日语言交流 影响

汉字是中日两种语言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与发展的中枢纽带。汉字传入日本,为日本的零文字历史填补了空白,同时从内容形式、方法内涵上,丰富了日语语言的表达。今天,日本人虽然在汉字的基础上发明了假名,但终究并没有取代汉字的位置。汉字的地位及它的这种超强的生命力,主要是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汉字在日语语言中所起的作用

汉字在日本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日本的重要典籍和文物,都是用汉字载录的,汉字让日本人和他们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汉字具有很强的表意映像能力。人们看到汉字,会因脑神经闪电式的反射作用而得其意义,这是假名及拼音所无法比拟与抗衡的。在特殊的场合、特殊的状况下,当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日本人看到用汉字书写的日本天皇的大名时,情绪就会立刻激昂起来,产生让人们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日本的同音词太多,约占日语词汇的36%,同样的读音,往往可以写成几十个汉字,例如读作「カ的汉字就有“香、蚊、鹿、化、戈、火、可、佳、价、科、歌、课、窠、果、华、夏、祸、寡、彼、”等多种写法,如果不用汉字,就会混淆不清,难辩词义和句义,发生不可避免的错译和误会。因此,可以说汉字是分辨同音字的最佳有效的方式。

汉字是具有音、形、义的表意文字,用它记录的句子,克服了用假名记录句子的冗长,且难于理解的弊端,使用汉字进行记录,极为简洁精密,常常只从字义或字形上就可以了解它的意思。如「さいせき这个词,汉字有“碎石、采石、载积、载籍”等多种写法,而每一种写法都表现着不同意义,这正是汉字文化的精华所在。它可以按照我们表达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汉字。这是表音文字的假名所无法达到和无法满足的。

汉字具有很强的造词能力,几乎每一个汉字都可以作为日语词汇的构成词。例如汉语中的公园、地铁、银行等,都是日本人创造的。据统计,现代日语中,汉语词汇约占47.5%,几乎达到日语总词汇的半数。使用汉字,可以使文章简练明确,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西洋科学大量涌入日本,在翻译或介绍西洋科学、艺术上的一些新词语时,富于创造和模仿的日本科学家和语言学家们,正是利用汉字的这种特殊功能,圆满地完成了与之最相适应的新词语的创造性的翻译,得到了社会和人民的赞赏与好评。

二、汉字对中日语言交流所做的贡献

在中日语言长期的交流、借鉴、引进的过程中,中日相互通用的文字――汉字,使汉语和日语之间产生了一些相互影响。古汉语(连同汉字)传入日本后,对日语在文字、语音、词汇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在文字方面

(1)奠定了平、片假名产生的文字基础。据文献记载,日本原本是没有文字的,汉字传入日本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用近似于古汉语的读音来读汉字的。后来经过种种摸索,产生了音、训兼借的“万叶假名”。在此基础上终于创造出了日本人自己的文字――平假名、片假名,并逐渐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文章书写方式――汉字假名混写体。

(2)提供了创造「国字的依据。在不断的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为了表达日本特有的事物,日本人利用汉字的“六书”造字法,发明创造出了日本独有的「国字。汉字不仅是日本文字的母体,而且是日本文字的主要构成部分。

2.在语音方面

汉字的传入给日语增加了新的音节,充实了日语的语音系统。

(1)拨音的产生:古日语中没有拨音,汉字传入日本时,带去了鼻音。为发出这一原来没有的音,日本人经过反复尝试,最后终于创造出了能替代汉语鼻音的日语拨音来了。

(2)促音的产生:中古汉语曾有入声,传入日本时,日本人根据促音的特点,创造出了摹仿中古汉语入声的促音。后来,促音又广泛用于和语,它的主要作用是“音变”和加强语气,它的产生使日语语音更加丰富且有力。

(3)拗音的产生:在奈良时代的日语音韵体系中,拗音仅限「カ行和「バ行。引入汉字时,为准确发出汉语音而出现各行拗音,并作为普通的日语发音固定下来。因此,现在日语中大量的拗音也是汉语对日语影响的结果。另外,还有日语中的浊音、半浊音等现象,也都是受汉语的影响。总之,汉字的传入,充实了日语的原有的语音系统,对日语的音韵体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在词汇方面

汉字的传入,增加了日语的词汇量,丰富了日语的表达能力,并且弥补了日语抽象名词的不足。和语中,表达抽象概念的名词,以及有关星座、人体内部脏器的词汇很少,汉语的传入给日语增加了词汇,特别是弥补了用和语词无法表达的抽象概念词汇的不足,如“忠、孝、礼、德”等。同时,汉字的传入对日语的词汇结构也产生了影响。学习日语的人都知道,日语的词序是宾、补在前,动词在后,这与汉语恰恰相反。日本人在接受汉语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吸收了汉语语法的词序,创造出了一些和汉语词序相一致的新式词,如“立入禁止”等,充分说明了日本人的某些语言习惯已经汉语化了。

三、日语对汉语的影响

两种语言在进行交流、碰撞的同时,一定有互相作用在内。与汉语对日语的影响来比,日语对汉语的影响就显得相对小了一点。古汉语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文字、语音、词汇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近些年来,日语对汉语在单词引进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自古以来,多半是日本从中国学到汉字文化,而如今中国把日语中利用汉字标记的某些意译词、自造词等搬到了汉语中来。其实这主要是指日语中的汉语词,其造词结构和构词形式与汉语相同。中国在学习和引进日本先进科学技术、管理方法等的同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日本的语言文化带入了中国。在中文报刊广告上经常会见到“日本料理、新发卖、景气、公害、新干线”等词语。还有中文常见的“理发、公园、银行、哲学、宪法”等词语都是由日本人创造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还用古汉语中某些现成语词经过改造,去意译欧美语词或表达日本自创的概念。这些词再回到中国,就犹如游子归故里一般,是词汇中的“回归词”。如:「革命一词就是日本人在翻译英文“revolution”一词时,借用《易经》中“汤武革命”一词衍变而成的;「生一词,日本人意译英语“production”时,是借用《史记・高祖本纪》中高祖“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中的“生产”一词衍变而成的,等等。

日语对汉语的影响,其实就是日本人利用汉语的特点,运用汉字,以汉语(或古汉语)为文化基础,对汉字进行反吸收、反归纳与反总结的结果。日语的这种利用汉字而翻译成的西方语言,从狭义的民族心理上看,是不可接受的。然而,从民族进步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举双手赞同它。

汉字促进了中日两国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日本文化中有相当比例是由中国输入或接受中国文化而发展起来的。而如今汉字的倒灌,这种现象丝毫不会影响这批汉字词在中国文化中的实质作用。其本质是他国科学与文化的融入,这种交融,促进了世界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可以说,汉字有功于世界语言的交融。

参考文献:

[1]土井忠生,森田武.国史概要[M].修文.

[2]森卓也.日本史[M].おうふう.

[3]翟东娜.日语语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4]皮细庚.日语概说[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汪树俊.漫谈日语中的汉字(上)[J].日语知识,2003-1.

[6]汪树俊.漫谈日语中的汉字(下)[J].日语知识,2003-3.

[7]田良文.[C].日本と日本教育.

[8]徐璐.论日语中汉字的衍变[N].中国西北大学学报.

上一篇:通过英文原声电影《阿甘正传》解析阿甘的成功... 下一篇:日本民间故事给我们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