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过程及田间检验技术

时间:2022-10-11 07:35:09

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过程及田间检验技术

种子是农业根本,好种子是粮食高产的根本。因此,种子在生产过程中田间管理检验技术是不可或缺重要环节,是提高种子质量的主要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种子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种子企业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种子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作为种子检验人员对此有深刻的认识,要求每个时期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根据多年的田间检验的实践经验,现对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过程中分别从隔离区规划,苗期、花期、成熟期四个环节进行叙述。

1 隔离区检查

隔离区虽然是在播种前就已经规划好的,但是出苗后进行隔离区复查仍然非常必要,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1.1空间隔离:一般玉米杂交种子生产要求与其他玉米花粉来源地相距300m以上。要对种子田四周都进行隔离区划定,严格禁止300m以内有其他任何玉米种植,要特别注意靠近村庄地块园子内的少量玉米种植。

1.2高秆作物隔离:玉米杂交种子生产田一般用高粱或向日葵进行隔离,株高要高于制种田母本40cm以上。连续高秆作物隔离带不少于150m,隔离带内不能混种其他矮秆作物。

1.3时间隔离:一般春玉米播期错开40天以上,夏玉米播期错开30天以上。时间隔离只适于南方,在北方一季播种区不能采用。

2 苗期检验

这一时期主要进行苗期鉴定和隔离区复查。

2.1苗期鉴定

在出苗1个月内对种子田进行规格播种、前茬作物情况、出苗情况和田间杂株情况作调查。

2.2规格播种:要求严格控制父母本种植比例,以保证花粉的需求量和种子纯度。一般父母本行比为1:4或1:6,不种横头、父母本走向要和田间路口相对,以便于检查。

2.3前茬情况:了解前茬种植情况,以避免来自前几年的杂交种的母本植株自身生长。

出苗情况:是否出全苗。一般制种田不进行补种。定苗时不留大苗、小苗和弱苗,要求留长相一致的中等苗。

2.4田间杂株情况:结合间苗定苗做好苗期去杂,要求根据品种熟期不同选择杂株表现明显、高度适中的时期去杂。去杂时要在熟悉亲本特征特性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准确判断,坚持宁可错判而不漏拔的原则。

3 花期检验

这一时期是检查的重要时期,主要对田间的去杂情况和母本去雄情况作调查。

3.1去杂检验

去杂的标准是父本散粉株数一次检查不超过全田父本总株数的0.3%,三次累计不超过父本总株数的0.5%。

这一时期要严格父本去杂。俗话说:“母本杂杂一株,父本杂杂一片”。所以要求把父本杂株完全清除掉,这也是检查的关键所在。

3.2去雄检验

去雄的标准是:母本花丝抽出后至萎缩前如发现植株上出现花药外露的花在10个以上时定位散粉株。在一次检查中发现散粉株数超过0.5%或者整个检查过程中三次检查母本散粉株率累计超过1.0%时,所产种子报废。

3.3取点设计:根据新规程规定,每150亩取点数为母本不少于20个,父本不少于10个。大于150亩的每15亩母本递增2个点,父本递增1个点。如果是500亩为一个检验区,换算下来母本取点数为66个,父本为33个。每个点取样为行内100株或相邻两行50株。所取的点数应该覆盖整个种子田,分布应该是随机和广泛的,不能故意选择比一般好或坏的点,这样会失去代表意义。

3.4特征特性检验:田间检验员应该缓慢沿着预定方向前进,边设定边检验,借助品种特征特性鉴别被测品种与已知品种特征特性一致性。当主要形状难以辩别时,可使用次要形状来辨别。以背光行走为宜,尽量避免在阳光强烈、刮风、大雨的天气下进行检查,以朝露未干时为好。取样方法采用大垄型或棋盘型,取样结果要按本品种、异品种、异作物、杂草、病虫感染,母父本散粉株分别计数填写检验报告。

3.5检验结果的计数与检验报告:检验完毕后,要及时填报检验报告,如果发现不符合生产标准要求的应签署整改建议,整改后还要进行复查至之达到要求,否则建议淘汰。以确认种子田符合要求。

4 成熟期检验

玉米成熟后,各种性状主要表现在果穗上,这一时期的检查主要以穗型、粒型、籽粒大小、颜色、穗轴色等典型性为检查检验依据。杂交种的杂穗率是指剔除的杂穗占总穗数的百分比,如果杂穗率大于1.5%,所产种子报废。场院检验按户抽样检验,验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根据检验结果发放脱粒通知单。通过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在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过程中,田间检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时发现制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之及时得到纠正处理,以确保收到质量合格的玉米种子。

上一篇:玉米丝黑穗病防治 下一篇:玉米地膜覆盖技术增产原因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