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1 07:20:04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 要】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天,顿服×15天;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天,顿服×15天。两组患者在治疗15天后均给予阿司匹林100mg/天,顿服,长期应用。两组其余基础治疗相同。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 RP)均有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 ;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通常认为不经治疗,TIA有1/3自行缓解,1/3频繁发作,1/3发展为脑梗死。近年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的临床疗效,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本文观察了200例TIA患者的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疗效显著,且继发出血等副作用未见增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TIA患者200例,其中男114例,女86例,年龄40~78岁,平均53.5岁。合并高血压病158例,糖尿病70例,缺血性心脏病112例,高脂血症142例。入选标准:(1)年龄≤79岁;(2)临床表现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TIA诊断标准;(3)均经头颅CT或MRI排除脑梗死或脑出血。排除标准:(1)年龄〉80岁,血压〉180/120mmHg;(2)有血液系统疾病或有出血倾向;(3)使用溶栓等药物;(4)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天,顿服×15天;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天,顿服×15天。两组患者在治疗15天后均给予阿司匹林100mg/天,顿服,长期应用。阿司匹林为德国拜耳公司产品,商品名拜阿司匹林,100mg/片;氯吡格雷为赛诺菲-安万特公司产品,商品名波立维,75mg/片。两组其余基础治疗相同,根据病情分别给予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活血化瘀等治疗。

1.3 疗效评价 疗效评定参照以下标准:(1)基本痊愈:平均发作次数≥1次/天,在治疗开始后3天内发作控制;(2)有效:发作在3~15天控制;(3)无效:发作在15天内未控制;(4)恶化:转化为脑梗死[1]。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的比较采用卡方x?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治疗TIA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继发出血(见表1)。

2.2 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 RP)的变化比较(见表2)

3 讨论

TIA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分钟,多在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构影像学检查无责任病灶,但可反复发作,是脑梗死的预警症状。TIA的发病与血管壁病变、心脏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液成分改变等多种病因有关,主要的发病机制有:(1)血流动力学改变;(2)微栓子形成;(3)其他因素。通常认为不经治疗,TIA有1/3自行缓解,1/3频繁发作,1/3发展为脑梗死。因此尽早治疗和预防TIA非常关键。目前应用抗血小板法治疗和预防TIA早已得到公认。在抗血小板药物中,环氧合酶抑制剂阿司匹林和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且倍受关注的两种药物。

目前研究证实炎症反应贯穿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反应机体各种炎症非常敏感的指标,hs-CRP可诱导单核细胞表达组织因子,激活凝血系统和补体系统,导致机体凝血、纤溶机制失衡,从而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hs-CRP作为血管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敏感性指标之一,其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2~3]。氯吡格雷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它的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因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可能对减少微栓子的发生和预防复发有一定的疗效。氯吡格雷除显著抗血小板作用外,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能降低血浆hs-CRP水平[4],通过抑制动脉硬化的炎症反应,降低了不稳定斑块的易损性,从而减少了TIA的发生。本文观察了患者血浆hs-CRP治疗前后的变化,两组均有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加明显,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

由于两种药物作用机制不同,联用时可以作用于血小板凝集的多个环节,更大程度地抑制血小板的凝集,减轻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显著降低新的缺血的发生率,能尽快控制TIA。从本文研究看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对于积极控制TIA,减少血栓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组结果初步显示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匡培根,彭超英,陶沂,等.巴曲酶速控频发的脑缺血发作[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2):4.

[2] Faraci FM,Lentz SR. Hyperhomoeysteinemia,oxidative stress,and cerebral vascular dysfunction[J]. Stroke,2004 ,35(2):345-347.

[3] 王秀艳,袁建新,等.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19(3):210-212.

[4] 华先平,杜平,孔祥辉,等. 氯吡格雷对兔动脉粥样硬化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质和血管壁核因子-KB表达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5-27.

上一篇:我院209例剖宫产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下一篇:虎黄酊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