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泰斗”的坚持

时间:2022-10-11 07:13:29

“香港电影泰斗”的坚持

【洪祖星先生,获颁铜紫荆勳章,西班牙威利汉宝酒庄(中国、香港)总、狄龙国际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香港电影製作家协会会长(1998至今)、第十一及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筹委会主席、金像奖协会主席(第十三、十四及十五届)、香港影业协会理事长(1991至今)、亚洲太平洋电影家协会理事(1998至今)、香港特区经济发展委员会(製造、高新科技及文化创意产业工作小组,特首委任,非官方成员)、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局午餐会会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电影发展局委员(特首委任)、香港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特邀委员)、福建省南平市政协常委(第二、三、四届)、香港特别行政区800人选举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以及第四届1200人选举委员会委员、广东粤港澳合作促进会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是一位被称为“香港电影界泰斗”的人物。他的人生与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係,可以说,是香港电影成就了他,也可以说,是他筑就了香港电影的辉煌。他主导引进了七百多部外国电影,並一一审片;他携手同仁,共同打造了华语影坛中具有极高影响力和权威地位的“奥斯卡”——金像奖;他尊重差異、博採众长,积极参与内地业界的融合,为推动两地电影界的共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对於电影,洪祖星先生有一股无法言说的感情,几十年来,生活和工作都与其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而且,多年坚持,始终如一。

电影,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段时间内的独特人文和意识形态,具有很好的历史参考价值。在素有“东方好莱坞”的香港,其因历史悠久、产量丰富、题材新颖,在鼎盛时曾雄霸亚洲,虎视欧美。

洪祖星先生,资深电影人、狄龙国际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经历了香港电影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中的转型期,参与了八十年代的新浪潮时期,九十年代及当下的合流期,可以说,他不但是香港电影界的参与者、推动者、宣传者,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见证人。

1982年,由《电影双周刊》创办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每年邀请影评人评选十大电影,以鼓励湧现更多优秀的电影作品。最初,活动举办得较为简陋,缺少参与性和号召性,因而连续举办了数届,宣传力度和知名度仍很不理想,使创办者较为担忧。一位业内人士将此情况告诉了洪祖星先生。得知该消息後,洪祖星先生反复思量,考虑这是助推香港电影业的一种不错方式,左右权衡,最後决定著手承办。然而,办好一场电影界盛会,並非易事。但雷厉风行的他认为,既然接手了,一定要尽其所能,办出规模和效果,不负众望。

以金像奖为中心,洪祖星先生像一只陀螺似地忙开来,四处找企事业赞助、找明星助阵,对外大力宣传、包装,对内发动香港影业协会成员及业界大力参加,激起竞爭意识,还发动各方给予支持,特别是与他私交甚好的福建同乡,见他需要组织这麽有意义的事情,出钱出力,在短时间内,塑造了金像奖的美好声誉,被众人所识。

在担任第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筹委会主席,洪祖星先生又被推选担任第十二届主席。“慢慢地,奖项有了影响力,我们又组织了金像奖有限公司,正规地运作起来。”经金像奖的评选,一大批优秀电影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宣传平台,得以迅速地推广,走入了更多寻常百姓之家。今日,金像奖已成为了香港及大中华电影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与台湾电影金马奖和中国电影金鸡奖“三足鼎立”,並称为华语电影最高成就三大奖,更是香港电影人心中的“奥斯卡”,成为香港最具权威性的电影活动。这其中成就,洪祖星先生功不可没!

1991年开始,洪祖星先生开始担任香港影业协会理事长,帮助香港市场引入了750多部电影。因进入香港市场的电影,需通过审核,洪祖星先生又担任审片,将数百部影片一一剪辑、审核。可以说,他如同一扇“窗”,将全球的优秀影片输入香港市场,为香港市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海外文化的渠道,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入电影界,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或许是自我的造就,在这里,洪祖星先生一路成长、付出与收穫,直至如今,他的脚步仍在继续坚定地迈进着。可以说,一直向前,已成为他的一种惯有动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两地融合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作为香港电影界的代表人物,洪祖星先生看好这样的趋势,並一直努力着!

在香港电影迅速发展的时候,内地电影亦得到了飞跃式的进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後,内地艺术工作者被压抑已久的创作热情瞬间爆发,一时间内湧现出新的製片浪潮,与此同时,两地融合出现!

“二十多年前,两地的电影已开始相互沟通,合拍影片。”发展到现在,这种现象更是普遍,並且内地市场为香港业界带去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仅以成龙执导並主演的动作大片《十二生肖》,在内地上映以後,票房持续井喷,狂收了八亿元,而在香港,仅有一千万的票房,两者相差十分悬殊。在一开始,洪祖星先生就看到两地融合的良好趋势,並相信在未来亦将如此。

然而,对於两地融合,一些人持有反对声音,认为香港人更应与内地楚汉分界,只专注於拍摄香港题材的电影。“持这种声音的人,相对比较守旧、固步自封。”洪祖星先生解释道,“当下,两地电影的融合与发展,已统一地构成了中国电影的存在。在优势方面,内地拥有庞大的电影受众市场以及雄厚的投资规模,香港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良好的宣传、包装、推广能力。两者合作,亦是强强联手,一方面,内地借鉴香港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香港借助内地强大的市场与投资方,两者在寻回文化认同的前提下,进一步整合、发展,将会打造出电影界更加明朗的未来!”在香港电影进入内地的道路上,洪祖星先生堪称开路人、领头人、护路人,目前,他正在使这条道路变得更加开阔宽敞而努力着!

2013年8月底,签订《内地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係的安排》(CEPA)的《补充协议十》,新增历来最多共73项措施,包括港产片及合拍片的粤语版,配上汉语字幕後可於广东省以外上映。作为香港电影业协会理事长,洪祖星先生表示欢迎,他认为这有助於提高港产片的产量,进一步开拓内地市场,不过他认为,若容许港片通过电检後,不用经指定发行商发行,相信更能鼓励更多港片开拍,增加港产片在内地的发生数量。最近,他一直在为“不用经指定发行商发行,允许香港影片方自由选择发行商”的问题上,积极与相关部门协商,以期为业界带来更多便利而奔波!

身在香港,洪祖星先生却时刻不忘家乡晋江,不忘祖国培养,对许多社会问题拥有中肯、客观的看法,他言,“做人,不能忘本。”

“1963年,从晋江来到香港,至今为止,我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洪祖星先生明显地感受到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地位、知名度提升,心中由衷地高兴。由於身为一名电影人,他经常前往国外参与各种交流活动,“四十年前,前往欧洲旅行的中国人都还很少,每当我前往法国参与戛纳国际电影节时,遇到我的人都发出问号,‘你是日本人吗?’听到後我比较无奈,赶紧做一番解释。到现在就不需要了,人们可以发现,许多酒店、餐厅不但有英文、日文也有中文的标识。看到这些,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一定会感觉到很骄傲、很自豪的。”如此亢奋激昂,只有感同深受的人才能真正地体会得到。

感受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洪祖星先生也感受着在香港的晋江人对家乡的深切关注。改革开放以後,许多福建人都发挥各自的力量,努力地使家乡变得更加美好。作为电影人的他,力荐晋江电影界新人等,尽力推动家乡影视业发展,“一份乡土,一份情。许多身在香港的福建人,对於家乡建设的支持向来毫不犹豫。在我们任何一个人当中,随意叫上一个为家乡做贡献,大家都义不容辞!”对众人的爱乡之心,洪祖星先生十分笃定,因为他也是其中一人!

生於晋江,成就於香港,洪祖星先生对於香港的一土一木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渴望香港能更加地融入内地,真正和为一家,共同繁荣。面对如今一些“国民教育”、“佔中”等事件,在民众之间爭论得不可开交,他亦发表自己的看法。“首先,需要肯定的是,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目前仍有一部分人‘为反而反’。”

洪祖星先生总结道,这其中很重要就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问题,未将中华传统文化很好地传承。他认为国民教育是一个地区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针对去年爭议颇大的“国民教育”问题,他建议在编製有关国民教育教材的时候,可多讲述有关国家从贫困到富强的奋斗历史,同时建议从实际出发,让更多香港人走进内地,拥有亲身感受、体会、认知的机会,从中产生国家归属感。以此出发点,洪祖星先生每逢过年过节,便常带自己的孩子回家乡,“回去以後,孩子们会跟同辈人以及长辈们交流、沟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祖国,从而增进对祖国的感情,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

对祖国的热爱,洪祖星先生一如往昔,亦如他对电影业的坚持。四十年来,他在电影界的坚持,从懵懂无知到泰斗级人物,以数千个用心维护业界发展的日夜,换来了香港界人士对他的信赖与认可。他认为,只要人们还相信、需要他,他的坚持便是值得的、无悔的!

上一篇:实现中国梦与创新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基于实践观点探索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