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门道访古

时间:2022-10-11 06:10:36

木门道,单从字面上看,就是通过峡门运送木头的路。现在的甘肃陇南礼县和天水的秦州都有木门道这个地方。礼县盐官镇附近的罗堡村与天水牡丹乡木道相连一线,所属地理位置与史书上记载的木门古道基本吻合,也就是说,木门古道地域范围较广,天水和礼县各占一半。

早就知道木门道上有三国古战场遗迹,听说天水境内牡丹乡的木门村新修建了武侯祠,却一直不得拜谒的机缘。2009年春天,我有幸拜会了心仪已久的木门道。

木门道位于秦州区西南牡丹乡木门村,东、西两面雄山对峙,壁立千仞,空谷一线,状若天然门户。木门村的东侧为王家梁山和张家坪,西侧为旋帽梁。峡谷中稠泥河自北向南缓缓流入西汉水,峡谷窄处仅有一小道可通。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概。

关于木门道地名的来历,在当地有两种说法。一说这里古时森林茂密,木材资源丰富,时有飞禽猛兽出没,当地人将其砍伐的木材贩运进城必经此路,故名木门道。另一说东汉建宁二年(169),“羌众溃,东奔,复聚射虎谷,分兵守诸谷上下门。颖规一举灭之,不欲复令散走,乃遣千人于西县,结为木栅,广二十步,长四十里,遮之”。

木门村周边地势险要,怪石嶙峋,至今都能让人感受到古战场的气势。木门道自古是街亭、上(天水古称)南入祁山的重要通道。1700多年前,蜀相诸葛亮在这里运筹帷幄、挥洒自如地指挥蜀军作战,在马谡痛失街亭之后于撤退途中大败魏军,射杀魏国名将张于木门道。因此,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逐渐在人们的视线中声名大噪了起来。

在木门村,远远就能看见花木丛中的武侯祠若隐若现。从山下拾级而上,仰头便是半拱红门,左、右两侧是砖雕长联。进得青砖仿古山门,整个建筑庄严肃穆,周围山体绿树成阴,鸟鸣啁啁,庭院遍植花草树木,显得幽雅静谧。武侯祠一院三进,第一进为照壁过厅;第二进为武侯祠,正殿塑有诸葛亮像,东西厢房塑文臣武将像;第三进为先主殿,塑刘备像。殿中书有“破黄巾,救青州,丹心力扶汉鼎;逆乌浪,伐碧眼,白帝空余蜀魂”的对联。钟楼、鼓楼的殿宇雄伟壮观,飞檐廊柱上雕梁画栋,且缀以名贤时人楹联匾额,增添了几许浓郁的文化气息。

远处的木门村炊烟袅袅,因地处河谷,气象万千,确是古代用兵的理想之地。一阵春风迎面吹来,身边的树木沙沙作响,紫的、红的、白的花瓣顿时冉冉飘落。眼前忽然出现了幻觉。仿佛古栈道上飞来一路人马,马蹄扬尘,行色匆匆。他们一个个盔明甲亮,骁勇神武,再加之旗帜鲜明,似魏军在追击。领队的将军眉头紧锁,策马扬鞭,身后一面紫底白字的大旗,上书“都乡侯张”,这不正是魏国征西车骑将军张吗?

当我回过神来的时候,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幽幽的花香,天边的晚霞绚目而高远,空旷的峡谷里时有晚归的农人正吆喝着牛羊回家。寂静的武侯祠前,我仿佛听见了自己的呼吸。峡谷中有一高8米、顶部面积27平方米的鼓形小石山,呈椭圆状,俗称石鼓,相传为诸葛亮在山顶指挥作战时所用的擂鼓台,后因贤相长逝、巨星陨落而自坠谷底。木门道东侧张家坪有伏兵湾、拴马湾,传说为当年蜀军对魏军的设伏之处。前几年,当地农民耕种时还不断有古代兵器被翻出,最多的是箭镞和矛头,间或也有其他的兵器。那些古老的物件沉埋千年后在阳光下散发着幽幽青光,也散发着因时间隔绝已久的、如风如雨的丝丝古意。

街亭之战蜀军大败,诸葛亮上表自贬。此时,诸葛亮呕心沥血经营的蜀国大好形势顿时全失,不得不退回汉中。公元231年,诸葛亮四伐魏国,命蜀将魏延率1万人马领1000弓箭手设伏于木门道峡谷,诱引张误入此道,埋伏在此的蜀军将魏军一举打败,张中箭身亡,并埋葬于峡谷半山的峰坪之上。

遥想当年,天地间战鼓雷鸣,啸杀连天,木门峡里刀光剑影,飞火流矢。有人居高临下俯视仰啸,有人望天长叹饮恨折戟。闭目凝神之际,鲜活的生命气息里哪里还能依稀听到那排山倒海般的金戈之声?哪里还能恍惚看到那穿行于山野荒草间的古代将士?“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就是木门道,一片宁静安详的神奇土地,一个引人浮想联翩的小村庄!

上一篇:弘扬国粹传承文明 下一篇:浅析新闻标题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