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风,是寂寞

时间:2022-10-11 06:03:15

原本为扶持发展中国家发展清洁能源的CDM机制,实际上并没有为中国带来更实惠的国际机遇。它没有掀起国际间的核心技术流动,也没有导致发达国家的钱立即哗哗流入中国。

风速变缓没能吹慢风电的脚步。20 09年11月2日,在发改委的最新一轮清洁能源机制(CDM)项目的29个获批项目中,风力发电占了8个。作为《京都议定书》时代的约定内容之一,这些项目的拥有者将有可能从发达国家的碳买方手里获得一笔无偿资金。

然而,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临近,这一游戏规则开始遭到发达国家质疑。“C DM肯定不会强化,美国更倾向于行业减排。”美国环保协会中国项目负责人张建宇表示。他认为,美国希望CDM项目只用于最不发达的国家和一些岛国,因为这些国家减排能力有限,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大。在这场游戏中,中国的角色被推到了风口浪尖,风电军团的命运也被拴紧。

风吹开的钱路

“CDM是种双赢的策略。”科技部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吕学都说。据估算,如果一家日本企业要减排1吨二氧化碳,在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两种方式:在本土通过技术改造减排1吨,成本为54~81美元;或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进行CDM合作,购买1吨后者在其帮助下通过技术升级减排的二氧化碳,价格约为7~8欧元。这一巨大的价格差,自然吸引了一桩桩你情我愿的买卖。

10月底北京举行的一次能源论坛上,中广核风电公司副总牛智平称:“CDM收入难以实现。由于联合国审批效率越来越低,现在一个项目一年半都拿不到收入,收入滞后直接影响风电企业效益。”作为中国最有实力的风电公司之一,牛智平的话代表了绝大多数风电企业的心声。

CDM项目的程序的确复杂。首先,CDM项目需由授权下的经营实体进行合格性审定,才能向CDM执行理事会申请注册。当项目成功注册后,实际实现的减排量必须经由经营实体进行核查和认证。发改委公布的8个风电项目还只是通过了中国政府的初审,“最终能被联合国核准,真正拿到钱的项目很少。”江西省CDM中心主任余裕平说。

登陆中国CDM网站,查询“华能”,发现在华能集团参与建设的风电场项目中,“已批准”的有23个,“已签发”的却只有2个,就是说,只有两个从国外买家那里拿到了钱。

和钱相比,技术转移更为困难。把气候友好技术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听上去简单,可实际操作上障碍重重。

一个重要障碍来自专利。2009年,中国、印度、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的一份联合研究报告指出,国际间清洁技术转移“受到强有力的专利法的阻碍”。该研究举例说,中国的一个清洁煤技术演示项目就被撤销了,因为中国公司由于高成本和专利持有人不愿意转移关键技术而无法获得该技术。即使获得,也很难适合于本地需求。然而发达国家却批评说,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迟迟提不出适合自己的需求。

“技术转移并没有快到足以帮助缓解气候变化。”该报告指出。

清洁的风给发展中国家吹开的钱路,不料被一面“挡风墙”堵死了。在那些拥有技术的国家眼里,为技术开出“价码”才是正经事。

钱吹来了,技术没来

几乎每到一个地方出差,在机场的登机通道里穿行时,武钢的眼睛总是能看到花花绿绿的GE“绿色创想启动未来”的印花广告。这让身为新疆金风科技公司老总的他心里很不舒服。GE是他最大的国际竞争对手之一,2003年开始涉足中国风电市场,两年后在装机总量排名就上升到了第三位。而在过去,GE的风电主要满足美国国内需求,以及英国、比利时等国。

尝试本土化生产的不仅是GE。全球第一大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商丹麦Vestas和老对手西班牙风力集团Gamesa,都把他们的中国工厂设在了天津。尽管如此,中国政府并不买账。面对跨国公司纷纷布局本土化生产,业内普遍认为他们是为了绕过2005年中国政府出台的相关“狙击”政策,相关政策要求所有风电项目采用的机组国产化率要达到70%,否则不予核准。

从中国风能协会了解到,2004年中国仅有风能企业6家,到2008年迅速增长至80多家。在此之前企业多是购买国外风机。沈阳远大机电装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闫凌宇却认为,中国现有的80多家风电企业里,有70多家都是买的图纸。他透露,为买图纸需要付的钱,多的甚至达到四、五千万。而且“很多都是一张 .纸 .了好几家”,“这 .情况非常普遍”。不仅如此,掏钱后的企业还得承受一系列苛刻的条件。

2008年经济合作组织的一项研究称,在1985到2004年间,80%的与缓解气候变化有关的技术转移是在发达国家之间发生的。剩下的20%属于中国和韩国。

这绝非危言耸听。事实上,围绕风电的核心专利之争,早已在发达国家之间打得不亦乐呼。2008年3月7日,GE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讼,指控三菱重工侵犯其风力发电涡轮机的扇叶旋转根据风速而改变的专利,并要求美国政府禁止进口三菱产涡轮机。

“CDM项目程序复杂,规模比较小,起不到大规模碳减排的作用。美国政府并不看好CDM,而且美国比欧盟有更大的野心。”绿色和平组织气候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认为。

尽管已经谈了这么多年,但尚未达成任何一项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转让。情况似乎仅仅是:西方给中国一笔数目并不多的钱,来换取自己在碳排放的历史欠账,同时以比这笔钱昂贵得多的价格,向中国出售核心技术和图纸,中国人花高价买下,做出风机来,再卖回到西方。

一个遗憾的事实是:在这条风电最主要的流动路径里,不仅没有多少钱流到中国,最核心的技术不在中国,因应用风电而使环境受益的主要也不是中国。

上一篇:越来越慢的风 下一篇:未来,倒立的烟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