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生产产投比效益分析

时间:2022-10-11 05:36:17

蚕桑生产产投比效益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农副产品养殖业取得了较大程度的进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而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蚕桑生产不断发展与创新,目前状况下,已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就我国的栽桑养蚕而言,它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较之于粮食作物,其收入能够成倍增加,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针对蚕桑生产产投比效益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蚕桑生产;产投比;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0-50-2

1 当前蚕桑生产现状

目前状况下,我国的蚕桑生产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本文就选择某地的蚕桑生产进行阐述,通过这一区域的蚕桑生产状况折射出全国的蚕桑生产。这一地区在上半年天气不太稳定,前期低温,而后期多为干旱天气,这种天气促使桑树发芽的时间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推迟,针对这种不利影响,本地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紧紧抓住茧丝价格高位运行的市场机遇,业务部门精心指导、龙头企业、蚕农采取多种措施,仍取得了养蚕数量略减,单产质量明显上升,蚕农收入显著增加,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建设得到巩固发展的局面。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养蚕数量略减

受前期低温天气的影响,春蚕饲养周期比往年延后5~7天,春季全市发放蚕种30万张,比去年同期减少2万张,缩减比例达到3.2%,部分蚕区发种量相对稳定,零星蚕区发种量减少幅度较大。

1.2 蚕茧单产提高

尽管春蚕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但由于近年来这一地区加快推进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建设,优势区域更加集中,户营规模扩大,关键技术落实,春蚕单产提高1.6公斤,当地春茧产量达到1.28万吨,增产0.03万吨,同比增长1.3%。

1.3 蚕种质量提高

这一地区春期生产一代杂交种60万张,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春夏使用越年蚕种合格率达到99.35%,较去年同期提高1.89个百分点,确保了全地区蚕农用上放心蚕种。

1.4 蚕农收入增加

地区春茧收购价格普遍在40元/公斤以上。全市蚕农春茧销售收入达到5.12亿元,同比增加0.33亿元,增加比例为4.3%。

1.5 综合产值提高

蚕丝被、桑枝食用菌、桑园间套开发规模扩大,龙头企业主动开发蚕丝被及其蚕丝的深加工,当地蚕丝被及其蚕丝深加工产品产值过亿元。桑枝食用菌种植规模扩大,成品加工初显效益,销售收入达到0.5亿元。桑园间套品种优化,效益更加突出,全地区桑园间套面积达到40万亩。

2 蚕桑生产中仍然面临的问题

当前状况下,蚕桑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引导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市场这一“无形的手”的作用,受经济贫困和文化贫困的双重约束,大部分蚕农对栽桑养蚕的认识依然停留在挣几个零花钱上,小农思想较为严重,产业意识不强,赚钱就栽、赔钱就挖的短期行为仍然普遍存在。

(2)产业链条不长。当地龙头企业产能不足,市场份额小,带动能力不强,辐射不广,开拓市场和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弱,难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以出售白厂丝等原材料和低端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

(3)生产工价较高,这也是桑蚕生产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3 蚕桑生产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的经济效益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一般情况下,每亩小麦产量平均可以达到250千克,如果对其所需费用进行计算,它包含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费用:种子费用、花费费用以及耕地收割打麦费用,约为250元左右,而如果将这250千克的小麦以每千克1.4元的价格出售,能够受益约350元,再扣除成本费用,最后的净收益为100元;除此之外,如果再种上一茬葵花,每亩的收成大约为100千克,将这些产物售出后,毛收入约为240元,扣除种子费用60元,那么净收入可以达到180元左右,小麦与葵花两项的总收入为280元。

而对于玉米来说,每亩地大概能够收500千克,毛收入大约在500~600元,再扣除成本费用150元,得到最后的净收入的范围为350~450元。相比于其他作物来说,玉米的经济效益还是较高的,因此,如果种植其他农作物,则收入将会更低。

对于蚕桑生产而言,一般情况下,每亩桑园的投资较低,仅需投资500元左右,每亩的栽种量大致为1000株,而且当年种植,当年就可见效,只要达到三年以上,每年养蚕至少能够达到1.5张,每张蚕茧的重量为40千克左右,一共产茧60千克。目前状况下,产茧的市场价格为每千克40元,如果按照这一标准进行计算,那么可以收入2400元,再扣除蚕种、蚕药等成本和蚕具折旧费用。净收入约为2200元。将之与小麦、葵花等进行一定程度的比较,蚕桑生产是小麦、葵花的4~6倍左右,是玉米收入的3~5倍左右。从这一方面来看,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优于农作物种植。下面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计算:

3.1 桑园情况介绍

为了本文的研究与分析,选择某一桑园,并根据桑园的具体情况进行收益的计算,使得研究更为直观,更具实际性与真实性。这块桑园每亩的植桑量大致在600~1000株左右,在投产之后,每年的桑叶产量在1500~2000千克的范围之内。

3.2 费用的投入

费用的投入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分别是桑苗款、用工费用、肥料以及农药等。首先是桑苗款,根据市场价格,约为300~500元左右,以生长期15年计,年均在20~30元左右;其次是用工费用,一般情况下,用工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分别是耕地、施肥、修剪以及打药,每年每亩桑园管理大约需要12个工,以每个工50元计算,那么总计为600元;肥料投入,每亩每年为100元;农药投入,根据相关经验及调查资料表明,每亩每年大约10元左右。综上所述将桑苗款、用工费用、肥料投入以及农药投入总和起来,每亩每年的投入约在730~740元的范围之内。

3.3 养蚕情况介绍

一般情况下,每亩桑园年养蚕大概2.5张,这样计算下来,每亩每年的产茧量大约为100千克,根据每千克40元的价格计算,每亩桑蚕的收入可以达到4000元左右。除此之外,在养蚕上还需要另外的投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蚕种、蚕药以及蚕具的折旧,根据调查与研究,三种费用分别为125元、75元、30元,将这三项综合起来,每亩每年的养蚕投入大约为230元左右。

3.4 蚕桑生产产投比效益情况

养蚕的纯收入计算:总收入-养蚕投入=净收入,即4000-230=3770元

亩桑养蚕的总投入:730~740元

蚕桑生产产投比为3773 元∶740元=5.09∶1,将之与小麦葵花以及玉米的生产产投比进行一定程度的比较:小麦葵花的生产产投比为1.75:1;而玉米的生产产投比为2~3:1,由此可见,蚕桑生产产投比较高。

3.5 省力化养蚕技术

推广省力化简易养蚕技术可以解决劳动力、蚕室蚕具不足的矛盾,省工、省力、省桑叶、省蚕室、蚕具、通风透气、排湿防病,可以达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推广应用该项技术后,每养一张蚕可节省劳动力4~5个,增加净收益40~60元,通过降低成本和高产、优质增加净收益30~40元,两项累计可增加净收益70~100元。

4 蚕桑生产的好处与农民养蚕的积极性

如果蚕茧价格相对合理,那么农民的养蚕积极性势必提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陕西省有大量的宜桑荒地、弃耕地、田边地角等,这些地都可以利用栽桑。

(2)栽桑养蚕的投资相对较少,收效较快,当年栽桑,当年就可以养蚕,并且一次栽桑,多年收益。

(3)桑枝条可以编囤,蚕粪可以当肥料、饲料等使用。

(4)栽桑养蚕劳动力投放不多,除栽桑时需要花费一定的劳动力,桑园管理相对简单。养蚕每期仅仅一个月左右,其中比较忙的大约只有10天左右。

科技进步稳步推进,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我国家蚕基因组研究取得国际领先地位,蚕种自控催青、蚕室温湿度调控、大蚕省力化饲养和蚕茧收烘等设备的研发取得明显进展,优质高效养蚕新技术体系初步建立,蚕桑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资源整合行之有效,机制创新不断突破。随着蚕桑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有效整合政策、资本、技术、人才等社会公共资源,引导农民建立专合组织,鼓励发展订单蚕业,通过股份合作制、租赁经营制、技术承包制、联合经营制等多种创新形式,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龙头企业带动的“公司+农户+基地”贸工农一体化的蚕茧生产、收购和加工的新型模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逐步完善,种桑养蚕不断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科学化方向发展,蚕农和企业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断拓展。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断创新,蚕业循环经济模式不断优化,形成了“桑―草―牧”、“桑―菜”“桑―药”、“桑―粮”等桑园立体间作模式和“桑―禽”等桑园套养模式;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范围不断延伸,桑叶、桑枝、桑果、蚕沙、蚕蛹等综合利用初见成效,形成了蚕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5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蚕桑生产产投比效益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对当前状况下蚕桑生产现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阐述,然后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具体的实例,从桑园情况、费用的投入、养蚕情况以及蚕桑生产产投比效益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表明,蚕桑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改萍.阳城县农村蚕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蚕业. 2011(04).

[2] 琚新丰,尹钢,刘松亮.家蚕新品种“野三元”农村试养简报[J].北方蚕业. 2012(02).

[3] 杨燕妮,张丽云,单成科.阳城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蚕业. 2012(03).

[4] 李志忠.晚春蚕大量不结茧的外因分析与技术改进措施[J].北方蚕业.2009(01).

[5] 张改萍.晋南地区农村养蚕技术之我见[J].北方蚕业.2009(03).

作者简介:李伦乾,男,汉族,陕西平利人,中专学历,陕西省平利县蚕桑技术推广中心蚕桑农艺师,研究方向:蚕桑技术推广。

上一篇: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及发展前景 下一篇:高粱的栽培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