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深化城乡建设用地改革存在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11 05:24:39

县深化城乡建设用地改革存在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我县在实施城乡建设用地改革工作中,坚持走内涵挖潜、节约集约利用之路,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对近三年来我县城乡建设用地调查结果,就如何全面深化城乡建设用地改革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节约集约用地方面。根据调查统计,自2013年以来,全县已获自治区批复的建设项目共18个,批准用地面积28.4142公顷,其中,批准征收集体土地12.4846公顷,完成征地11.8144公顷,批而未征0.6702公顷。已供地总面积16.2847公顷,其中,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 14.1051公顷,单独选址项目用地2.1796公顷,批而未供12.1295公顷。

(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情况。2013年以来,自治区批准我县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个,实施规模为:拆旧区总规模16.49公顷,复垦为农用地16.49公顷(其中,复垦为耕地11.74公顷);建新区总规模16.49公顷,新增建设用地16.49公顷。2014年,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对我县拆旧区土地复垦进度及建新区土地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认项目拆旧区实际实施规模为16.49公顷,复垦为农用地13.11公顷,新增耕地10.02公顷(均为旱地);确认项目建新区总规模13.11公顷,我县已先行使用周转指标7.1268公顷,剩余挂钩指标5.9832公顷。

(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差别化管理情况。近三年来,__县没有另安排工业用地和城乡化用地指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方面,严格按规划用地,对不符合规划的项目原则上不能通过建设用地预审,对符合调整、修改规划的项目,严格依照有关政策法规进行规划调整和修改,没有出现违反规划用地的行为。

(四)建设用地区位调整。近三年来。我县实施的各类建设项目,均按项目规划、设计用地,未出现项目用地区位调整情况。

(五)批后征地情况。各项目批准用地后,严格实施征地批后“两公告一登记”,采取在被征地单位内部张贴公告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平台公开征地相关信息,做到征地工作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一)批而未征。造成项目用地批而未征的主要原因:一是在征地过程中,部分被征地群众认为征地标准补偿低,不同意征地;二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具体项目规划、设计不够科学,投资成本高,而变更规划、设计程序复杂、时间长,导致不能按期开展征地工作。

(二)批而未供。造成批而未供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项目征地涉及房屋等搬迁安置,被征地群众提出要求过高。比如,有的要求高额补偿,有的要求在黄金地段安置建房,有的要求安排多宗宅基地,如果不能满足其要求,被拆迁户拒不搬迁,导致没法按期供地;二是一些项目建设涉及城市规划调整或规划未确定,也是没法按期供地的重要原因。

(三)未批先用。由于项目建设用地前期审批涉及国土、住建、环保等多个部门,从前期审批到用地报批所花时间较长,程序繁杂,一些项目为了赶进度,先开工后报批,造成未批先用违法行为。

(四)监管不到位。项目供地后,有关部门对一些项目用地供后监管不到位,项目业主失去监督,不按批准的用地红线图使用土地,导致少批多用现象时有发生。

(五)验收不严格。在项目竣工验收过程中,有关部门只注重验收工程数量、质量和造价等方面指标,忽视了工程用地指标验收。

(一)加快征地改革。土地是人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土地增值日益凸显,人们对土地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高,而当前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被征地群众普遍难于接受,导致不支持配合征地情况时有发生。建议上级有关立法部门加强调研,加快推进征地改革工作,合理制定征地补偿标准;地方人民政府也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时调整制定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以保障好被征地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征地改革顺利进行。

(二)加强政策宣传。在开展征地拆迁过程中,要加强对被征地群众宣传教育,讲清国家征地法律和政策法规以及项目建设的重大意义,做好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还应通过党报党刊、广播宣传、网络信息、电子查询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工作,不断提高民众思想认识,努力破解征地拆迁难题。

(三)加强联合审批。项目建设用地,虽然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简化建设用地程序,但报批时要求材料齐全,办理立项-选址-环评-勘测-预审-报批等手续,涉及部门多,程序复杂,投资者意见大。建议上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协调相关部门加强联合审批,建立健全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四)加强供地监管。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项目供地后的跟踪监管工作,实行土地利用与项目竣工验收相挂钩,对不按批准用途和范围用地以及少批多占违法用地行为,不予通过竣工验收,并将土地利用与项目竣工验收挂钩工作形成常态化。

(五)节约集约用地。项目建设用地,要严格控制增量,鼓励用地单位尽可能使用国有存量土地和工矿废弃地以及其他未利用土地,能占劣地的不占好地,能占荒地的不占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以盘活土地存量,降低用地成本,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当前全县经济形势分析 下一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