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11 04:09:24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观察和评价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4月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并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共计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和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 R68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0-0050-02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钩椎关节增生或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狭窄发生时,钩椎关节压力增加而向外增生并压向椎动脉,使得椎动脉发生痉挛或扭曲而导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和记忆力减退等,严重时可发生短阵缺血跌扑[1-2]。随着现代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例也随之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以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4月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入选标准:(1)年龄大于18周岁,小于75周岁;(2)经彩色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检查提示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经X线、CT检查伴有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钩椎关节增生;(4)旋颈试验呈阳性;(5)发生不同程度与颈椎活动相关的一过性眩晕,或发生头痛、耳鸣、呕吐等症状;(6)中医辨证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痰瘀阻络。排除标准:(1)耳源性眩晕;(2)眼源性眩晕;(3)颅内肿瘤或患有神经官能症。经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患者58例进入研究,将所有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8±9.1)岁,平均病程(5.8±1.1)月;对照组男14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4±8.7)岁,平均病程(6.1±0.9)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给予颈椎牵引和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方,组成如下:黄芪40 g,白芍20 g,川芎15 g,当归15 g,半夏12 g,桃仁10 g,红花10 g,地龙15 g,葛根30 g,鹿衔草30 g,天麻15 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早晚各服用150 ml,连续服用28 d,疗程期间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酌情加减。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眩晕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为痊愈;大部分症状及体征消失,余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为显效;少数症状得以改善,但工作生活仍然受到一定影响为有效;症状无改善,严重影响工作生活为无效[3]。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87,P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痊愈(例)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观察组(n=30) 13 10 5 2 93.33

对照组(n=28) 6 8 6 8 71.43

3 讨论

现代医学理论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而引起的压力失稳,从而对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丛产生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和狭窄,因此椎动脉的供血发生障碍,导致一系列症状出现。有研究统计,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所有颈椎病患者中所占比例为10%~16%,仅次于第一位的神经根型颈椎病[4]。其发病年龄与其他类型颈椎病不同,多见于即将步入老年阶段的50~60岁,症状多变,与颈椎部活动习性有关,临床以头部位置有关的头痛、头晕、耳鸣、眼花为主,长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产生抑郁、记忆力减退等脑功能受影响的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生晕厥,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在中医理论范畴内属于“眩晕”和“痹症”,其致病因素多样,如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劳损等,在多种内外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气血瘀滞、经络闭阻,出现头晕、头痛,甚至跌扑等一系列临床症状[5-6]。中医认为,肝肾亏虚、正气虚弱、风寒湿邪日久则痰气郁结导“痹症”发生,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不同类型之间存在着互相的影响,相互转化,因而导致虚实夹杂,本病多为本虚标实,气虚为本,痰瘀为标,因此临床上多以益气活血、祛痰化瘀通络为治疗的指导原则。因此,临床上多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进行治疗,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被后世医家广泛应用研究,方剂中对黄芪加以重用,其补气升阳,同时现代研究证明了黄芪具有扩张血管的功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循环;白芍柔肝止痛,同时具有抗炎镇痛和增加血流量的效用;桃仁和红花共奏活血化瘀,改善循环之效;地龙熄风通络,能够改善微循环障碍;葛根解肌止痛,增强微血管运动幅度,改善微循环;全方补气活血、补肝益肾、熄风化痰,全面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情况,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7-8]。

本研究入选近2年来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医证型符合补阳还五汤主治,通过分组对比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加常规牵引推拿治疗和单纯牵引推拿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痊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赵虹,闻辉,赵长伟.点揉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07,23(9):14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4]孙波,陈云志,杨新勇.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7):1050-1051.

[5]陈孝华.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8.

[6]宋传彬,林秀云,高晓明, 等.三维立体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颅内血流动力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15-17.

[7]肖洪彬,刘立萍,李然.补阳还五汤现代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J].中医药信息,2005,22(5):52.

[8]陈荔兀陈树和,刘焱文.葛根资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306.

[9]肖达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9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2):137.

[10]陈煜华.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性眩晕6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12):39-40.

[11]文志斌,尚改萍,何晓凡,等.补阳还五汤对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vWF,TFPI及表达组织因子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27(4):315-318.

(收稿日期:2014-03-13) (编辑:黄新珍)

上一篇: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58例研究 下一篇:一家民企与地方政府的十年孽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