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的动物福利问题及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时间:2022-10-11 03:48:31

国际贸易中的动物福利问题及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摘要:动物福利作为一种新型贸易壁垒,对我国的畜禽产品、水产品、中药和服务业(主要是餐饮业)的出口贸易均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从容应对。针对这一问题,分三部分来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简单介绍动物福利的概念及其发展概况;第二部分从不利和有利两方面来解析动物福利对我国出口造成的影响;第三部分就此问题提出我国“四位一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动物福利 贸易壁垒 国际贸易

研究发现,不规范的动物饲养、运输及屠宰加工会影响动物性产品的质量,进而影响人体健康,这就使得动物福利问题逐渐得到重视。某些国家在进口农产品时,利用已有的“动物福利”优势,将其作为进口标准的一个重要内容,事实上已形成新型国际贸易壁垒。该文在介绍国际贸易中的动物福利壁垒和分析我国受到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政府、行业、企业、消费者“四位一体”的应对策略。

一、动物福利概述

(一)动物福利的概念及其意义

1976年美国人休斯(Hughes)首次提出了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的概念: “动物与它的环境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通俗地讲,就是在动物饲养、运输、宰杀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痛苦,不受虐待。尽管人工养殖的畜禽、水产品难逃被屠杀的命运,但人类应该合理、人道地利用动物,尽量保证为人类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动物享有最基本的权利。

动物福利的提出是一种观念的进步,体现了人类的情感,是人类进步的表现;同时,它也是基于人类健康的考虑,在饲养、运输、屠宰等过程中注重动物福利能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提升其自然品质保证人类的食肉安全。动物福利更是基于本国的贸易利益的考虑,很多国家不但在动物饲养、运输和屠宰过程中,要求执行动物福利标准,而且,对于进口的动物产品也要求符合动物福利法规方面的技术指标,构建了各自的“进口门槛”――动物福利壁垒。

(二)动物福利在国内外的发展进程

1、国外

美国不但制定了《反虐待动物法案》,还专门制定了《动物福利法案》,目前,美国有十多部详细周到的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欧洲为动物立法源远流长,1822年,爱尔兰政治家马丁说服英国议院,通过了世界上第一个反虐待动物的法案“马丁法案”。二战以后,法国、德国等欧洲的主要国家又根据社会变化和需求,陆续制定了动物保护法和相应的管理条例和法规。 在亚洲,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等国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都在上个世纪完成了动物福利立法。

2、国内

由于动物福利进入中国时间较晚,并且受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影响,短时间内公众很难接受动物福利理念。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物福利立法,只是在一些单行法律中涉及到部分动物保护的内容,还有一些地方性的法规涉及到动物福利保护。

二、动物福利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的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养殖业已被中国政府确定为农产品出口的一个重大突破方向。而我国由于缺乏关于动物福利的立法,不能及时应对国外动物福利保护标准的设立和变更,我国的动物产品出口遇到了贸易阻击。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动物福利更是逐渐成为新的贸易壁垒。在我国的动物产品贸易中,动物福利既是危险,也是机会。

(一)动物福利对我国出口的不利影响

1、增加企业出口成本,削弱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一些发达国家对动物从出生、养殖、运输到屠宰加工过程都制定了一系列具体、严格的标准,发展中国家要想向其出口动物源性产品就必须符合这些动物福利标准。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养殖成本、人力成本、运输成本和加工成本,使出口企业产品因成本的增加而失去价格优势,削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引发贸易争端,恶化我国的贸易环境

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水平、生产方式、消费结构和传统习俗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动物福利壁垒的出现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公平的,必然引发贸易摩擦。目前我国存在的非理性消费观念、不规范的屠宰方式、不安全的饲养方法确实损害了农畜动物的福利,给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动物福利壁垒提供了证据,从而引发国家间的贸易争端,恶化了我国的贸易环境。

3、国家声誉受损,损害“中国制造”的产品形象

目前我国的动物福利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动物产品的饲养、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国不规范的饲养、屠宰、加工方式常常被发达国家抵制,这不仅影响到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更严重的是损害了我文明古国的形象,不利于“中国制造”产品的持续发展。

4、阻碍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带来贸易量下降

(1)肉品、蛋品出口受阻

我国是禽畜产品生产大国,肉类和蛋类产品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但基本上,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并不符合发达国家动物福利的出口标准,以生猪为例,生猪在饲养方式、运输方式、屠宰方式等方面都不符合外国肉品进口的技术标准,我国的肉品出口因侵害动物福利而严重受阻。

(2)水产品出口受阻

很多欧美发达国家要求供货方提供水产品在饲养、运输、宰杀过程中没有受到虐待的证明,否则不予进口。但我国一些养殖者为追求高产量,在养殖过程中施用一些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对水产品养殖环境不重视,养殖水体没有进行定期检测,造成水域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都危害了水产动物的健康,影响了水产品的质量,最终阻碍出口。

(3)服务贸易出口受阻。

主要是不利于我国餐饮业走出国门。中华美食历史悠久,驰名中外,中餐业也是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主要内容。但中餐的许多原料及吃法不仅不符合动物福利标准甚至堪称残忍,例如生吃猴脑和将怀孕母羊杀掉吃胎羊等。杀食伴侣动物,如猫、狗等行为更是令外国消费者闻之色变。中餐走出国门后,上述一系列做法即遭到倡导动物福利的国外消费者的强烈抵制。

(4)中医技术及中药出口受阻。

近年来,中药这种拥有独特原理和神奇疗效的药品频频受到来自欧美国家的批评和抵制。其原因即在于中药的入药动物的福利严重受损,如在渤海和黄海沿岸,斑海豹被活活割去生殖器,制成“海狗鞭”为男性壮阳;为了“明目”等药用价值,把黑熊关在狭仄的铁笼中,将粗糙的钢制导管插人黑熊胆囊,定期抽取胆汁。这些信息被披露后,不仅这些含有动物成分的中药或中药制品遭到了国外消费者的抵制,甚至连不含动物成分的其他中药制品也受到牵连。这都大大损害了我国中医中药的市场形象,不利于中医技术及中药的海外市场拓展。

(二)动物福利对我国出口的积极影响

1、提高产品产出率,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

(1)动物福利法规在保证动物生物机能正常运转、提高动物免疫力的同时,也能让动物保持更高的繁殖率、成活率和生长率。改善动物福利还有利于提高肉类产品的质量,提高合格动物产品的产出率。

(2)企业改善动物福利可以迎合消费者需求,创造更多商业机会。欧盟的许多大型服务零售商也越来越多地要求供应商遵守动物福利法规。欧盟的食品供应链――“从农场到餐桌计划”也加入了动物福利条款。可见,高动物福利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成功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

2、树立企业产品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

动物产品的相关企业还可借改善动物福利之机创建企业品牌,树立企业产品健康、安全的形象,从而提高企业知名度。[4]例如,辽宁大连的韩伟集团拥有唯一符合世界最高蛋品标准的中国鸡蛋品牌,韩伟集团特别注重蛋鸡饲养过程中的动物福利,虽然产品的成本增加了,但高品质的“咯咯哒”绿色营养鸡蛋却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咯咯哒”鸡蛋不但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而且每月都有数百吨“咯咯哒”鸡蛋出口到国际市场 。

可见,动物福利壁垒也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滥用动物福利壁垒会严重扭曲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在畜牧业养殖生产过程中不断改善动物的饲养方式和生存环境,保证动物基本的生存福利,也能提高动物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使生产出的动物产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更具竞争力,从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三、中国应对动物福利壁垒的对策

在当今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可利用空间日益减小的情况下,动物福利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国际动物源性产品的贸易。WTO成员既可以援引动物保护条款对动物进行保护,又可以利用这些保护条款过于概括、模糊的特点,借动物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对此我国要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和消费者的“四位一体”来应对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企业的自我完善作用和消费者的理性消费作用,紧密结合“四位”的力量,共同应对动物福利壁垒。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1、普及动物福利理念,提高其在民众及企业中的认知度

通过各种途径对广大消费者进行科普宣传,培养消费者理性的消费理念。尤其对出口动物产品企业及其上游企业更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其充分了解国外的动物福利保护标准,鼓励其参照执行进口国的动物福利保护标准进行生产、加工。

2、建立动物福利壁垒的预警机制和相关产品出口保护机制

一方面要加强对国外动物福利信息的跟踪、收集和研究,并及时将分析结果向出口企业和养殖者,为其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当企业遇到动物福利壁垒时,帮助企业应诉和研究应对措施,解决在出口中的不平等待遇,维护出口企业的合法利益。

3、发挥我国在世贸组织中的作用,坚决抵制滥用动物福利壁垒。

我国政府应充分发挥在世贸组织中的话语权,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要求发达国家考虑我国在实施动物福利方面存在的困难,严厉抵制某些发达国家滥用动物福利壁垒,为我国对外贸易争取良好的国际市场环境。

4、加快动物福利立法步伐,实现“有法可依”

我国现行的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为数不多,没有一部专门、完整的动物保护的总括性法律,形成了动物福利无法可依的局面。因此,推进动物福利立法是动物保护的有力保障,也为改善动物福利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我们应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各种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在处理贸易纠纷、信息沟通等方面的作用和职能。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并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研讨会,让更多的国人和企业了解动物福利知识,了解国际贸易动态,并指导企业改进和提高生产管理技术。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国外的沟通,让世界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我国在改善动物福利方面取得的进展。

(三)发挥企业的自我完善作用

1、加大投入,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企业应增大投入,尽可能参照有关动物福利标准来改善动物的生存环境,使动物在养殖、运输、屠宰等过程中均能享受到较高的福利水平。

2、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分散风险。

中国企业必须在深度开发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中东、非洲和拉美等极具潜力的新市场,改变单一市场的状况,形成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格局,以避免产品在某一国受阻而使企业陷入困境的局面。企业亦可在产品出口前,研究不同国家的福利标准,根据本企业产品的质量,选择适当的市场,规避风险。

(四)发挥消费者的理性消费作用

积极宣传科学知识,倡导理性消费。要使消费者明了享受不到福利的动物产品会降低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便于从需求角度规范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强舆论宣传力度,鼓励和刺激消费者购买满足动物福利标准的动物产品,发挥消费者的理性消费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蕾.我国畜产品贸易动物福利壁垒的博弈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5).

[2]王红宁等.推进动物健康养殖保障畜产品安全[J].四川畜牧兽医,2005,(12).

[3]杨作丰.动物福利壁垒及其对我国动物产品出口的影响[J].现代畜牧兽医,2009,(2).

[4]王月永.欧盟动物福利政策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7,(9).

[5]孙晓燕.动物福利的现状及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J].四川畜牧兽医,2007,(10).

[6]高新伟.解读与应对中国水产品出口中的动物福利壁垒[J].国际经贸探索,2007,(9).

[7]段辉娜.动物福利壁垒――我国畜牧业发展对外贸易的新障碍[J].当代财经,2007,(5).

上一篇: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策...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节约用地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