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7000公里的师生情

时间:2022-10-11 02:50:53

跨越17000公里的师生情

一位是中国军护,一位是西非帅哥,远隔千山万水的他们,因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疫情,两度成为师生。这段横跨三大洲、两大洋的传道解惑之旅成为中非友谊的佳话,被广为传颂。

2014年9月16日,第302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秦玉玲,作为我军首批援塞医疗队队员来到塞拉利昂共和国首都弗里敦市。她除了负责我国留观中心所在地――中塞友好医院整体环境、防护用品、医务人员的消毒防控外,还重任在肩――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传染病防控队”,努力提高塞国传染病防治整体水平。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为了把塞方政府从社会上招募的“零基础”志愿者尽快培养成专业医务工作者,性格温柔的秦玉玲决定扮演“黑脸包公”。

非洲小伙托尼充分体会到了这位中国女军人的“六亲不认”,他给秦玉玲起了个外号叫“NO老师”。培训时,托尼拿起橡胶手套就戴,秦玉玲连忙说“NO”,教他先对着手套口吹气,确认不漏气后再往手上带,不给病毒可乘之机;托尼用脚使劲踩清洁桶,秦玉玲赶紧制止:“NO、NO、NO!清洁桶盖快速弹起,容易造成细菌飞扬,带来污染隐患,应该慢慢踩,让清洁桶盖轻轻弹起。”秦玉玲一把揪住套上防护服就往模拟病房里冲的托尼,非让他做几个蹲起动作,并反复确认全身没有一丝暴露在空气中的肌肤才放行。结业时, 托尼和其他几位同事更是被NO了好几次才过关,托尼觉得这个中国老师真烦人。然而,与可怕的埃博拉病毒短兵相见后,他体会到了秦玉玲的良苦用心。

看着患者鲜红的呕吐物、尸体和充满病毒的医用废弃物,托尼内心非常害怕,现场工作手忙脚乱。一旁的秦玉玲连忙伸出大拇指,为他鼓劲加油。透过厚厚的护目镜,老师投来的信任目光犹如强心剂,使这位传染病防疫战线的“新兵”彻底扫除恐惧,在老师的指点下专心投入战斗,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消毒防控工作。

时光如梭,两个月时间匆匆而过,我军首批援塞医疗队实现中塞双方医护人员“零感染”目标准备回国时,托尼专门和秦玉玲照了一张合影,并在照片背后写到“谢谢你为我们国家作出的贡献。”

今年刚过完年,秦玉玲又突然接到重返塞拉利昂,帮助指导地方医院继续做好埃博拉疫情防控的通知。3月14日,她回到了“战斗”过的前线。在家休息的托尼听说老师回来了,专程带着礼物跑到医院:“秦老师,我当上中塞友好医院保洁队负责人的助理了,还到其它医院讲埃博拉疫情防控知识,我终于明白你教我们时为什么总说“NO”了!”

就这样,秦玉玲和她的非洲学生再次并肩奋战在抗埃一线。中塞友好医院内经常出现一位女士和一名非洲小伙边走边探讨问题、共同洗消医疗用品、清理废弃垃圾的身影。发现老师非常费力地往半人高的容器里倒消毒液,托尼总是第一个冲上去帮忙。看着自己的学生逐步成长为技术过硬的传染病疫情专业防控人员,具备独立处置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时,秦玉玲开心地笑了。她在日记中写道:“陌生的国度、不同的皮肤、熟悉的环境,我们曾相偎相依。亲爱的朋友,让我们再次携手,迎接胜利的曙光。”

恩师马上要再次离开,托尼内心非常不舍,送别现场他握着秦玉玲的双手久久不愿松开:“秦老师,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母’,尽管我们相距万里,下次相见不知何时,但我要大声说,我的老师在中国,是一名女军人。我和她正同时为世界的传染病防治事业努力工作着!”

上一篇:哄孩子的6个危险动作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