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城区7913名学龄前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分析

时间:2022-10-11 02:26:41

钦州城区7913名学龄前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8 - 115 - 02

【摘要】目的 了解钦州城区学龄前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和感染状况,为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城区幼儿园7913名学龄前儿童采末梢血100ul。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结果 学前班、大班、中班、小班、小小班的儿童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3.97%、3.17%、2.40%、2.26%和1.86%,下降趋势明显。男、女性间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2.64%和2.60%,差异没统计学意义(P>0.05)。瑶、苗、京等少数民族与汉、壮族等非少数民族儿童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7.54%和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5,P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病。为了解城区幼儿园学龄前儿童乙肝感染状况。为针对性的防、治提供支持,我们于2009年对钦州城区7913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钦州城区幼儿园学龄前儿童7913名,男4006人,女3907人,其中瑶、苗、京等少数民族675人,汉、壮族等非少数民族7238人;学前班、大班、中班、小班、小小班,人数分别为830人,2020人,2083人,2120人和860人。

1.2 方法采末梢血100ul分离血清后肝表面抗原(HbsAg)。试剂盒由上海科华公司提供,操作及结果观察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试剂有效期内使用。质控血清购于卫生部临检中心。

2 结 果

2.1 不同学龄段HbsAg阳性率变化趋势城区幼儿园学前班、大班、中班、小班、小小班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3.97%、3.17%、2.40%、2.26%和1.86%,下降趋势明显。见表1。

表12009年钦州城区7913名学龄前儿童HbsAg阳性率

学段(岁) 检测人数阳性人数阳性率(%)

学前班(6~7) 830 33 3.97

大班(5~6)2020 64 3.17

中班(4~5)2083 50 2.40

小班(3~4)2120 48 2.26

小小班(2~3) 860 16 1.86

2.2 男、女生HbsAg阳性率学前班、大班、中班、小班、小小班男生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3.90%、3.15%、2.42%、2.23%、1.75%,平均阳性率2.65%;女生阳性率分别为4.07%、3.10%、2.37%、2.30%、1.99%,平均阳性率为2.69%。男女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5,P>0.05)。见表2。

表22009年钦州城区7913名学龄前儿童男女性阳性率

学段 男 生 女 生

人数阳性人数阳性率人数阳性人数阳性率

学前班461183.90369 154.07

大班985313.15 1035 333.10

中班 1071262.42 1012 242.37

小班 1031232.23 1089 252.30

小小班458 81.7540281.99

合计 4006 1062.65 39071052.69

2.3不同民族的HbsAg阳性率学前班、大班、中班、小班、小小班汉、壮族儿童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3.83%、2.94%、2.23%、2.10%、1.58%平均阳性率为2.47%;瑶、苗、京等少数民族儿童HbsAg阳性率分别为6.38%、8.64%、7.69%、6.85%、7.69%,平均阳性率为7.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义(X2=41.5,

P

表3学龄前儿童汉、壮与瑶、苗、京等民族HbsAg阳性率

学段 汉、壮族 瑶、苗、京等族

人数阳性人数阳性率 人数阳性人数阳性率

学前班 783 303.83 47 36.38

大班1939 572.94 81 78.64

中班2018 452.23 65 57.69

小班2047 432.10 73 56.85

小小班 821 131.58 39 37.69

合计76081882.47305237.54

3 讨 论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钦州城区幼儿园学龄前儿童HbsAg阳性率2.67%,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且逐年下降[2]。这可能与人们对乙肝的防护意识不断增强,学习、生活环境得以改善,卫生条件普遍提高;同时又实施了严格乙肝计划免疫防控工作等有关。“阻断母亲的垂直传播;防护水平接触性传播[3]”,是控制乙肝传播的重要手段。前者从孕妇开始,患有乙肝的孕妇从怀孕的第28w、32w、36w分别注射200IU乙肝人免疫球蛋白,婴儿出生24小时内注射100IU乙肝人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孕妇没有感染HBV的,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这样可以提高胎儿免疫力,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率[4]。后者指“乙肝疫苗的接种和控制传染源”体现在幼儿园,实行计划免疫和及时加强接种,而对已感染HBV的儿童,进行科学系统的特殊管理,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的同时,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乙肝传染机会。男、女生HbsAg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与文献报道不一致[5]。可能男、女儿童在城区享受乙肝计划免疫的机会是均等的;同一城市,学习、生活等卫生环境差不多;外出活动不多,活动点主要为幼儿园和家内,相同的途径和感染的机会。检测结果同时显示汉、壮族与瑶、苗、京等少数民族儿童HbsAg阳性率差异明显。作者经调查显示:这些HbsAg阳性的少数民族儿童绝大多数是这几年随父母从不地方迁来本市的。受出生地或生活环境影响,没有或未得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加上卫生意识淡薄,随父母户外活动濒繁而复杂,又没有防护意识,在迁入本市前已感染HBV。

要控制乙肝HBV感染,降低阳性率,仅钦州加强防控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乙肝的阳性率还相当高,要实现卫生部92年制定的既定目标,任重而道远,因此,建议:(1)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危害和防治方法,增强自我防护意识。(2)防控乙肝应从孕妇开始,阻断母婴传播,避免家庭内传播。(3)实行乙肝计划免疫工作,定期检查,注意复种和加强接种,让个体保持免疫力。(4)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乙肝水平传播。在幼儿园对有症状及体征的儿童,要隔离治疗。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最终达到预防和控制乙肝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立明.流行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7-483.

[2] 孟祥杰.杭州市余杭区儿童乙型病毒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21(1):65.

[3] 马伟军,董萍.浅谈降低我国全人群乙肝发病率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2(19):2.

[4] 孙莲英,曾雪霞,等.海南省7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况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9,9(1):32.

[5] 张敏娟,宁玉梅.中小学生HbsAg携带情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386.

上一篇:黑河市手足口病流行分析 下一篇:桶装饮用水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