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品味古诗

时间:2022-10-11 02:23:38

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品味古诗

近几年来,河南省中考古诗阅读题都会重点考查诗歌的意象、语言.因为古典诗歌用字精练,内涵丰富,含蓄隽永.要赏析诗歌,必须品其意象和语言.那么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捕捉意象,进入意境,进而去品味其特有的思想美、语言美和形式美呢?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把握意象,感知形象

我认为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在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时,应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去感知诗作的外观形式和诗作描绘的形象美。

1、重视注释,了解背景。古诗大都是“因物兴感”“托物言志”,许多诗无不打上诗人自己的思想和时代的烙印。诗人的身世际遇和时代背景与诗作的思想、内容相比而言,虽属一些外在的东西,但课前预习时不让学生首先去感知、了解,那么在讲课中就很难让学生知道诗中蕴藏着诗人的某种情感,也就不能真正地理解和把握诗作的精神实质,这样教学的效果就不会很好。

2、勾取意象,品读形象。众所周知,咏物诗主要是借对自然客观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诗人某种情感的,要让学生更准确、深刻地领会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课前预习时,老师应有艺术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首先对诗歌的意象进行审美感知,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讲解分析,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授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这首诗时,老师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时,为了让他们感知诗歌所描绘的形象美,有意识地设计这样两个思考题:1、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多少种晚秋有代表性的景物?2、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课前就调动学生用自己的视觉和听觉去感受诗歌画面的景物,有启发他们通过想象进入诗歌画面的景物,有启发他们通过想象进入诗歌所描绘的世术境界,从而为深入了解和把握诗歌的深刻思想内涵打下坚实的基础。

3、领悟体味,品味韵美。同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一样,诗歌也是以语言作为媒介来塑形象、抒发感情的。鉴赏者不仅要以视觉、听觉等审美感官对诗歌进行直接的审美感知。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审美感知和想象力。感知诗歌的词语、韵律等凝固的外在形式,并把它们转化为鲜明的艺术形象,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中,从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主观情感。如教授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在课前预习时,老师就可以布置学生在查阅字典、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反诵读课文,引导他们感知这首诗的语言、韵律上的鲜明特色,让他们从这首诗参差错落、自由灵活的句式、和谐婉转的韵律中,初步体会和想象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感情。这样在讲课时教师再加上点拨,学生自然很快就能把握诗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巧抓“诗眼探寻意蕴”

“诗眼”是诗中最凝练、最传神、最准确地传递主旨的字句,读透“诗眼”,能较好地把握诗的中心和领会诗人的情感,所谓“诗眼,即一句诗中最能概括全诗要义、最传神的一个字。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字。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去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幕空潭曲,安禅制毒龙。”颈联中的“诗眼”是“咽”和“冷”二字。“咽”字写出流泉经过高峻的山石发出清幽、寂静的意境,与诗人远离世俗、追求清净的思想感情相谐和。所以,我们在品味诗歌时,都会引导生去抓诗歌中的“诗眼”。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悟

要想真正达到与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容、情感心领神会的境界,那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以心换心,即全身灵魂都进入诗作之中,让他们的心灵与诗歌的思想内容达到相通和共鸣。这样通过对诗歌艺术意象进行感悟,达到潜移默化、感染教育学生的目的。

如果我们平时的古诗教学能真正落实这几点,我相信在中考中,学生们阅读古诗一定会得心应手,下笔有神。

上一篇:下笔烟飞云动 落笔鸾回凤惊 下一篇:删繁就简三秋树,立意标新二月花